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美的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语文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教学实验中,笔者感受到:语文学科同美育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美育为语文教学开辟了用武之地,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所以,审美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应该在这块园地中辛勤耕耘,通过语文教学揭示教材中蕴藏的美,使学生在精神上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同时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美的魅力呢?
  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美,教材是语文教师依据的基本工具,因此选择文字优美、说理透彻、结构严谨的文章,通过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陶冶他们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学生的思路,捕捉文章中的艺术形象,使学生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受到感染。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趣交融在一起,从而挖掘文章主体,领会作品深意。注意教学中的情感美,因为名家名篇总是作者在强烈、浓郁的激情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所以文章本身均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认真探索,让学生亲身体会这种情感,从而受到美的教育,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是道德的亲姐妹,教师恰到好处地抓住教材所表现的思想美、形象美、性感美、节奏美和语言美等给学生的感染,对学生道德情操和智力发展均有很大帮助。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抓住课文的生动感人之处,启迪学生的心灵,振奋学生的精神。美感以情感为主,情感是美感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到这样一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分析一篇感人之深的文章时,情感的分析尤为重要。现代语文教学对创新的要求很高,失去了情感的支持,创新便失去了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中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寻求人性美,在环境描绘中捕捉意境美。许多优秀作品都富于意境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善于捕捉的人能从大自然中领略美的意境。例如中学教材(苏版第四册)中的推荐词语——范仲淹的《渔家傲》这样写道:“千嶂里,长烟落日古城闲”,把王之涣的《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与王维的《使至赛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景融合在一起。学习这些词的时候,应该在介绍背景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千山屏蔽,峰峦叠嶂,举目四顾,了无生气,静中包含诗人的无限哀思,“长烟”凸显其静,仿佛这是一副凝固的水墨画,残阳如血预示着又一个沉寂黑夜的来临,古城紧闭呈现出边塞的百般廖寂,寂静中尽显无奈,这时只有浊洒与泪的对话。教师此时最重要的是通过深邃的意境、广阔的意象,让学生在主客、物我、情景混契的结构中,实现一种时空的跨越,以求得审美情感的共鸣。在心灵突破了意象的限制时再造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意境,学生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徜徉中,寻求无限快感,这一点正是语文教学者所梦寐以求的。
  加强民俗文化渗透,培养艺术创造的操作技巧。民俗文化是与一个民族正统的经典文化相应的,普遍存在于民间的、存在于基层的人民生活中间的“俗”文化。有人要问:民俗文化难道对语文教学有用处吗?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内容,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是与中国国情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师有必要进行民俗文化的教育,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从短期看,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从长远看,对于语文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无视语文的审美要求,拔苗助长,使学生失去了纯真,失去了欢乐,以至于失去了自我。也许这种方式会取得短时间的成效,但只是灵光乍现,将来留给孩子的只能是遗憾,只能是痛苦。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美、创造美,以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呢?
  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教师如果不能发现美,创造美,那么又怎能引导学生热爱美、创造美呢?教師只有不断“充电”,积蓄能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挖掘文章中的美,才有可能和学生探讨美。
  其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这里提倡“整体心灵交流法”。不少语文教师也曾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不少探究,其间也默哀一是,大多对传统的分段讲解嗤之以鼻。一篇很好的文章,往往人为地将之解剖得支离破碎,总是在分析作者从未想到的一些问题,实在可惜。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和学生共同从心灵交流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整体上试着把握文章,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同时,渗透一些语法和技巧,这样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重视对主体学生学习激情的激发。任何一门学科枯燥的讲解,都会让学生厌倦。但对于语文学科,这一点尤其重要。受现代社会各种媒体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语文教师在发挥学生的审美功能、注重文学背景熏陶的基础上,用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感召学生,使他们逐步实现情感的转移。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必须依据自身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只有高中生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主动性,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而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高中生主动性的必要条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实现高中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自主性 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更新日新月异,社会对教育提出了高要求。显然传统
晚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晚播麦成了生产上的“拉腿田”,为了解决这
时下,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理念层出不穷。虽然我们已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但是课堂上却依然甚少听到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代而取之的是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课堂表演,滥用多媒体,评价手段僵化,等等,以致语文在各科中的比重越来越轻,越来越边缘化,这都是令人心忧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特别加强朗读,要重视用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变化过程,意外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巧妙的“变动”,正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教学十几年来,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学是我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机智幽默,化解窘境  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是教师学识、智慧、灵感和思想在语言运用中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新课程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自由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发表观点和意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學实践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强烈,这种强烈的荣誉感无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奶牛养殖正朝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奶牛布鲁氏菌病引发的流产等各种问题在规模化牧场中日益严重。缺乏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数据是
寒冷是北方地区动物面临的主要应激源,研究表明冷应激可直接影响畜禽的健康及福利。当生物体暴露于各种应激条件下,大多数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但其中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热休克蛋
2005年前二季度,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省统计局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9%,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经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宽松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一  教师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我们大力倡导学生张扬个性,并善于自我表现,同时希望学生拥有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