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这个世界最为宝贵的财富。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员工最知道如何去爱,怎样去付出爱。因为爱,生命在这里诞生和延续;因为爱,生命之歌在这里唱响。这是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对医院文化的最好诠释。拥抱生命诞生,携手生命成长,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一直在创造生命的春天。
构筑生命健康的屏障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依托产科、新生儿科成立的郑州市新生儿危重症转运救护中心、郑州市孕产妇危重症转运救护中心网络辐射郑州市七区六县(市),主要负责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的转运救治工作。
“随着我们对抢救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强化对网络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紧急救治成功的最小的‘手掌婴儿’体重仅为900克。”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刘法启说。
2001年5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简称“两纲要”)。据此,郑州市也制定并颁布了《郑州市妇女发展规划》和《郑州市儿童发展规划》(简称“两规划”)。“两纲要”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为根本,提出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和主要目标,从宏观上、战略上和政策上构建妇女儿童发展的新平台。2009年,郑州市提前1年,率先完成“两纲要”、“两规划”目标任务。
多年来,他们通过“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出生缺陷干预项目”、“基层产科建设”等项目,积极推动郑州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使郑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新生儿接产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3.10%、97.74%、100%、79.10%,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作为郑州市妇幼卫生工作龙头单位,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新生儿内科是郑州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优生遗传诊断中心则是郑州市特色专科,其中新生儿科还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专科。
他们在全省首创了好妈妈俱乐部、孕妇大学、早教乐园等特色教育形式,围绕女性亚健康保健、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等,做了大量的前瞻性工作。防治结合,有效地保护和提升了妇女儿童的健康质量,从根本上夯实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每年定期的业务培训,让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成为培养、输送妇幼保健专业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居民三大健康指标。近年来,郑州市的这三项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这不仅意味着郑州妇幼健康水平已提前迈入发达地区的先进行列,同时,也是郑州市妇幼卫生事业巨大变迁的有力佐证。”刘法启说。
爱心实力创生命奇迹
2010年1月31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一位怀孕27周、高龄初产、臀位、胎膜早破的孕妇李想。众所周知,怀孕27周的胎儿各项生理功能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远没有做好来到这个世界的准备,胎膜早破又极易发生宫缩,如果保胎不成功,胎儿出生后生存率极低。
大年三十,为了减少在医院住院的李想的寂寞,科室护士们给李想及家人送来了热腾腾的饺子,初一还送来了可爱的“虎宝宝”、鲜花和新春贺词逗她开心,李想说:“住在这里如同有家的感觉。”
冬去春来,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孕妇体内的宝宝也一天天发育和成长,孕妇和胎儿的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孕妇及家属的心境越来越开朗舒畅,信念也越来越坚定。保胎治疗到孕35周以后,胎儿越来越接近足月了,考虑到李想住院期间一直卧床,为了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的发生,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开始每天都要到床前帮助李想翻身、活动、按摩双下肢肢体、观察全身情况变化。
孕38周后,医生开始着手为她安排手术方案,护士们则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开始忙碌着对她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以及作为一位新妈妈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等。
4月25日,经过80多个日日夜夜的保胎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了新生儿的足月分娩。创下了全省首例小月份胎膜早破长时间保胎成功的案例。年出生8000多婴儿、分娩量全省第一、跻身全国十大妇幼保健院的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再次以爱心和实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当攥着小拳头、哇哇大声啼哭的小家伙被抱到李想眼前时,她紧紧地抓住护理人员的手,泪流满面,张大着嘴,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生命之爱,高于一切。托付之重莫重于以生命相托!
据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刘法启介绍,从1953年建院至今,先后有20多万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沐浴人生的第一缕阳光,这个出生量在全省都是第一位;年出生婴儿从500人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人,位居全省第一。年门急诊量也从新中国初期的不足1000人次上升到50多万人次,年住院病人从500多人次增加到近2万人次。
“三平”精神的生动诠释
再苦不能苦患者。
挂号、候诊、划价、缴费、检查、取药……无休无止的排队,是传统就医模式的最大“特点”。
2007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全省首家推行门诊“医卡通”就诊服务新模式,优化、简化就诊环节,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患者持卡就诊,从分诊、诊断、检查、治疗、取药、缴费、查询等一卡通行。医卡通就诊服务新模式实行两年多来,以其方便、快捷、透明、先进的服务,受到了医患的广泛好评。
为了进一步满足患者对产科、新生儿科、妇科、儿科病床的需求,为了不丢失医院专科医院温馨服务、特色服务的本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以管理创新为入口,外租办公用房,院内扩大业务用房。
从2006年始,医院行政机关、后勤、药械科、保健部等十余个科室陆续由院内搬迁到院外,租赁民房进行办公,院内腾出的楼层在整修一新后相继被扩大为产休病区、新生儿科二病区、康复科病区、妇科二病区,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第一个搬出医院在外办公,主动为孕产妇、宝宝们腾房子成为一时的佳话,医院也为此成为郑州市卫生系统成功解决用房困难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为其他医院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考虑到了患者的感受,细微之处充分体现人性化,包括病床的采购、放置,患者隐私的保护,房间灯光的柔美,走廊方便的扶手,儿科区明快的卡通图片……温馨的环境,让人处处都能感受到关心与呵护,这里不像是医院,更像是自己的家,更像宝宝乐园。
“一个人的存在状态大多时候是平平静静、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刘法启说。
3月3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提出“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平凡、平静、平常”,看似普通,却包含着一种务实执着的精神气质。
