鱼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这首诗的作者是马星野先生,而赠他鱼生的则是南怀瑾先生,他们都是著名温州学人,一位祖籍平阳,一位祖籍乐清。
  原来,这是一位香港朋友将一坛用龙泉青瓷罐精装的“五味和”鱼生送给了南怀瑾,这份来自家乡的礼物,又被他转赠给了身在台湾的同乡马星野。这首《呈南怀瑾先生谢赠乡味》的鱼生诗,后来便成了温州风土的代言。
  鱼生,其实是一种用酒糟和盐腌渍的细长条的小鱼,温州方言称之为:白鱣生,或白带生、白大生。而地处温州东南部的苍南、平阳一带闽南语则俗称为:带柳、咸带柳或带柳丝,意为其原材料为小带鱼“白带”和带鱼幼苗,犹如柳丝一般细长。
  温州沿海一带渔村,家家户户从前都有腌渍鱼生的习俗。鱼生的原材料为定置张网小花罾作业的特产,每年在“小带鱼”旺发的汛期,渔民们通常认为,农历三月“头汛”捕捞的“小带鱼”条子太细,五月上旬的“迟汛”捕捞的条子太粗、鱼骨太硬,只有在四月上、中旬,前后那十来天时间的“中汛”捕捞上来的“小带鱼”,那种条子细而均匀、肉肥而骨软的才最适宜用来腌渍鱼生。
  腌渍时,要先将鱼洗净放入盐拌均匀,装在容器内腌几天。然后沥掉水分,加少许盐,拌入糖、姜、糯米酒糟、红粬等调味品在小缸中搅拌均匀,密封后置于阴凉处静态发酵两个月左右,过三伏天后即可食用。开埕后的鱼生色泽鲜艳,满嘴咸香。食用时,一般还要加菜头丝干(萝卜丝干),加少许醋及白糖来调味。品质最好的鱼生由俗称“白头鲋”的小带鱼腌渍,据说这种鱼仅东海南麂岛附近有出产,夏季才有。
  秋后,渔民们回到陆上,遂将腌渍好的鱼生销售到温州、瑞安、鳌江水产商行,其中,温州五马街的五味和就是他们的大主顾。
  五味和,为宁波慈溪商人杨正裕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在温州创建,原址位于温州市区馒头巷(今鼓楼街),最早为“五和”蜜饯店,后邀清末名家梅调鼎书写店招。当年,五味和不仅获得这位脾气古怪的梅先生的首肯亲笔手书店招,还听从了他的建议:在“五和”两字间增一个“味”字,意寓: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而鱼生,为五味和南北货号的五味之一,以色鲜、条匀、不糊、味美、耐贮五大特点,成为该号“咸”字中的“看家”传统一绝,除供應本市市场外,还远销香港。
  这种需生吃的腌渍品——鱼生因汤料里加了红籼,发酵后呈艳红色。这红彤彤的颜色,加之数不清的细小鱼儿全须全尾、密密麻麻地纠缠一起,以及那浓烈呛人的鱼腥味,让外地人觉得极为怪异,甚至感觉崩溃,但它却是温州人的美味……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他坚持要送她。傍晚的微风轻轻飘送,温柔地送走窗台上花儿淡淡的清香。  路是平直的,他偏不放心,提醒她小心。她凝望他,他刚好在笑,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两颊红红的。到了路口,她停住脚步。他却像个固执的大男孩儿,依然迈步,向右,转身走到另一条路边,边上有一棵高大的榕树,用它的浓荫清凉着空气。  在树下,他立住,轻轻地挥手让她跟上,那么的自然,像风吹动榕树的招摇。  她以为这一次来是打扰了他,哪知他却道:
期刊
当我闻到散发着田艾草香味的叶搭饼时,口水不自觉地在舌尖上绕圈。  叶搭饼,称“田艾米籺”或“田艾饼”,是家乡湛江逢年过节的一种特色小吃,通常用两至四片波罗蜜树叶前后搭裹,中间是用添加了田艾草的糯米面团制作皮厚度适宜的籺饼,馅料分为甜馅或咸馅两种,甜馅的原材料多为椰丝、白砂糖、芝麻和花生碎搅拌一起,咸馅则主要是花生碎为主的带有咸味的馅料。孩童时,每年腊月二十几到除夕之间,外婆便送来叶搭饼给我们尝鲜,
期刊
老家的那个榨油坊,紧靠村东头的小河边,木架青瓦,墙是土坯砌成的,显出一派沧桑的模样。榨油坊由一张焙床,一个碾盘,一个硕大的榨槽木和一架间水碓以及悬空的撞锤组成。河水流淌的声音,如树上的画眉鸟叫那样清脆。秋收忙完了,十里八乡的人们挑着晒干的茶籽聚集到榨油坊里,榨油的汉子们一秋一冬没停歇。  焙床是土制的灶台,上面置一口大铁锅,油茶籽放在上面烘焙,下面的油茶壳熊熊地烧,噼啪作响。铁锅上冒腾腾的蒸汽,蒸
期刊
