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置性作业是指在教师正式授课前,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布置的作业。下面,笔者从“更新观念,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灵活构建,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设计”两个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学习;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
一、更新观念,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
(1)前置性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本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落实生本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设计一份符合学生学情的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要求。前置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时,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前置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前置性学习是创新教育方式的有效方法
前置性作业是教师根据知识的本质以及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具有导学性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置性作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以生本理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知识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思考来完成。它完善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3)前置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前置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布置适合学生思考的、创新的前置性作业,通过前置性作业,来使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前置性作业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通过预习和思考,能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
二、灵活构建,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设计
(1)概念课的前置性作业——追根溯源,把握本质
教师首先要明确概念课的重要性,概念课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学习包括概念的引入、理解和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可以设置练习题、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概念。
例如,《认识小数》这节概念课,笔者布置了前置性作业:一是,理解小数的含义。二是,能写出小数。三是,十分之一用小数如何表示?百分之一用小数如何表示?四是,3.5元、0.15元表示多少元呢?0.23米和0.76米表示什么呢?这些前置性作业作为小数概念课的引入,学生通过对小数的举例,能够明白小数的形式和实际含义,第4题是引导学生理解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能够做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通过对概念的延伸,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使小学生灵活的掌握数学概念,培养理性思维。
(2)计算课的前置性作业——尝试体验,算法多样
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算法,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前置性作业并不是简单问题和相应习题的堆积,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对作业进行定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更加简便的算法,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讲《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发现20以内数进位加法的不同算法,找到最简便的算法,能够形成“凑十”的数学思想。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我会计算:8+5= 7+6= 5+8= 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并把它写出来。鼓励学生写出多种算法:(例如,7+6= 的计算方法,有学生会7+6=8+1+1+1+1+1=13,,7+6=7+3+3=13,有学生会想到7+6=6+4+3=13,有学生会想到7+6=10+6-3=13。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体验,对于理论也理解的更加深刻。这类前置性作业为课上所讲的“凑十法”奠定了基础,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形成转换、重组的思想。
(3)实践课的前置性作业——自主探究,灵活运用
实践课的数学前置性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以知识记忆为主的练习方式,注重在探索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笔者布置的前置作业是:一是,你能画出一个1/3吗?它的意义是什么?二是,你能用纸折一个1/3吗?你能折不同的1/3吗?三是,你能描述一个1/3吗?并写出来。这样的实践作业考察学生不同的能力,有的学生擅长画,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相应的前置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
(4)复习课的前置性作业——纵横联系,构建知网
教师根据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知道哪个学生哪个知识还没有理解或理解有误,在课上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复习课前置性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总结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修改教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例如,《圆柱和圆锥》这节复习课,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是,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运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二是,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从学生提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图来整理知识。但是整理的知识不全面,有遗漏知识点的问题。能够用不同颜色和记号来区分重点知识,已经初步具备了整理能力。在作业中学生能够记住公式,但是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来源并没有理解。在上复习课时,笔者重点讲解了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推导过程,学生们听的也比较认真。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设置小学数学课前置性作业时,要坚持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依照生本教育的理論,对学情进行分析,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实践,使学生不断探究、反思、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政.基于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前置性作业布置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1):35-36.
[2]李印清.多元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J].学周刊,2016(08):52.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学习;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
一、更新观念,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
(1)前置性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本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落实生本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设计一份符合学生学情的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要求。前置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时,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前置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前置性学习是创新教育方式的有效方法
前置性作业是教师根据知识的本质以及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具有导学性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置性作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以生本理念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知识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思考来完成。它完善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3)前置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前置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布置适合学生思考的、创新的前置性作业,通过前置性作业,来使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前置性作业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通过预习和思考,能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
二、灵活构建,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设计
(1)概念课的前置性作业——追根溯源,把握本质
教师首先要明确概念课的重要性,概念课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学习包括概念的引入、理解和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概念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可以设置练习题、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概念。
例如,《认识小数》这节概念课,笔者布置了前置性作业:一是,理解小数的含义。二是,能写出小数。三是,十分之一用小数如何表示?百分之一用小数如何表示?四是,3.5元、0.15元表示多少元呢?0.23米和0.76米表示什么呢?这些前置性作业作为小数概念课的引入,学生通过对小数的举例,能够明白小数的形式和实际含义,第4题是引导学生理解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能够做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通过对概念的延伸,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使小学生灵活的掌握数学概念,培养理性思维。
(2)计算课的前置性作业——尝试体验,算法多样
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算法,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前置性作业并不是简单问题和相应习题的堆积,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对作业进行定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考更加简便的算法,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讲《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发现20以内数进位加法的不同算法,找到最简便的算法,能够形成“凑十”的数学思想。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我会计算:8+5= 7+6= 5+8= 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并把它写出来。鼓励学生写出多种算法:(例如,7+6= 的计算方法,有学生会7+6=8+1+1+1+1+1=13,,7+6=7+3+3=13,有学生会想到7+6=6+4+3=13,有学生会想到7+6=10+6-3=13。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体验,对于理论也理解的更加深刻。这类前置性作业为课上所讲的“凑十法”奠定了基础,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形成转换、重组的思想。
(3)实践课的前置性作业——自主探究,灵活运用
实践课的数学前置性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以知识记忆为主的练习方式,注重在探索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笔者布置的前置作业是:一是,你能画出一个1/3吗?它的意义是什么?二是,你能用纸折一个1/3吗?你能折不同的1/3吗?三是,你能描述一个1/3吗?并写出来。这样的实践作业考察学生不同的能力,有的学生擅长画,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相应的前置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
(4)复习课的前置性作业——纵横联系,构建知网
教师根据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知道哪个学生哪个知识还没有理解或理解有误,在课上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复习课前置性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总结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修改教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例如,《圆柱和圆锥》这节复习课,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是,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运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二是,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从学生提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图来整理知识。但是整理的知识不全面,有遗漏知识点的问题。能够用不同颜色和记号来区分重点知识,已经初步具备了整理能力。在作业中学生能够记住公式,但是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来源并没有理解。在上复习课时,笔者重点讲解了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推导过程,学生们听的也比较认真。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设置小学数学课前置性作业时,要坚持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依照生本教育的理論,对学情进行分析,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实践,使学生不断探究、反思、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政.基于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前置性作业布置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1):35-36.
[2]李印清.多元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J].学周刊,2016(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