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近年来,成都市大邑县蔡场小学深入挖掘“新六艺”特色课程的精神实质,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其中,开启了特色创新的新征程。
  劳动课程系统化。学校组建教师研究团队,结合孩子们的年龄、认知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系统构建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涵盖农事课程、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四个方面,采用劳动校本课程、家务劳动教育、社区志愿劳动服务三结合的方式开展。
  劳动体验多样化。学校将“劳”与“德、智、体、美”相融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劳动体验活动,包括创编“二十四节气鼓”、编排劳动操、创作劳动美术作品、撰写劳动心得体会文章等,实现了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参与途径的多样化。
  劳动实践生活化。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与家委会共同编制《家长工作指导手册》,其中明确提出“家长要营造崇尚劳动的家庭氛围,并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好习惯”。劳动教育犹如一条隐形的丝带,让学校、学生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联系更加密切。
  科技创新现代化。蔡场是大邑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于这一资源,学校获批成为“成都市农村科技活动试点校”,成立“科技种植小组”,进行“一般蔬菜种植”“有机水果种植”“无土技术种植”,让学生了解“传统农业”“现代作物”“高科技培育”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同时,学校在教育局和蔡场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征得13.8亩土地,建立了农事教育园,以农事活动为主线,将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植物观赏、农耕文化展示有机结合,让学生见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另外,学校还建设了农耕文化展览区,收集了农具和生活用具,让每件物品都成为具有乡土气息的活教材,借此让学生知晓乡土民情,了解农耕文化,培养农事兴趣,珍惜劳动成果。
  评价助力成长化。为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学校用评价助力学生发展。例如,开展劳动小能手评比活动,根据学生在家庭中和在学校里的劳动表现,每學年每班评出五名劳动小能手,予以表彰,以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伴随着劳动教育的开展,蔡场小学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较前几年有所提升;家长更加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育人理念和指导方法均有较大的改进,开发了蔡场小学《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和《蔡场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指南》;学校成功创建为大邑县劳动教育研学基地。
其他文献
自我教育或自主成长是教育领域里持久的热点主题。近些年,心理科学的动机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能够为自主教育提出深刻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启示。  自主教育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揭示了自主教育的几种心理基础。第一,未来思维。人类区别于低等动物的特征之一是,人类能前瞻未来,然后根据未来利益需要去谋划当下行为;第二,观察学习。人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或选择,及其与后果的关联,从而能够设定自己的
期刊
大脑的活动:电信号  自从西班牙神经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与意大利神经组织学家卡米洛·高尔基争论以来,我们普遍认为神经元是我们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神经元学说。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一起构成大脑的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通过一种名为突触的特化结构相互联系。突触包括电突触与化学突触等。以化学突触为例,上一个神经元(即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膨大特化为轴突末梢,下一个神经元(即突触后神经元)的
期刊
根据教育部对全民阅读的大力倡导,以及《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提出“基于阅读的课堂教学变革”的创新理念和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以基于阅读的课堂教学变革的广州方案为依托,探讨阅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从阅读教育的国际视野、全科阅读的课堂实践、课堂阅读广州模式三个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阅读教育国际视野  21世纪初至今,各国各地区逐步加强对阅读教育的重视
期刊
虽然人类大脑的模式化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在成年之前,尤其是儿童阶段,大脑还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发育。出生时大脑仅占成人脑重量的1/4,而到6岁时可达成人的90%,这说明在出生后至6岁前大脑经历了一个快速发育期。而在整个大脑中,皮层又是最高级的中枢,是人类的思维器官,也是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如语言、学习、记忆和智能等的物质基础。人的大脑皮层厚度通常在2-4mm之间,面积约为2200cm
期刊
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得到极大释放,“美”的事业日益蓬勃发展。然而,“美”的评价标准却变得单一、狭窄,作为主观感受的“美”逐渐被量化,“容貌”被重新表达为“颜值”。进而,在“颜值即竞争力”的审美语境中,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化作焦虑,不断放大和蔓延。  青少年是“颜值”时代的原住民,难以避免地被社会和媒体等建构的审美之网捕获。“整容要趁早”“好女不过百”……越来越多的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后学生的心理危机与教育  遭遇危机事件,人们会进入应激状态,认知受到抑制,情绪容易失控,行为容易失度,还会出现躯体的症状。有些人耐受性很好,有些人愈挫弥坚,但有的人会发生心理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选择了22个学校作为学生心理危机的监测点,1月26号开始启动监测,第一波数据从2月3号开始收集,在疫情发生的关键节点进行追踪调查,目前已经完成了四波次调查,每波次调查17万学生。我们发
期刊
成长型思维发轫自成就动机、成败归因和成就目标等经典教育心理学理论,指人们对智力、能力可变性的信念。成长型思维概念最早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根据对人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不同认知,提出个体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在大量的脑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相比于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具有如
期刊
小华和小明在同一个跑道上跑步,他们跑得一样快,但小华比小明后起跑。当小华跑了5圈时,小明跑了15圈。当小华跑到30圈时,小明跑了多少圈?对于这种本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却错误地给出(15÷5)30=90(圈)的比例答案。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加法思维,如明白多与少的意思,懂得与同伴公平地分配零食和玩具,上小学后则进一步学习了加减运算。加法思维是基于绝对量的考量,比例思维是基于相对量的思考
期刊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然后做出适应性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人类才能完成提高注意力等那些高级而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感觉统合能力是较任何单一感觉能力更为高级、复杂的能力,影
期刊
柳州铁一中学成立于1946年,在75年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素养,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作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曾荣获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荣誉,一流的办学品质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自1996年以来,学校发展先后经历“关注学生思想素质的责任教育”“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教育”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生本教育”三个阶段。2015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重新梳理“根植素养,责任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