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课堂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s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为学生设置必要的疑问,精心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努力改进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艺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本文笔者根据自身课堂提问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方法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出现以上的问题,我认为教师们没有真正把握课堂教学的技能——课堂提问的本领,致使课堂上教师提的难题“偏难,无趣,死板”,使学生无从答复或无法答复,只好沉默是金,教师要救场,要完本节课的教學任务,就唯有把答案本身说出来了。再者,教师提的难题“过简、过多、过滥”,使学生随口答复出难题而无需多加思考,出现老师和学生群情激昂,看似热闹有序的场面,但效果往往是基本理论与实际的摆脱,“纸上谈兵”,未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面对此种情形,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寻找症结。经过大量的听课评课,经过自身的多次实践,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课堂提问,未研究学生的真正需求。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本领之一,是老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本领,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利益。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高效的课堂是一曲优美的琴音,让人陶醉此中;高效的课堂是一杯清纯的香茗,沁人心脾。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课堂提问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二、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1.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打开他们求知的大脑、个性的思维,从而带动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方式,改变提问的角度,使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行道树》一文:“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既然是神圣的为什么又说是痛苦的呢?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抓住时机,激活思维
  选准提问时机对于课堂教学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孔乙己》一文,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名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使学生认真地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时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3.形式多样,换位提问,提高课堂实效
  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可改变提问的方式,多方位提问。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放开思想的野马,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在发现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及时地发现许多站在教师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识的问题,观察到学生具体的认识过程,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乐融融的学习气氛之中。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时,布置学生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读到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提出问题。而后在讲读时,就有学生举手问:“课文中‘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这时笔者没有急于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说:“这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句子好吗?”此时,情感就得到了很好的沟通,“教”与“学”的关系也得到密切配合。因此,我们上课就要尽可能地使用“我们”、“大家一起”等词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上“讲台”犹如上“舞台”,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教师的这种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会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激情和奋发的上进心。
  又如教授鲁迅的散文《风筝》,鲁迅的文章有很深的思想性,语言有很深的含义,学生尤其是刚升上初一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把这样一篇难懂的文章讲述清楚,首先要明白学生理解程度到了哪里,哪些是他们已懂的,哪些是未懂需要解决的。于是我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求他们阅读文章,并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上课时首先要学生提出他们的问题,对简单的问题我们当场解决,对有难度的问题我们归纳出了5个主问题,分别是: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4)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
  看到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深深感觉到我小看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思考能力,这些问题恰恰是这篇文章重点需解决的问题,学生们与我不谋而合,课堂进行得很顺利。
  4.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无味,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我们把问题变成曲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而后回答。如《桃花源记》一文中,为什么桃花源村的人反复对他说不让告诉外人,渔人却不遵守诺言告诉太守了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又有什么用意?这种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5.分层设计,引情联想,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深度,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或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引导学生向纵深思考。这样的提问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祝福》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主人公是谁?”然后再问:“她是怎么样一个人物?”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她遇到什么遭遇,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状?”最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她相比又怎么样呢?”这样就实现了“引情联想”这个语文知识的教学任务。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化难为易,课堂教学的纵向流程得到了合理的安排。
  三、结束语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怎么样让你的课堂更精彩,我认为教师们应当做到:熟谙课本,抓准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做到因材施“问”;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课堂教学,以学定教;有很强的课堂应变本领,能在预定的基础上依据课堂效果提出生成性问题;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可以巧妙地提出相关问题,可以与学生和谐相处。在充满亲和、智慧、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我想定能确保可行提问顺利开展,也才能建立可行的课堂,从而更好地推动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有序实施,提高课堂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多媒体教育改革的实施、信息化社会的日渐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正呈“星火燎原”之势。传统单一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起到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生动化的要求,而多媒体平台凭借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突破了课堂教学的这一瓶颈,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轻松悦耳的音乐背景等,从而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出
期刊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基础应该是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人的教育,但目前的现状是: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经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仍缺少文明人的基本素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素质。 在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里依然把传授知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以追求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和
期刊
摘 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作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目标,是我们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的首要条件。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应该改变以往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活动过程,变成以教师给予适当性启发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以探究性学习为理念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一直以来,学生都感觉到物理是最难学的一门学科,有些同学
期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把好题材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我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适时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在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三大原则: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作品;要选择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本身富有儿童情趣、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
期刊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也有部分学生喜欢套用作文书上的范文模式,从而限制了思维,成为学生写作创新的阻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文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写作应该源于生活,进而形之成文,由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入生活的“源水”,来激起学生的写作“涟漪”。  一、借助地域文化资源,激发写作欲望  寿光历史悠久,鼻祖仓颉曾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秦
期刊
作文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写作本身的原因,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小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很多学生谈“作”色变,畏惧写作,每逢作文课,先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然后再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支离破碎,落入俗套,究其原
期刊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
期刊
我们在高三阶段物理复习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能力,2.快速搜索知识的能力,3.自我否定的能力,4.规范解题的能力。  一、理解能力  “理解”中的“理”应是整理、梳理的意思,“解”是懂得。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该注重过程和方法,而不是靠简单的重复记忆。  我们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从不主张学生去多记一些总结性的结论。高一高二的学生“书应越读越厚”,到了高三,学生“书应越读越薄”。高三更要注
期刊
摘 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作业设计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差异性、重现性、开放性。作业布置可以采用的形式有自选作业、分层矫正作业、自编“测验”作业  关键词:数学作业 设计 应材施教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