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知礼”的习惯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让自己的孩子做个“小绅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教孩子说话使用礼貌用语以外,生活中的行为礼节也是要不断培养的哦!
  
  日常敲门的礼节
  
  当当到伯父家过周末,一天下来和堂哥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上,当当忽然想让伯父带他和堂哥去图书市场逛逛,赶紧来到伯父的卧室推门就进。正在电脑前工作的伯父吃了一惊,皱了皱眉头告诉当当明天再说。当当有些不高兴,正准备转身出去,突然听到敲门声,原来堂哥在外面。当当奇怪地看着堂哥,问道:“去爸爸妈妈房间还要敲门?”
  孩子最早接触的礼节是家庭礼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不仅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础,也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有些父母认为,进房间敲门是一种礼貌,但在自己家里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如果自家人也敲门,那就是客套了。其实即使在家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隐私权,也希望有自己的小小空间。教育孩子尊重父母,不要仅仅局限在语言上,如让孩子与长辈说话不能用“哎”、“喂”等,还要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别人的感受。这样,当他们进入学校或社会时,就不会因不讲礼貌而到处碰壁或者产生较强的不适应感。
  
  培养方法
  首先,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进房间先敲门是一个基本礼节,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即使和父母也应该如此。如果父母房间的门关着,想进去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能进。
  当孩子不能遵守时,家长要及时提醒。要是孩子已经形成进父母房间不敲门的习惯,家长就需要多次提醒;当孩子做对了的时候,家长要用语言再加上表情来表示赞赏。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这一习惯,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经常关上卧室的门。刚开始时,孩子可能会很好奇,常常推开门看一看父母在干什么,慢慢地,他们就会明白这不过是父母的一种生活习惯,同时,也就逐渐接受了“要敲门”这一礼节。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让他们接受这一礼节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先遵守礼貌,进孩子的房间也先敲敲门,不要搞“突然袭击”,得到孩子的允许后再进去。尊重是互相的,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任意而行。家庭成员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对那些不喜欢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害怕父母将门关起来的孩子,家长可以把关门、敲门、开门变成游戏,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逐渐克服害怕的胆怯心理。
  
  平时待客的礼节
  
  平时,有的父母喜欢请一些朋友到家里做客,有时甚至高朋满座。有的孩子人越多就越兴奋,有说有笑地主动跟客人聊天,客人往往也比较喜欢跟他们开玩笑。但部分孩子这时候往往得寸进尺,对客人一点礼貌都没有,有时候让父母感到非常尴尬。还有的孩子则性格内向,看到家里来客人,羞于打招呼,总是躲在自己的小屋里。
  活泼的孩子往往很招人喜欢,客人愿意和他们玩儿,有他们在也可以调节气氛。但有的孩子非常粘人,家长可以利用他们精力旺盛的特点,让孩子为客人洗苹果、拿糖,为客人讲故事等,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又让他们知道如何招待客人才是得体的。当客人告辞时,父母应带着孩子送别客人。
  
  培养方法
  家长可以利用假期,教给孩子适当、得体的招待客人的方法。客人一进门,父母带着孩子迎接客人,把孩子介绍给客人:“这是我的孩子,名字叫……”然后向孩子介绍客人,要孩子礼貌地打招呼。
  如果客人带了礼物,一定要让孩子双手接过,同时说:“谢谢”。如果当场打开,最好有几句赞美之辞。
  
  公共场所的礼节
  
  “轻声、慢行、靠右走”,这句话在任何公共场合都是适用的。遵守公共秩序是公德心的体现,受益者是广大公众,也包括我们自己。
  暑假里林林陪妈妈到银行取钱,很多人乱哄哄地围在款台旁,一米线内站着好几个人,结果每个人取钱都不方便;逛商店时林林和妈妈乘电梯,大家三三两两有的站左边、有的站右边,工作人员不停提醒:“请大家靠右站”。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扶梯左侧应该预留给有紧急情况的人。
  现代社会,遵守公共秩序是一个人素质、涵养的体现。这些基本的规范,家长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学习,使他们自觉遵守并形成习惯。
  
