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展现。纵观每一个优秀文化,都包含了处事之道、人生哲学、民俗民风等。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端正和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和情感态度。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坚定的决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发扬光大。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升高中生的素养
  我国历来重视道德和礼仪,在我国长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逐渐被伦常所影响,从“礼、义、廉、耻”到“仁、义、礼、智、信”,彰显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处事之道。这些文化虽然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但其价值和影响不会因时空的差距而有所减少。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帮助。
  2.提升民族感、归属感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彰显了人们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高尚的情感,对人的成长与人生观的树立有很好的指引作用。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求学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国家的认知和情感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较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3.树立正确的观念
  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亲密接触,很多西方思潮逐渐在我国传播,比如享乐主义、追风主义、不作为主义等,一旦这些思潮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将会对我国的长久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可以时刻提醒高中生不要忘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可以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抵制外来思想的侵蚀,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挖掘教材
  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点内容,在郎朗上口的文字中,蕴含了人生的大道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教材中的古诗文,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体会诗人的描写手法,体会其中的人生百味,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例如,在学习《短歌行》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有:(1)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作全诗的“诗眼”呢?(2)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消愁,这
  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而低沉的?(3)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通过阅读和交流,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本诗主人公的情感基调,主人公不是因为人生短暂而惆怅,而是因为对人才的渴望而焦虑。此外,在诗中,作者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将这种焦急的心态体现得一览无余。通过学习这些诗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操,还可以激励学生做一个慧眼识珠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的教育不正是语文教育的初衷吗?
  2.了解作者
  在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是出自著名的作家之手,这些文本都是他们勤劳与智慧的见证,是他们心灵成长的体现。为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常常将作者的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讲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文本之前先对作者有较深的认知。但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即便对学生进行了相关作者的介绍,学生依然掌握得不够牢固,对作家笔下的优秀文章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分享,这样势必会让作者的事迹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杜甫诗三首》之前,笔者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在网上搜集关于杜甫的生平事迹,并告知学生要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因为高中生都爱上网,他们应用网络的积极性很强,通过这个自主学习的作业,学生很快投入到自学的队伍中。一些学生重点搜集了杜甫生前的人生轨迹,有些学生主要搜集了杜甫中后期的作品,还有些学生搜集了文本中提到的三首诗歌的写作背景。经过这样的教学尝试,学生们对杜甫的认识更加清晰了,也就全方位了解了杜甫诗中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彰显出来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样的文化思想对于当今高中生而言是较好的题材,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很好的推动
  作用。
  3.改变方式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时,如果教师单纯依靠口头讲解的形式,学生会听得百无聊赖,课堂气氛自然不会活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无从谈起。为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兴趣,采用动画、视频等手段来增加课堂气氛,达到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学目的。而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则需要教师合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刺激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视频、图片中得到启发,产生积极的联想,还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讲述了两个性格迥异但都为国效力的人物形象。但其中的故事距离今天高中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差距,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呢?笔者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电影片段播放给学生。如此,学生不仅认识了骄傲自大的廉颇,也认识了谦虚谨慎的蔺相如。在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时,学生们意识到爱国是不分地位和职业的,只要拿出足够的爱心,专心做好当下的工作,就是对祖国的爱,就是爱国的体现。同时,在观看电影视频时,学生对古人的爱国智慧,尤其是蔺相如的勇敢感到由衷钦佩,自觉地产生了热爱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可见,多媒体教学比教师单一的口头传授更能打动学生,从而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并激发学生文化情感的重要途径。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题材和主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主學习和预习,同时,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接力者和传递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并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作文评改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教师为主体的评改方式和学生为主体的评改方式。教师为主体的评改方式主要指教师的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学生为主体的评改方式主要指学生自批自改、学生之间互批互改。  新课程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他作文的初衷和要表达的重点。从这一点来看,最有修改权还是学生本人。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改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评改方式。  自我
[摘 要:由于以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比较单一,气氛比较枯燥无味,因此,如果一直按照以前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下去,那么,会让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越来越低下的,不但老师会觉得讲课讲得很累,同时,也会让学生们听起课感觉到很累。长期以来,整个小学的语文课堂效率的成效只会越来越低下的。那么,为了可以把这种现状进行转变过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教学变革是技术与社会双重演变的结果,也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主动回应,而要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就不能忽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作为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科目,语文学科无疑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向来占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在本文中,我将根据教学实际来分析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谈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呈现的课堂效果显著。本文主要从任务型教学法介绍;甘姝姝,段玲璃所著的《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其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反思与不足;最后做总结。旨在探究如何运用任務型教学法更好促进商务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任务设计]  一、 任务型教学法介绍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  1.诗中有“德”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道德行为的诗篇,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悯农》。所以,教师要想在古诗词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德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就要抓住教材中的古诗词素材,在传授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同时,适当添加一些生活情感,使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在《悯农》一类的古诗教学中,首先可以投入一些生活情感,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
比赛要求:十强选手按每5人一组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国学常识问答,每组率先答对3题的前4名选手晋级。  评分标准:答对得1分,答错扣1分。每组率先答对3题的前4名选手晋级。  1.成语“才高八斗”最早指的是谁?( )  A.李白 B.曹植 C.陶渊明 D.纪晓岚  答案:B  解析: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相对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和激烈的讨论声,“热闹”有余而“安静”不足。进入七年级以后,大部分学生默读的速度远远低于《课标》要求,而新编部编教材从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将默读作为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极富“风”“骚”精神,具有芬芳悱恻之情韵美质的诗歌。它朴质淡远、真切自然、不事雕琢,富有平民文学的色彩。该诗抒写了东汉动荡之世游子思妇的怀想思慕,此一情感蕴含着巨大的时空阻隔和终身坚守却永远无解的悲剧力量。其所表现者,乃是千古人类之最根本最普遍最撼人心旌的情感类型,意蕴内涵可谓深邃丰美。在语言层面上,这首诗明白易懂;但在内容层面上,却难以界说。面对如此“易懂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促进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改后,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在诗词教育研究中不断发力。然而,根据调查,语文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为考试而学、教学难等问题。吟诵古典诗词的教学方式以其独特的音韵魅力、趣味性强等优势,逐渐被语文教师所采用和推崇。  一、中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意义  学生通过吟诵可
[摘 要:伴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出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比较于传统教学,其课堂氛围更充满趣味性,其教学成效更为突出,其教学方式更为创新且新颖。种种变化都得益于新课改的实施以及广大一线教育工作的努力付出。而游戏教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种新颖且实效的教学手段,其优势作用不言而喻。基于此,笔者将从“动作游戏,激发热情”“角色游戏,加深理解”“竞赛游戏,提高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