十多年前,沿着我家门口栽了一排李树,每到春天,等对面文玉伯娘家的樱桃花和隔壁家的桃花开了,我家的这排李树才悠悠然长出白色花骨朵,等那边已形成一片绯红色的花海,这边的李花才施施然开始绽放,白而小,素雅清新。  花不分昼夜地绽放几日后,青涩涩的李子从碧绿的宛如少妇细眉的叶子间探出头来,一丛又一丛,分外惹人怜爱。待李子能够入口时,我早有些迫不及待了。青色泛着微白的李子,顺手从树上摘下来,啃上一口,嘴里酸
期刊
冬天,大地上的水,沉在坚冰下。  清晨,几声鸡鸣过后,村里最勤劳的少妇起了床。她洗漱完毕,蹲在灶洞前往里添柴火,一张粉嫩的脸,被柴火炙得红扑扑的。早饭烧好后,她拿上围巾,把脖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她转身把棒槌和衣服放在竹篮里,挎起竹篮去大雁塘边洗衣裳。  昨晚下了一场雨,她没有觉得。早上,路上的泥土,被冻得板实得很,干硬、清冷。走在上面像踩在乌龟壳上一样,硬邦邦的,一不小心会崴脚。田野、林木,目之所及
期刊
四点多一觉醒来,梦境若隐若现……忽然,那轮月就这样透过窗帘闯了进来,晕染的,黄黄的,招引着我。  天还没亮,万籁俱寂,整个世界一片宁静,此时,这份静谧属于我。风,带着寒,手,有点儿僵,晨光微曦,灰蒙的天,圆的月,此际,嗔怪小区旁工地上的灯光,破坏了这纯粹的对视。此刻,它不皎洁,有着些微的黄,有些微的浑浊,看不清里面团团的影。儿提时月圆之夜大人告诉我口口相颂的传说,月里住着奔月的嫦娥,月里有一棵桂花
期刊
绿饼子,又称金钱饼,这与它的外形有关。  制作绿饼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筛选绿豆,用清水冲洗几遍,再放入水中浸泡。浸泡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时间短了,不容易去掉绿豆的皮;时间太久,会导致绿豆松软,发黏。浸泡后,一般用双手在水中轻轻地揉搓,这样,绿豆皮就会漂浮在水面。其次是磨糊,去皮的绿豆与大米按照10:1的比例搅拌、混合、掺水,用石磨研磨成糊。糊子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一般挑起一勺子,稍微倾斜
期刊
在老家一千多人的小村庄里,父亲是出了名的烟瘾大。  那个年月还是靠工分吃饭,以父母两个劳力挣取七个子女的口粮着实相当吃紧,父亲总是挑一些诸如挖河、拉煤、打坯等繁重的体力活兒去干,以期多挣些工分。但任凭父亲怎样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拼尽体力,到年底生产队算账时,总是收支悬殊,入不敷出,需要向生产队里返交近百元的工分钱。由于拿不出这些钱,生产队就在每次分东西时逐步代扣,所以,我常常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
期刊
直到今日,回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仍历历在目。  那时,我正迎接人生最大的挑战——高考。我被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包围着。  考试前夕,晚饭后母亲在收拾碗筷的时候,父亲从包里取出一块新表,对我说:“送给你的,明天考试刚好派上用场。”这是一块我渴望已久的梅花表,它躺在父亲的掌心,熠熠生辉。一年前与同学逛商场,我一眼相中这款在当时很时尚的女式梅花表,并曾多次向父亲讨钱购买,但因价格昂贵,父亲一直没答
期刊
老家的水井有许多,而垟头井和八角井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两口水井。  从我老家往北,不过百米,就有一口井,那就是离我家最近的“垟头井”。井紧挨山体,井口高出地面约莫七十厘米,用砖头砌成圆圆的一圈,直径一米左右。由于长年累月地打水,井口一圈被绳子拉出了一条又一条深深的沟壑。“八角井”位于我老家的东面约五百米处,与山体也比较近,井边就是村民的山园地。井口比周邊的山园地还低,用八条石板平铺而成,形呈八角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