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以“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限;66年前,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时称“对外贸易部小学”)创立,延展杏坛文脉,开始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校名几经更迭,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却一脉相承。建校之初便栽种于校园的五棵银杏树,陪伴着首师大实验小学一同成长,银杏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与深厚的文化气息恰似首师大实验小学的教育追求——不计较一时得失,乘风破浪,奔向远方。结合学校历史传统,坚守教育发展规律,校长马福兴带领全校师生锐意创新,潜心钻研,于2014年提出了“致远教育”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7年来,在这一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学校内涵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首师大实验小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文化办学——致远教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2013年,马福兴调任首师大实验小学校长,随即带领学校展开针对办学理念体系的梳理与提升工作。经过两年的探索,学校对办学思想做出了新的定位与诠释,形成了致远教育文化。至此,学校进入了文化办学的新时代。致远教育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首师大实验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践行致远文化,营造致远生态
“致远”是首师大实验小学的教育理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致”的意思是“使到达”,“致远”即“使到达远方”“到远方去”。所以,致远教育文化的内涵就是志存高远,也就是追求崇高、崇尚真理、彰显大爱。当然,其最重要的精神内涵,体现在“知行并进,弘正致远”八个字上。这八个字也可以理解为求知、笃行、弘正、致远。
致远教育不仅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还关心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首师大实验小学要打造一种致远生态,助力人人致远,让致远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从学生层面看,它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基于此,学校提出了“不关注学生一时的成败,关注学生是否走得更远”的教育追求,力求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
从教师层面看,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并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幸福人生。为此,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制定了一系列成长规划和进阶之路,助力每个教师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从学校层面看,它指向学校立足于发掘师生潜能和成就师生梦想,实现高品质发展,努力成为教育创新的风向标。
落实文化办学,打造致远教育实践体系
在致远教育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包括物理环境、课程、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独特的致远教育文化实践体系。
马福兴认为,落实文化办学,要从校园环境建设入手。环境建设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环境建设中应当有人、有生命力。为此,他提出了打造“银杏家园”的环境建设宗旨。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一石(校训石)、一墙(致远墙)、一坛(杏坛)、一轩(养正轩)、一苑(贤竹苑)等景观的建设。
课程是文化办学的实践载体。致远教育文化指导下的课程建设核心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生活的知识、能力和智慧。首师大实验小学认为,人的生活主要包括“健康生活、高雅生活、创意生活、开放生活、和谐生活”五大方面,基于此,学校打造了五大领域生活课程,并结合学生生命的发展层次将课程分为基础类、拓展类和探究类三个层次。
课堂建设是文化办学实践的关键。在致远教育文化体系下,学校开设成长课堂,为学生打造成长的优质平台和空间。
评价决定着文化办学的导向。在致远教育文化体系下,评价绝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分数,而是要发现生命的真实状态,并基于这种真实状态,制定各种教育政策。
生活课程——培养会生活的蓬勃少年
生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走向明天的教育目标而研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面向未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生活课程通过三级课程,即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探究类课程,在五大生活(即健康生活、高雅生活、创意生活、开放生活、和谐生活)中进行落实。生活课程要培养出有梦想、能自主、会生活的蓬勃少年。
生活课程的三个层级
基础类课程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而制定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基。基础类课程的目标是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基础类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首师大实验小学基礎类课程建设目标是夯实基础以致远,构建成长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拓展类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实现致远教育的追求,为学生“会生活”提供充分的保障。此类课程是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自身的优势自主研发的,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该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必修内容是对基础类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提升,利用课堂教学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落实。选修内容则更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更加彰显学校的特色。在每周二和周三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加入不同的社团。
探究类课程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课题,自主探究并获得体验的一种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落实。学生们根据一个主题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究、合作分享。主题分为规定主题和自定主题。规定主题由学校统一要求,每个领域按照既定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具有普及性。自定主题具有特定性,旨在突显不同学生的特长。课程实施方式以学生的课外探究为主,鼓励他们结合主题,大胆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引领,提供研究的思路与分享展示的平台。
生活课程妙在育人
生活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培育会生活的蓬勃少年,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学校在生活课程的目标设定上强调要有未来指向,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充分发掘指向未来的情境性因素,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转化为个体的能力生成,且将这种能力延续到未来的生活中,将来成为有社会责任担当、个体生活幸福的人。 生活课程的五大领域围绕育人目标全面实施,每个领域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课程群,在具体的实施中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落实育人目标,确保“会生活”的目标能够落地生根。
成长课堂——面向未来的课堂创新
所谓“成长课堂”,就是将“师生共同成长”作为价值取向,以毕生发展观、成长教育观、系统生态观及人本理念为理论支撑,以营造具有生命活力、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调动师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实现师生自主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成长课堂是突显自我教育的课堂、是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是重构师生关系的课堂,更是创新实践范式的课堂。
