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小衔接的现状并不乐观,孩子们进了小学有着很多不适应,严重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要想成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了解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的三年教育至关重要 ,而重中之重是各种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习惯培养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孩子们结束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欢天喜地上了小学。可是兴奋没有持续几天,好多孩子就是一脸的沮丧。早上一到学校,再也不能跟同学说说开心事,更不能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而要坐在座位上进行早读。上课更是不适应,要规规矩矩坐40分钟,认认真真听讲,稍稍走神,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好不容易下了课,还有作业没完成,需要继续做,有时连上厕所都来不及。许多孩子觉得上小学没意思,严重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
小学一年级老师对孩子们也有许多不满意,总能听到许多抱怨:抱怨孩子们坐不住,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做作业的习惯,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的笔顺怎么纠正都改不过来……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好像所有的事都是幼儿教育没有过关造成的。
而幼儿园教师呢,也是一肚子委屈,自己辛辛苦苦三年,把一群连上厕所、吃饭都要人帮忙的小孩培养教育成会唱会跳,会认字会画画的能干儿童,不但得不到表扬,还落得这么多埋怨。其实这么多不适应,这么多抱怨都与幼小衔接没有扎扎实实开展脱不了干系。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待幼小衔接问题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我们幼儿园年年开展幼小衔接,但是年年流于形式。每当孩子们进入大班,我园都会组织一次孩子们参观小学的活动,但这所展现的都是形式上的幼小衔接。到了下学期,我们会再组织一次参观小学的活动,让小学老师给大班小朋友上上课,可这么多年来,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认真给孩子们上课的小学老师,总是讲不了5分钟,看到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就结束了。这样的幼小衔接只是让孩子们关注了外部条件的改变,比如课桌的摆放、课时的改变等,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力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根本没有提及。
(二)家长对待幼小衔接问题存在拔苗助长倾向
孩子进入大班后,家长也在积极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但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提前认识了足够多的汉字,学会了拼音,会熟练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就能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他们不但每天在家中让孩子重复写字、认字、做算术,还要求大班老师布置一点家庭作业,提前在为应试教育牺牲游戏玩耍的时间。而这部分孩子学了许多“小学内容”,刚进入小学,表现得如鱼得水,觉得小学里教的内容一点都不难,自己已经都懂了。从而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不良现象,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 用完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孩子家长大多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不够规范,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等,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这样“超前”的幼小衔接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可谓是拔苗助长。
三、幼小衔接的解决对策
1.培养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尤为重要。从孩子入小班开始,我就着眼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在图书角看书,我要求孩子安静,不吵闹,轻轻翻书,看完后翻回到书面,放回图书柜。每当有连线、涂色的要求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正确握笔。主题活动时,有孩子在发言,我要求其余的孩子认真听,养成倾听的好习慣。
2.培养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比如用餐习惯,用餐时,不大声说话,不让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做游戏时,不争抢玩具,不推挤,玩好玩具自己整理好。午睡时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自己学习叠小被子。这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在孩子进入大班后,搞搞突击就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需要在孩子一进入幼儿园,老师就有意识地培养,一点一滴做起,长久坚持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3.培养阅读习惯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对小学生活有帮助,甚至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进入大班后,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早上,孩子们一入园就进入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到图书角,我在图书角中投放了大量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每过一个星期就更换一些书。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图书角中看书,孩子们天生喜欢模仿老师,他们也纷纷进入图书角看图书。长此以往,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J].福建周刊2008(3)
[2]刘东,对幼小衔接的再思考[J].辽东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谢晓华,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10-24(12)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习惯培养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孩子们结束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欢天喜地上了小学。可是兴奋没有持续几天,好多孩子就是一脸的沮丧。早上一到学校,再也不能跟同学说说开心事,更不能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而要坐在座位上进行早读。上课更是不适应,要规规矩矩坐40分钟,认认真真听讲,稍稍走神,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好不容易下了课,还有作业没完成,需要继续做,有时连上厕所都来不及。许多孩子觉得上小学没意思,严重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
小学一年级老师对孩子们也有许多不满意,总能听到许多抱怨:抱怨孩子们坐不住,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做作业的习惯,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的笔顺怎么纠正都改不过来……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好像所有的事都是幼儿教育没有过关造成的。
而幼儿园教师呢,也是一肚子委屈,自己辛辛苦苦三年,把一群连上厕所、吃饭都要人帮忙的小孩培养教育成会唱会跳,会认字会画画的能干儿童,不但得不到表扬,还落得这么多埋怨。其实这么多不适应,这么多抱怨都与幼小衔接没有扎扎实实开展脱不了干系。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待幼小衔接问题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我们幼儿园年年开展幼小衔接,但是年年流于形式。每当孩子们进入大班,我园都会组织一次孩子们参观小学的活动,但这所展现的都是形式上的幼小衔接。到了下学期,我们会再组织一次参观小学的活动,让小学老师给大班小朋友上上课,可这么多年来,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认真给孩子们上课的小学老师,总是讲不了5分钟,看到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就结束了。这样的幼小衔接只是让孩子们关注了外部条件的改变,比如课桌的摆放、课时的改变等,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力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根本没有提及。
(二)家长对待幼小衔接问题存在拔苗助长倾向
孩子进入大班后,家长也在积极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但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提前认识了足够多的汉字,学会了拼音,会熟练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就能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他们不但每天在家中让孩子重复写字、认字、做算术,还要求大班老师布置一点家庭作业,提前在为应试教育牺牲游戏玩耍的时间。而这部分孩子学了许多“小学内容”,刚进入小学,表现得如鱼得水,觉得小学里教的内容一点都不难,自己已经都懂了。从而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不良现象,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 用完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孩子家长大多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不够规范,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等,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这样“超前”的幼小衔接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可谓是拔苗助长。
三、幼小衔接的解决对策
1.培养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尤为重要。从孩子入小班开始,我就着眼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在图书角看书,我要求孩子安静,不吵闹,轻轻翻书,看完后翻回到书面,放回图书柜。每当有连线、涂色的要求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正确握笔。主题活动时,有孩子在发言,我要求其余的孩子认真听,养成倾听的好习慣。
2.培养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比如用餐习惯,用餐时,不大声说话,不让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做游戏时,不争抢玩具,不推挤,玩好玩具自己整理好。午睡时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自己学习叠小被子。这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在孩子进入大班后,搞搞突击就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需要在孩子一进入幼儿园,老师就有意识地培养,一点一滴做起,长久坚持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3.培养阅读习惯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对小学生活有帮助,甚至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进入大班后,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早上,孩子们一入园就进入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到图书角,我在图书角中投放了大量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每过一个星期就更换一些书。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图书角中看书,孩子们天生喜欢模仿老师,他们也纷纷进入图书角看图书。长此以往,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J].福建周刊2008(3)
[2]刘东,对幼小衔接的再思考[J].辽东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谢晓华,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1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