  培养方法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自觉遵守礼仪秩序,给孩子以榜样教育。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吃亏,上车非得抢个座给孩子,不主动给最需要座位的人让座。孩子耳濡目染,行为方面自然会带着家长的影子。
  教育无处不在。看到工作人员维持扶梯秩序,家长在自己自觉遵守的同时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总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走右侧?上下楼梯要不要走在右侧?在人行道上要不要走在右侧?还有什么地方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细节处培养孩子讲礼节的习惯,使孩子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孩子就一定会很积极主动地去做,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其他文献
他们的父母是农民,为谋生常年在城里“漂着”,他们也就顺理成章来到城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漂二代”——流动中的花朵。他们比留守儿童幸运,可以伴在父母身边,但他们又比身边的本地儿童尴尬。他们在繁华的都市生活,呼吸着城里并不新鲜的空气,他们的父母也想给他们最好的教育,让他们上最好的幼儿园,希望借此改变他们的命运,有朝一日能成为城里人。他们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我想上幼儿园!    情景1  冬日的阳
期刊
其实“说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对的课题,值得探讨的反而是说谎背后代表的一些心理状态。家长可以不用太紧张地看待小宝贝“说谎”这件事的对错,只要了解小宝贝说谎的原因,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就可以从小帮助小宝贝培养起“诚实”的美德!    3岁以前~认知有限造成“说谎”假相    首先要认清的是,3岁以下的宝宝,认知发展会影响他的语言能力,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因为下面几种认知特征,说出“夸大不实”或让人“
期刊
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家长该扮演什么角色?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够好怎么办?这里,我们一起分享几位家长帮助孩子学外语的经验,希望对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有所裨益。    开始从娱乐项目入手  当当妈,儿子6岁    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习”。一开始,我先保证他的娱乐项目,比如听的歌、看的光盘中,有英语的介入。等他慢慢长大,我就开始给他读英文图画书、故事书。伴随着读书,我们在日常交流的时候,英文成
期刊
时逢佳节,细心的家长们可要注意了,宝贝可能对任何食物都会过敏,不过,90%左右的食物过敏都是以下8类食物造成的:蛋、奶、花生、小麦、大豆、坚果(核桃、巴西坚果、腰果等)、鱼(金枪鱼、三文鱼、鳕鱼等)和甲壳类水产(虾、蟹、贝类等)。  此外,你的孩子可能会因为遗传而具有易过敏的体质,只是不一定会遗传某种具体的过敏症。例如,如果你对花粉、宠物或某种食物过敏,你的宝宝也有50%的可能性患某种过敏症,但不
期刊
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通博士,曾对我们日常进餐使用的筷子,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如此简单的两根竹子,却奇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杠杆原理,它是人类手指的延长,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西方人大概到十六七世纪才发明了刀叉,但刀叉又怎能跟筷子相比呢!”  据记载,早在3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筷子。它是我国独特的一种餐具,作为中华文明古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用筷子是手的
期刊
做到平衡膳食与均衡营养    首先,家长们要提供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包括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因为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除了母乳外还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同时提供人体需要的全部符合比例的营养素。如谷类食品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鱼、肉、蛋、禽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和铁、锌等矿物质;豆和奶类提供蛋白质和钙;蔬菜水果能提供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钾、钠、镁
期刊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一份调查资料表明,90%以上的正常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怕,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一种心理疾患。    镜头一    5岁的小刚是个小捣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小朋友们都叫他“刚大胆”。可是,小刚却有个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怕打雷。一碰到雷电交加的夜晚,他就像变了一个人,缩在妈妈怀里,动也不敢动。    镜头二    丽丽上幼儿园大班了,她很喜欢身边的小伙伴们
期刊
一位父亲准备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进行“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太过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  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悲观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什么。  过了一会儿,乐观的孩子得意洋
期刊
误区1 别人补啥我补啥    有调查显示,92%的父母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或多种维生素,80%的父母给孩子补充钙剂。对“婴幼儿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什么”和“什么食物含铁最丰富”两个问题,7成左右父母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调查发现,父母在微量元素的补充依据方面则显得缺乏理性,超过30%的父母凭自己的判断或者看别的孩子补,就自己决定给孩子补。    误区2 孩子厌食是因为缺少微量元素    从“孩子厌食
期刊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让父母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会导致交流无法进行,施教无法展开。带过孩子的妈妈一般都知道,孩子从一岁多还在牙牙学语时就有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行为无处不在,最普遍的比如说喂饭,你越着急哄他吃,他偏不吃,甚至你知道其实这时候该是他吃饭的时间了,他的肚子也该饿了。还有时候你喂他吃,他不吃,偏要自己拿勺子吃。再比如说你带他出门时,顺手关上门,他不满意,非要把门打开,他自己再关一遍。或者你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