普通中彰显魅力,踏实中勤恳努力。践行“三平”精神的实质,就是倡导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常的生活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再次生动地诠释了 “三平”精神。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员工最知道如何去爱,怎样去付出爱。因为爱,生命在这里诞生和延续;因为爱,生命之歌在这里唱响。这是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对医院文化的最好诠释。拥抱生命诞生,携手生命成长,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一直在创造生命的春天。
构筑生命健康的屏障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依托产科、新生儿科成立的郑州市新生儿危重症转运救护中心、郑州市孕产妇危重症转运救护中心网络辐射郑州市七区六县(市),主要负责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的转运救治工作。
“随着我们对抢救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强化对网络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紧急救治成功的最小的‘手掌婴儿’体重仅为900克。”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刘法启说。
2001年5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简称“两纲要”)。据此,郑州市也制定并颁布了《郑州市妇女发展规划》和《郑州市儿童发展规划》(简称“两规划”)。“两纲要”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为根本,提出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和主要目标,从宏观上、战略上和政策上构建妇女儿童发展的新平台。2009年,郑州市提前1年,率先完成“两纲要”、“两规划”目标任务。
多年来,他们通过“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出生缺陷干预项目”、“基层产科建设”等项目,积极推动郑州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使郑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新生儿接产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3.10%、97.74%、100%、79.10%,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作为郑州市妇幼卫生工作龙头单位,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新生儿内科是郑州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优生遗传诊断中心则是郑州市特色专科,其中新生儿科还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专科。
他们在全省首创了好妈妈俱乐部、孕妇大学、早教乐园等特色教育形式,围绕女性亚健康保健、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等,做了大量的前瞻性工作。防治结合,有效地保护和提升了妇女儿童的健康质量,从根本上夯实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每年定期的业务培训,让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成为培养、输送妇幼保健专业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居民三大健康指标。近年来,郑州市的这三项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这不仅意味着郑州妇幼健康水平已提前迈入发达地区的先进行列,同时,也是郑州市妇幼卫生事业巨大变迁的有力佐证。”刘法启说。
爱心实力创生命奇迹
2010年1月31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一位怀孕27周、高龄初产、臀位、胎膜早破的孕妇李想。众所周知,怀孕27周的胎儿各项生理功能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远没有做好来到这个世界的准备,胎膜早破又极易发生宫缩,如果保胎不成功,胎儿出生后生存率极低。
大年三十,为了减少在医院住院的李想的寂寞,科室护士们给李想及家人送来了热腾腾的饺子,初一还送来了可爱的“虎宝宝”、鲜花和新春贺词逗她开心,李想说:“住在这里如同有家的感觉。”
冬去春来,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孕妇体内的宝宝也一天天发育和成长,孕妇和胎儿的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孕妇及家属的心境越来越开朗舒畅,信念也越来越坚定。保胎治疗到孕35周以后,胎儿越来越接近足月了,考虑到李想住院期间一直卧床,为了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的发生,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开始每天都要到床前帮助李想翻身、活动、按摩双下肢肢体、观察全身情况变化。
孕38周后,医生开始着手为她安排手术方案,护士们则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开始忙碌着对她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以及作为一位新妈妈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等。
4月25日,经过80多个日日夜夜的保胎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了新生儿的足月分娩。创下了全省首例小月份胎膜早破长时间保胎成功的案例。年出生8000多婴儿、分娩量全省第一、跻身全国十大妇幼保健院的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再次以爱心和实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当攥着小拳头、哇哇大声啼哭的小家伙被抱到李想眼前时,她紧紧地抓住护理人员的手,泪流满面,张大着嘴,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生命之爱,高于一切。托付之重莫重于以生命相托!
据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刘法启介绍,从1953年建院至今,先后有20多万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沐浴人生的第一缕阳光,这个出生量在全省都是第一位;年出生婴儿从500人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人,位居全省第一。年门急诊量也从新中国初期的不足1000人次上升到50多万人次,年住院病人从500多人次增加到近2万人次。
“三平”精神的生动诠释
再苦不能苦患者。
挂号、候诊、划价、缴费、检查、取药……无休无止的排队,是传统就医模式的最大“特点”。
2007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全省首家推行门诊“医卡通”就诊服务新模式,优化、简化就诊环节,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患者持卡就诊,从分诊、诊断、检查、治疗、取药、缴费、查询等一卡通行。医卡通就诊服务新模式实行两年多来,以其方便、快捷、透明、先进的服务,受到了医患的广泛好评。
为了进一步满足患者对产科、新生儿科、妇科、儿科病床的需求,为了不丢失医院专科医院温馨服务、特色服务的本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以管理创新为入口,外租办公用房,院内扩大业务用房。
从2006年始,医院行政机关、后勤、药械科、保健部等十余个科室陆续由院内搬迁到院外,租赁民房进行办公,院内腾出的楼层在整修一新后相继被扩大为产休病区、新生儿科二病区、康复科病区、妇科二病区,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第一个搬出医院在外办公,主动为孕产妇、宝宝们腾房子成为一时的佳话,医院也为此成为郑州市卫生系统成功解决用房困难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为其他医院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考虑到了患者的感受,细微之处充分体现人性化,包括病床的采购、放置,患者隐私的保护,房间灯光的柔美,走廊方便的扶手,儿科区明快的卡通图片……温馨的环境,让人处处都能感受到关心与呵护,这里不像是医院,更像是自己的家,更像宝宝乐园。
“一个人的存在状态大多时候是平平静静、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刘法启说。
3月3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提出“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平凡、平静、平常”,看似普通,却包含着一种务实执着的精神气质。
普通中彰显魅力,踏实中勤恳努力。践行“三平”精神的实质,就是倡导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常的生活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再次生动地诠释了 “三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