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创新人才。在当今社会,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氛围正在形成,科学知识经济带动新的产业革命,决定着未来世界的趋势。科学知识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标志是具有独立性、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健全人格。过去那种为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模式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了。大专院校要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提高人文素质,无论在文化领域还是科技领域,人文素质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已成为多种学科交叉的尖端科学,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体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素养放在核心位置。在此背景下,注重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的建设和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变革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加强青少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经。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院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面向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专业技能外,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总的指导思想,必须贯穿在制订与执行整个教学计划的始终。为了适应社会转型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为谋划纲要》,首先提出了公民科学素质的形成,并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这项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将教育科学素养建设正式提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议事日程,标志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向全民科学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历史必将证明,这是我国教育转型的一个转折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将学生素质形成全过程的各项活动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使素质教育工作制度化、具体化、经常化、规范化,并通过全过程的素质教育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要以优良的文化环境为育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的同时,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健康的育人环境,重视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使科技、文化、学术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高等院校要依托一些名校、名企、名家的资源优势,聘请校内外各学科、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技师为学生举办讲座;同时还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学术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其从中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此外,对高等院校来说,素质教育要渗透在专业教学中。用素质教育对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做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科学技术本身只是一个没有思想情感的工具,被有科学良知的科技人员掌握和利用,它就是造福人类的功臣,反之,就会变成祸国殃民的元凶。因此,在专业技术理论教育课程中要贯穿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敬畏科学的素质教育,并将之渗透在学生的学识、信仰、情感、品格和气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江泽民同志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指出: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目前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是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与他人相处等人生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走上社会。通过素质教育,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如何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面对挑战。
素质教育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良好素质,首先就必须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优良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对高等院校教师来说,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语言素养,以此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及创造力,还要具备独特的个性品质,这样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学习,在学习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决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地“充电”,及时了解变化了的世界,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育事业心,责任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自尊心,更要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上进心,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实施全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提高人文素质,无论在文化领域还是科技领域,人文素质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已成为多种学科交叉的尖端科学,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体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素养放在核心位置。在此背景下,注重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的建设和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变革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加强青少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经。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院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面向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专业技能外,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总的指导思想,必须贯穿在制订与执行整个教学计划的始终。为了适应社会转型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为谋划纲要》,首先提出了公民科学素质的形成,并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这项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已将教育科学素养建设正式提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议事日程,标志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向全民科学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历史必将证明,这是我国教育转型的一个转折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将学生素质形成全过程的各项活动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使素质教育工作制度化、具体化、经常化、规范化,并通过全过程的素质教育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要以优良的文化环境为育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的同时,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健康的育人环境,重视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使科技、文化、学术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高等院校要依托一些名校、名企、名家的资源优势,聘请校内外各学科、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技师为学生举办讲座;同时还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学术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其从中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此外,对高等院校来说,素质教育要渗透在专业教学中。用素质教育对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做正确指导,引导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科学技术本身只是一个没有思想情感的工具,被有科学良知的科技人员掌握和利用,它就是造福人类的功臣,反之,就会变成祸国殃民的元凶。因此,在专业技术理论教育课程中要贯穿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敬畏科学的素质教育,并将之渗透在学生的学识、信仰、情感、品格和气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江泽民同志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指出: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目前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是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与他人相处等人生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走上社会。通过素质教育,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如何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面对挑战。
素质教育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良好素质,首先就必须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优良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对高等院校教师来说,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语言素养,以此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及创造力,还要具备独特的个性品质,这样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学习,在学习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决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地“充电”,及时了解变化了的世界,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育事业心,责任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自尊心,更要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上进心,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实施全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