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毛泽东思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思想作为长期以来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从它的萌芽到实践到反思对这一过程和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启示和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不可避免的逐渐显现,日渐对立,这种矛盾加剧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性,那么,如何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予以应用,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就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分析毛泽东思想在社会管理的理论指导意义,进而对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完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抛砖引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注意方式、方法,艺术化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以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做好人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而现阶段下,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贫富差距拉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总的来看,目前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以百姓为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给予妥善处理。可以说,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就曾说过,既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结论,对于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思想政治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
  毛泽东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群众一旦掌握了科学理论,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在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指明了工作方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习借鉴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分明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体恤基层民情,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因素。中国社会行为规范自有其独特的规律性,社会管理机制同样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就目前而言,中国社会的行为仍然是主要依据人情、礼俗、宗法以及习惯等传统规范秩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意识同样在不断增强,矛盾和纠纷的出现在所难免。当前,要促进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保证社会管理的有序进行,仍然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一切工作生命线的位置上。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实现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培养人才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源泉
  毛泽东认为人才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是第一要素,“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强调把德放在人才标准首位,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一直把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干部和各类人才的一项基本准则。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在毛泽东看来,人才是宝贵和重要的,是社会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关系到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重大问题;在选用人才方面,毛泽东一贯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要知人善任,用其所长。培养人才,首先要关心、爱护、尊重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毛泽东提出了对人才要从坚定的政治信仰、能吃苦、爱学习等方面进行大力培养,主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在社会管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漠,生活中与人民群众脱节、对自身定位不准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和不足阻碍了社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社会管理工作在公众面前的形象。社会管理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所作为,除了硬件建设以外,更需要进行自身内部体制的改革创新,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促发展。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中,人才是关键。既然国家早已对社会管理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的确立,相应的社会管理智能单位的地位也就更高了,影响也就更大了,如何把握好人事管理这个环节益发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对于人才标准的把握在今天,仍然值得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学习借鉴,培养人才就是要培养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有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工作……这些人不能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具体到社会管理工作来说,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综合化素质,以为社会管理创新持续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
  三、群众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
  毛泽东高瞻远瞩,明确提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毛泽东认为不同阶级的人们,其社会地位不同,思想感情不同,对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态度也不同。要分清敌友,就必须对中国社会的各阶级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得以发生、发展的主要群众心理基础。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所有这些阶级,“它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如何,全依它们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来决定。”并据此,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有必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得以发生、发展的主要群众心理基础。此外,虽然,一定时期的群众心理是相对稳定的。但它又时时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时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毛泽东在分析群众心理的转变时,就是紧紧围绕这些因素展开的。他认为政治是灵魂、是方向,是影响群众心理的关键因素。要使人民同心协力参加革命战争,就必须进行“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概括性地区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还特别强调指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创造主客观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日益拉到,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亟待解决。但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出现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各类矛盾的科学方法,学习借鉴毛泽东思想,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原则。简而言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
  四、以人为本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
  毛泽东多次强调,必须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的理论就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予以体现:“我们是以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社会财富是人民创造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的代表,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简而言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群众作为出发点,这也是现代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自古以来,人类一切创造活动都是因为人,也是为了人,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活动,目的所在也是从属于人的需要。社会管理机制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文化存在于“人为”,没有了人也就无从谈起文化,文化和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最基本的体现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就硬环境而言,从设备的选择到周边环境氛围的营造,从人员的配备到管理机制的改革,无不体现出文化的品味和管理者的匠心独运。而文化依据人的行为而作用,那么相对的,社会管理制度的建设,它是根据人的思维在进行,取决于人为。因此,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把制度建设和以人为本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人看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中一切活动的主体、前提和动力,从而实现党中央所要求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新要求,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总而言之,社会管理创新不仅要考虑社会的文化背景、管理制度的独特个性、群众的需要诉求,更重要的是赋予社会管理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社会管理更多的人性化含量和更高的服务性水平,以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具体实践中,应从百姓为本的角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通过心贴心的沟通,使社会管理机制更能引起普通百姓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以期达到社会管理创新应有的目的。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外在要求,也是以社会管理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也正是这种对最高价值的追求才使社会管理机制在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建立互动联系,塑造出符合以人为本社会氛围。简而言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应遵循客观规律,以百姓为本,努力使关心百姓、爱护百姓成为社会共识。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社会管理也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掘社会管理的特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的融合。惟此,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谱写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孟娇妍.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启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危君.毛泽东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02).
  [3]陈金生.毛泽东群众心理思想初探[J].社科纵横,2001,(04).
  [4]陈运普.略论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J].社科纵横,2008,(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篇章语言学理论在翻译领域的推广应用,翻译研究和教学有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实践证明,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翻译教学,确实是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和树立是实现语篇翻译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语篇的角度出发,探讨在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旨在提高学生在语篇层次上的语际转换能力。  关键词:语篇;语篇意识;语篇翻译教学;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5.9
期刊
摘 要:《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本文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偏远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该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
期刊
摘 要:该研究旨在探究高校教师的压力源及职业压力造成的影响,编制出有针对性的职业压力量表及可以进行相关研究的家庭与工作关系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健康状况量表。通过半结构式的访谈、文献回顾、两次试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编制出51个项目的问卷,包括四个分量表,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四个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  中图分类号:B841.2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旅游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生态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实习意向;旅游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生态旅游);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当前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并指导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同样应该实践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提出和实施“人本法律观”,进行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理念创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法治创新;人本法律观  中图分类号:G420
期刊
摘 要:根据CDIO的理念,本文首先将课程教学进行模块化,然后针对各个模块进行CDIO教学设计和模块考核设计,在此基础上,给出课程综合考核函数,最后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CDIO;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技工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于生源结构、培养方式、专业方向等不同,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必须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即分层教学。本文从分层教学的理论探索出发,结合个人的相关教学实践,对分层教学的模式和做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62
期刊
摘 要:现今,我国大学生就业危机已经成为了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先对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存在就业危机的原因,并从社会、政府、高校、学生四个方向提出了认为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危机;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1.4
期刊
摘 要:换位思考以尊重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目的。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中,教师的换位思考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尺度、角度、深度、力度,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换位思考;教师;学生;家长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参与式治理是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公共利益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对治理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从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步发展到对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的需求,这一趋势给政府带来某种程度的治理压力,如何处理参与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将公众的参与转变为社会治理的正向力量,直接关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如果这些潜在力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协调与整合,可能无法发挥其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