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为线索的语言实践课堂呈现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改编自古希腊神话,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课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体现了古希腊神话善于塑造英雄人物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普罗米修斯这个神的形象,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品读语言,感悟“爱”
  教学中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
  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就不难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是他看到人类“没有火”。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从多个方面渲染人类没有火的困苦生活,我引领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类“没有火”的悲惨境地,学生自然联想到了人类“盼望火”的迫切心情。这种迫切的需要,谁来满足呢?对于人类自身,是无奈的。从课文中的“只好”一词,不难读出他们无力取得天火。那么,又是谁听到了人类心底里的呼唤?是普罗米修斯!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他下定决心为人类盗取火种。“决心”一词,值得挖掘。我引导学生用“决心”造句,学生继而理解,“决心”是涵盖坚定不移的意志的。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困苦生活,明知触犯天规,也坚定不移地盗取火种,这是什么情感?这就是爱!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看到人类的苦难;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下定决心盗火!
  二、想象对话,内化“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培养一种习惯。”可见,语文学习重在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学习第6自然段普罗米修斯受罚的这部分内容,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哪些词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并把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接着,伴随音乐《普罗米修斯》,我设计想象对话。
  沉重的铁链,烈日的炙烤,暴雨的鞭打,鹫鹰日复一日地啄食,这是生不如死的折磨,这是永无尽头的痛苦。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就是普罗米修斯。
  a.普罗米修斯, 执行刑罚的火神非常敬佩你,可又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进退两难,劝你归还火种,向宙斯认错。你会说——
  b .普罗米修斯,善良的河神看到你浑身是伤,心如刀绞, 决定到宙斯那里帮你求情。你会说——
  c .普罗米修斯,宙斯的使者麦鸠利来了,让你顺从权威,否则你将接受永世的惩罚与最惨烈的苦难。你会说——
  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纷纷表达出普罗米修斯的心声:为人类造福,我宁愿忍受各种痛苦!为了人类,我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通过想象对话训练,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地忍受各种痛苦折磨,只为了人类的幸福。这又是什么情感呢?还是爱!是的,爱,有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这种痛苦是可以预知的,普罗米修斯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
  三、拓展延伸,升华“爱”
  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爱是无私的、坚贞的、博大的,当人类为新的光明时代的到来而欢欣鼓舞时,人类不可能忘记普罗米修斯,多少年过去了,人类仍然不会忘记普罗米修斯。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多个画面及文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位盗火者;贝多芬的经典曲《普罗米修斯》常常在各国音乐大厅里回响;远古人类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于是古代奥运会规定在开幕前得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点燃奥运圣火就这样被传承下来,流传至今;大诗人雪莱等以诗明志,倾诉心中的敬仰;马克思也称赞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学生看图画,读诗句,心中自然涌起对普罗米修斯的崇敬、感激之情,这种崇敬、感激正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因为他“爱”人类,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火种,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所以他的故事世代流傳,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火种,也正是“爱”的桥梁。此刻,我找到了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的联接点——火种。这个联接点不正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阅读小结:“在古人类的眼里,火,来无踪,去无影,神秘莫测;火,鲜红耀眼,光芒四射,熠熠生辉。当人们看到火可以把腥臊化为美味,把寒冷变成温暖,把黑暗变成光明,把危险变为平安的时候,亲切、神奇、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这‘亲’‘奇’‘敬’,启开了人们的联想之门,产生了火的神话传说。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火的神话传说,老师建议你们走进课外阅读,去感受它的浪漫气息。”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品读文本之后,教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实现阅读的课内补充、课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学习小古文,就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穿越时空,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小古文与当代白话文之间差异较大,以及小古文本身晦涩难懂,学生接触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在时空上有很大的差距,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古文教学起来难度较大,学生兴趣也不高。那么要解决小古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下面我以《刑天舞干戚》为例谈谈低年级小古文教学。  一
期刊
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孙双金老师把一堂好课的标准归纳为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寫写练练。其中,“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通过方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说话训练,使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踊跃发言,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课上的指导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
期刊
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瑰宝,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河床,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开始新经典阅读实验。如何让新经典阅读真正深入课程,走进学生,融入生活,学校的实践探索也因此而始。  一、经典阅读以课程为依托  孕育学生素养是新经典阅读的一个清晰而重要的目标指向,而决定学生素养的重要依托是课程。让学校的特色能更持久,更有效,也必须走课程化之路,将其纳入校本课程系列,在实践上、内容上、方
期刊
复习课是孩子们最不喜欢的。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复习课上得有趣而高效呢?这是所有语文老师迫切想要掌握的“良方”。好的复习课应该有这样的要素。  一、讲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复习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学生对复习内容感兴趣,就会大大地睁着眼睛,高高地举起双手,甜甜地展开笑颜。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呢?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复习春联,多媒体出示除夕贴春联的喜庆场面渲染情境,接着通过让学
期刊
长期以来,习作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对较弱的环节。在村小,这种情况更是糟糕。学生习作水平普遍不高,内容千篇一律,语言苍白,情感缺失。老师批改较笼统,针对性不够。最终导致师生谈文变色,学生怕写作,教师怕上习作课,更怕改习作,习作教学的效率较差。一、寻米造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活水”必来自于生活。可是有人却错误地认为农村孩子的生活平淡、朴素,似乎很难让学生激起灵感的火花。“生
期刊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作画是这样,教学亦是如此。 每一个文本,无论有多少详尽的细节,也消弭不了其中的“留白点”——也许是一个情节,也许是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巧妙地利用这些“留白点”,不仅能挖掘出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期刊
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于借物,电教媒体就是我们值得一借的“宝物”。电教媒体利用声、光、影、像等手段制成的课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表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强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课文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开发学生写作潜能……
期刊
众所周知,飞天是中国佛家文化中最为大胆的想象,而莫高窟中成百上千的飞天更是众人称奇的瑰寶。许多艺术作品,舞蹈、绘画、音乐,甚至建筑对人影响至深。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举成名的《千手观音》更是让全球的观众领略了敦煌壁画的精气神。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莫高窟》一文以排比的句式、工整的四字词语细腻描摹刻画了其中最具特色的五种姿态的仙子: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期刊
翻开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文字,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插图,无不让人流连其间。特别是《沉香救母》,用两课的篇幅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实属少见。这个故事源自《宝莲灯》,其实,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之前,已经耳熟能详,甚至能把故事中其他的情节和人物讲得头头是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去梳理故事情节或是借助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肯定会热闹活跃,但是,似乎显得冗长而缺乏实在感。如何让孩子们从熟知的故事中学出新
期刊
近期观摩学习名师名课视频录像,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上,“自由”“奔放”“竞发”成为新的标签,一张张愉悦的笑脸、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可以感受到与我们日常构建的课堂明显不同,张扬中不失和谐。如何做到这样呢?笔者在学习中、实践中,试着作了一番梳理,暂以日前自己刚刚执教的《花瓣飘香》为例,作如下思考。  一、摆脱桎梏,从“封闭文本”到“资源开放”  【片段一】  师:同学们,在这百花盛开的春天里,你最喜欢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