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由于课改活动的兴起,“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们运用较多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初中英语教学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加入,一改沉闷的教学气氛,形成了协同努力而又互相竞争的局面。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英语合作学习却存在着只重形式,不求实质的现象。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重“形式”,轻“内容”。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自习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2.重“合作”,轻“个性”。在一些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被认为是追求热闹的形式上的讨论,“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杂乱无序,使得课堂乱作一团。这种“讨论”,基本上是在乱哄哄的氛围中用汉语完成的,起来回答或表演的代表常常是成绩和能力较好的同学。多数学生用英语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减少了,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已丧失了允许学生个体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英语情境。由于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大多数学生即使在英语氛围中,基本上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他们的思路也不自觉地趋向于教师指定的小组组织者的指向,大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的机会。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同伴的依赖。由此,“全班学习”到“小组合作”的转变只是一个表面的变化,而非实质性的变化。
3.重“结果”,轻“过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两个现象:一是学生重视结果而非过程。如果小组成员把眼光集中在小组的成果上,那么速度可能成为优先重视的东西,这样小组可能会更多地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二是教师只重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教师往往片面地理解评价的目的,只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自己的课堂设计的结果相一致来衡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这样就忽略了合作学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得到发散,能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得到启发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学生的误解也同样会增加。教师在评价时如果只注重结果,就会在无意中扼杀一部分富有创意的思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1.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行为时由许多具体的行为项目构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排列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期望,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行为。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智慧和才能。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介绍、分析、指导和培训,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学习,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的见解,以及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提供反馈,如何获得所需的信息,如何评价小组成员间互动的过程,如何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表现的感受,等等。
3.明确学习目标,说明实施程序。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该明确且具体地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的目标、合作团队的工作重点及内容。
4.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汇报或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还应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过程、方法。因此,教师在使用评价用语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采用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分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参与和完成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已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真实交流的一部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重“形式”,轻“内容”。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自习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2.重“合作”,轻“个性”。在一些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被认为是追求热闹的形式上的讨论,“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杂乱无序,使得课堂乱作一团。这种“讨论”,基本上是在乱哄哄的氛围中用汉语完成的,起来回答或表演的代表常常是成绩和能力较好的同学。多数学生用英语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减少了,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已丧失了允许学生个体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英语情境。由于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大多数学生即使在英语氛围中,基本上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他们的思路也不自觉地趋向于教师指定的小组组织者的指向,大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的机会。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同伴的依赖。由此,“全班学习”到“小组合作”的转变只是一个表面的变化,而非实质性的变化。
3.重“结果”,轻“过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两个现象:一是学生重视结果而非过程。如果小组成员把眼光集中在小组的成果上,那么速度可能成为优先重视的东西,这样小组可能会更多地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二是教师只重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教师往往片面地理解评价的目的,只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自己的课堂设计的结果相一致来衡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这样就忽略了合作学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得到发散,能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得到启发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学生的误解也同样会增加。教师在评价时如果只注重结果,就会在无意中扼杀一部分富有创意的思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1.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行为时由许多具体的行为项目构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排列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期望,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行为。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智慧和才能。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介绍、分析、指导和培训,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学习,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的见解,以及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提供反馈,如何获得所需的信息,如何评价小组成员间互动的过程,如何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表现的感受,等等。
3.明确学习目标,说明实施程序。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该明确且具体地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的目标、合作团队的工作重点及内容。
4.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汇报或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还应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过程、方法。因此,教师在使用评价用语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采用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分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参与和完成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已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真实交流的一部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