成长课堂以“基于学情的预学、基于小组合作的共学、基于主题学习的延学”为主线,有效利用学生学习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整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
预学——寻找儿童成长的真实起点。首师大实验小学不断探索并践行成长课堂,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成长”的英文为“begin to grow”,可以看出,成长是基于某个起点,使儿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从而相对于起点有所进步,而预学可以找到儿童成长的真实起点。
具体来说,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未学的内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知,以激发学习兴趣、预知学习困惑、提出相关问题的学习活动。预学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已知和困惑,有的放矢地走进共学。在长期的预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脱离教师的干预,更加自主地选择预学方式及内容,真正发展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能力。
共学——构建社会性学习生态场。所谓“共学”,就是师生共同学习,它是基于“预学”的深度学习环节。共学的价值很大,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学的内容可具体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预学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提炼知识与结论背后的学习思路与解决策略;第二,在预学的基础上,发现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真实的学习起点,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完成;第三,尤为重要的是,通过预学必然呈现许多“真问题”,即个体或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或生成的新问题,包括无法解决的问题、疑惑的问题、错误的问题、争论不休的问题、跨学科的问题等,这些“真问题”构成了“共学”的重要内容。
延学——联结课堂所学与儿童生活。共学环节完成后,成长课堂上的学习并未就此结束,而是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延学。延学即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以学习促进生活,以生活反哺学习,开启学习的新篇章。成长课堂的“延学”不同于以往简单、重复操练式的作业,它是基于学生共学中产生的问题,以延续、延伸、延展为目的的课后学习环节。通过生活课程,将作业与学业生活有机对接,也就是说,延学环节的设置意在引领学生关注课堂所学与真实生活的关系。
基于核心素养,为评价赋能
马福兴认为,评价学生不能仅看成绩,作为校长,要敢于打破传统,引领家长们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推动教育方式的转变。在他的带领下,首师大实验小学以致远教育文化为引领,积极践行核心素养,针对传统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建构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希望借此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以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为主线贯穿评价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学生评价模式都是以学科和成绩为核心。首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评价标准突破传统模式,建构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评估活动的中央,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关注学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社会实践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全面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综合发展。
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首师大实验小学决定积极发挥核心素养的战略指导作用,为致远教育评价体系赋能。该评价体系的全称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其名称可以看出,立足核心素养是评价的第一层内涵。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内涵。
首师大实验小学评价体系的第二个重要内涵是综合评价。与综合评价相对的是单一评价。综合评价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从评价体系的形式上看,学校按照健康生活、高雅生活、创意生活、开放生活、和谐生活分了五大层面,每个层面对应不同的核心素养。从评价体系的内容上看,首师大实验小学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多元成长和发展,主张给每个孩子搭建合适的生命平台。
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立体综合的,首师大实验小学将继续走在文化办学的道路上,引领学生实现个体的幸福,成为会生活的蓬勃少年。
文化办学——致远教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2013年,马福兴调任首师大实验小学校长,随即带领学校展开针对办学理念体系的梳理与提升工作。经过两年的探索,学校对办学思想做出了新的定位与诠释,形成了致远教育文化。至此,学校进入了文化办学的新时代。致远教育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首师大实验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践行致远文化,营造致远生态
“致远”是首师大实验小学的教育理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致”的意思是“使到达”,“致远”即“使到达远方”“到远方去”。所以,致远教育文化的内涵就是志存高远,也就是追求崇高、崇尚真理、彰显大爱。当然,其最重要的精神内涵,体现在“知行并进,弘正致远”八个字上。这八个字也可以理解为求知、笃行、弘正、致远。
致远教育不仅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还关心教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首师大实验小学要打造一种致远生态,助力人人致远,让致远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从学生层面看,它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基于此,学校提出了“不关注学生一时的成败,关注学生是否走得更远”的教育追求,力求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
从教师层面看,它要求每一位教师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并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幸福人生。为此,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制定了一系列成长规划和进阶之路,助力每个教师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从学校层面看,它指向学校立足于发掘师生潜能和成就师生梦想,实现高品质发展,努力成为教育创新的风向标。
落实文化办学,打造致远教育实践体系
在致远教育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包括物理环境、课程、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独特的致远教育文化实践体系。
马福兴认为,落实文化办学,要从校园环境建设入手。环境建设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环境建设中应当有人、有生命力。为此,他提出了打造“银杏家园”的环境建设宗旨。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一石(校训石)、一墙(致远墙)、一坛(杏坛)、一轩(养正轩)、一苑(贤竹苑)等景观的建设。
课程是文化办学的实践载体。致远教育文化指导下的课程建设核心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生活的知识、能力和智慧。首师大实验小学认为,人的生活主要包括“健康生活、高雅生活、创意生活、开放生活、和谐生活”五大方面,基于此,学校打造了五大领域生活课程,并结合学生生命的发展层次将课程分为基础类、拓展类和探究类三个层次。
课堂建设是文化办学实践的关键。在致远教育文化体系下,学校开设成长课堂,为学生打造成长的优质平台和空间。
评价决定着文化办学的导向。在致远教育文化体系下,评价绝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分数,而是要发现生命的真实状态,并基于这种真实状态,制定各种教育政策。
生活课程——培养会生活的蓬勃少年
生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走向明天的教育目标而研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面向未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生活课程通过三级课程,即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探究类课程,在五大生活(即健康生活、高雅生活、创意生活、开放生活、和谐生活)中进行落实。生活课程要培养出有梦想、能自主、会生活的蓬勃少年。
生活课程的三个层级
基础类课程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而制定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基。基础类课程的目标是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基础类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首师大实验小学基礎类课程建设目标是夯实基础以致远,构建成长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拓展类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实现致远教育的追求,为学生“会生活”提供充分的保障。此类课程是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自身的优势自主研发的,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该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必修内容是对基础类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提升,利用课堂教学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落实。选修内容则更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更加彰显学校的特色。在每周二和周三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加入不同的社团。
探究类课程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课题,自主探究并获得体验的一种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落实。学生们根据一个主题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究、合作分享。主题分为规定主题和自定主题。规定主题由学校统一要求,每个领域按照既定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具有普及性。自定主题具有特定性,旨在突显不同学生的特长。课程实施方式以学生的课外探究为主,鼓励他们结合主题,大胆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引领,提供研究的思路与分享展示的平台。
生活课程妙在育人
生活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培育会生活的蓬勃少年,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学校在生活课程的目标设定上强调要有未来指向,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充分发掘指向未来的情境性因素,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转化为个体的能力生成,且将这种能力延续到未来的生活中,将来成为有社会责任担当、个体生活幸福的人。 生活课程的五大领域围绕育人目标全面实施,每个领域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课程群,在具体的实施中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落实育人目标,确保“会生活”的目标能够落地生根。
成长课堂——面向未来的课堂创新
所谓“成长课堂”,就是将“师生共同成长”作为价值取向,以毕生发展观、成长教育观、系统生态观及人本理念为理论支撑,以营造具有生命活力、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为载体,以调动师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实现师生自主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成长课堂是突显自我教育的课堂、是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是重构师生关系的课堂,更是创新实践范式的课堂。
成长课堂以“基于学情的预学、基于小组合作的共学、基于主题学习的延学”为主线,有效利用学生学习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整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
预学——寻找儿童成长的真实起点。首师大实验小学不断探索并践行成长课堂,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成长”的英文为“begin to grow”,可以看出,成长是基于某个起点,使儿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从而相对于起点有所进步,而预学可以找到儿童成长的真实起点。
具体来说,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未学的内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感知,以激发学习兴趣、预知学习困惑、提出相关问题的学习活动。预学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已知和困惑,有的放矢地走进共学。在长期的预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脱离教师的干预,更加自主地选择预学方式及内容,真正发展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能力。
共学——构建社会性学习生态场。所谓“共学”,就是师生共同学习,它是基于“预学”的深度学习环节。共学的价值很大,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学的内容可具体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预学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提炼知识与结论背后的学习思路与解决策略;第二,在预学的基础上,发现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真实的学习起点,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完成;第三,尤为重要的是,通过预学必然呈现许多“真问题”,即个体或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或生成的新问题,包括无法解决的问题、疑惑的问题、错误的问题、争论不休的问题、跨学科的问题等,这些“真问题”构成了“共学”的重要内容。
延学——联结课堂所学与儿童生活。共学环节完成后,成长课堂上的学习并未就此结束,而是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延学。延学即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以学习促进生活,以生活反哺学习,开启学习的新篇章。成长课堂的“延学”不同于以往简单、重复操练式的作业,它是基于学生共学中产生的问题,以延续、延伸、延展为目的的课后学习环节。通过生活课程,将作业与学业生活有机对接,也就是说,延学环节的设置意在引领学生关注课堂所学与真实生活的关系。
基于核心素养,为评价赋能
马福兴认为,评价学生不能仅看成绩,作为校长,要敢于打破传统,引领家长们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推动教育方式的转变。在他的带领下,首师大实验小学以致远教育文化为引领,积极践行核心素养,针对传统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建构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希望借此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以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为主线贯穿评价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学生评价模式都是以学科和成绩为核心。首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评价标准突破传统模式,建构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评估活动的中央,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关注学生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个性发展、社会实践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全面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综合发展。
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首师大实验小学决定积极发挥核心素养的战略指导作用,为致远教育评价体系赋能。该评价体系的全称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其名称可以看出,立足核心素养是评价的第一层内涵。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内涵。
首师大实验小学评价体系的第二个重要内涵是综合评价。与综合评价相对的是单一评价。综合评价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从评价体系的形式上看,学校按照健康生活、高雅生活、创意生活、开放生活、和谐生活分了五大层面,每个层面对应不同的核心素养。从评价体系的内容上看,首师大实验小学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多元成长和发展,主张给每个孩子搭建合适的生命平台。
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立体综合的,首师大实验小学将继续走在文化办学的道路上,引领学生实现个体的幸福,成为会生活的蓬勃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