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美藏在深处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盏是一种底小口大、形如漏斗的小碗。在高温熔烧的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花纹。这些釉面花纹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具有神秘的艺术魅力,被瓷坛誉为瓷器珍宝“黑牡丹”。
  建盏的美藏在深处,它极像人的精神层面之美,需要用内心去体会。黑夜,万物沉寂,唯有星辰闪耀。犹如建盏,其质黑,却有小而薄薄的星斑,耀眼夺目。
  建盏的艺术创作
  李老师,是位资深的茶客,他和他的汉脉茶器精研社都执着于茶器的制作,对所有朴拙之物都爱不释手。对于建盏,他有着爱屋及乌的欢喜。
  “10年前去水吉的时候,都是一整箱一整箱地卖,而且每箱里面像这样的完整器最少不下1/3。一箱的价格也就几百块,和现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说话间,李老师递过来一摞摞杯盏让笔者查看。
  第一次看到艺术性修补过的建盏,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是在盏口做银质的包边、有的用银质铆钉锯补开裂的盏身、有的施以一抹滟红的大漆以补裸露的胎体……除了盏自身原本的朴拙,又有了更多的变化和灵动,被赋予了新的审美意趣。
  和其它淘来的小物件一样,这些建盏被很随意地放在李老师的工作室里,甚至如果朋友拿来一用也未尝不可。“精美的建盏我这也有,隔段时间都会拿出来晒晒。但是对这些东西,我一直觉得和喝茶一样,无非拿来丰富生活,了解一下古人在那个时期的审美习惯。至于其它,我个人并无兴趣。”对于珍贵的建盏,李老师相当淡然。
  基于自身多年对艺术品的欣赏,李老师对建盏在中国茶器史,特别是在宋代瓷器史上的定位,有着独到的见解:“无论在中国茶器史上,还是在宋代的茶器史上,建盏都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撇开茶,建盏在中国古代陶瓷器史上就只能算是灿若云霞的一瞥了。就宋这一朝来说,代表着最高审美情趣的不是建盏,而是以清素典雅的官窑、定窑等五大名窑为代表。”
  从专业的美学角度欣赏建盏,这是李老师拥有这些建盏最朴实的目的。不过对于现如今火热的建盏市场,李老师也并不意外。现如今国民富足,加之“泛茶论”的盛行,很多刚接触到茶的“先富人员”会大量购入茶和茶相关的物品。应着这股热潮,几乎所有的精品茶器都在上涨,只是建盏之势最盛。
  对于建盏未来的发展,李老师也颇有见地:“建盏最迷人的地方是其变幻莫测的釉色,但是基于从明朝以来饮茶方式的改变,建盏由于釉色厚重、盏型较大,在欣赏汤色和品饮方面都有着诸多的不适合,如果想在未来的茶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器型的改变是当务之急。怎样将美轮美奂的建盏釉色施用在兼具美感和实用性的器型上,这需要花心思琢磨。”
  独爱老建盏
  古邑茶业的阿海是我们所接触到的最年轻的建盏玩家。在他位于武夷山度假区兰汤村的工作室里,一整面墙都被建盏占据着,且个个堪称精品。作为生长在武夷山的“80后”,阿海4年前开始接触建盏,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是因为地缘优势,阿海对建盏的认识远在常人之上。
  “我自己烧建盏、卖建盏,也买建盏。烧建盏,是自己研究老器物的形制,抓住老器物的精气神,到建阳找精通传统工艺的老艺人去做。卖了新烧的建盏,就有钱去淘那些旧盏。”阿海亳不避讳地告诉我们,“我个人还是喜欢老货。不过现在市场上,不只老盏、老残片贵了,烧制精美的新盏价格比一般的老盏价格都要贵很多。”
  4年前阿海花3000元收到的一只12厘米口径的兔亳盏完整器,现在有人出价不下10万。这种上涨的速度虽然证明了建盏的价值,但爆发式的增长速度依然让人诧异。阿海还告诉我们,这4年来建盏一年比一年热的市场状况除了价格上涨之外,无论从询问的人还是购买的人,数量都在连年递增。虽然有心理预期,但阿海依然有些措手不及。
  “建盏,还是以收藏把玩为佳。”这是阿海对建盏的态度。“从茶器收藏的角度讲,它毕竟是宋代的代表茶器;从地缘上讲,建盏最著名的窑口位于建阳,却兴于武夷山,与武夷山茶有着相生相惜的关联。做为世家做茶的武夷山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对建盏了解、掌握、宣传得更多。”
  从现在饮茶的角度讲,阿海也认为建盏并不适合。“虽然不适合,但仍然有着其它茶器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胎体和釉料中都富含铁元索,在改善岩茶的茶汤顺滑度和改善红茶的茶汤甜度方面都非常明显。这种对茶汤的改善作用,在传统手工拉坯制作的建盏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做为口不离茶的武夷山人,阿海对建盏的研究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多。
其他文献
2013年为一代茶圣陆羽诞280周年,应中方邀请,12月20日,作为日本茶道里千家前家元的千玄室大宗第29次来到中国,专程参访“《茶经》故里”浙江湖州,以一碗抹茶礼敬陆羽,表达日本茶道同仁对陆羽的崇敬之情。  是日上午,湖州长兴顾渚山,气势恢弘的大唐贡茶院,巍峨典雅的陆羽阁上,在湖州市副市长闵云、长兴县政协主席金树云、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金土的陪同下,年过九旬的日本国联亲善大使干玄室大宗匠在
期刊
茶有道,亦有惑;又,道可道,非常道,故答疑解惑亦见仁见智,何况实践尚可出真知,有心茶人也是满怀真知灼见。  本栏目力邀茶界专家,针对读者所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分别予以解答。茶博士还就茶界热点或难点的话题邀请热心茶人和茶庄主们共同参与。相信通过多方互动。大家各抒己见,道理会越说越明。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茶博士互动问答的队伍中。  本期专家团  蔡荣章:国际无我茶会创办人、漳州科技学院(原天福茶学院
期刊
如今,衡量一个城市的品味和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高低,更重要是文化。只靠一时的经济指标是不能长久的,综合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是要靠深厚的文化支撑。  湖州有三宝,湖丝、湖笔和茶。茶业不是湖州的主要产业,却是特色产业。湖州的茶事活动基本都是政府牵头主办,在财力、人力上给予重要的支持。湖州的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于1990年,目前主要的工作,一是弘扬陆羽茶文化精神;二是服务茶产业发展;三推广全民饮茶
期刊
华祥苑:深耕闽茶,茶界领袖品牌  发布会从一个回顾短片开始,讲述了华祥苑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史,从茶都店引领渠道变革到引领茶文化传播,到倡导回归源头基地建设,十多年间多次引领茶行业变革的同时,也开启中国茶文化繁荣复兴的大时代。华祥苑出于对闽茶的深耕发展,成为闽茶品牌的一颗耀眼明珠:  1、源头基地建设第一,华祥苑提出源头基地建设是控制茶叶品质的关键,是茶业唯一一家在闽茶系主要品类均建设茶山基地的品牌,
期刊
一眨眼,我们已经走过了七年。  回望身后走过的路,上面布满了一深一浅的脚印,每一个都真实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经过,也忠实记录着中国茶界发生的点滴变化。  犹记得8年前的今天,《海峡茶道》在茶区政府、茶企、茶人及所有爱茶人的期待中诞生。从那一天起,我们就肩负起了“传承茶文化,解读茶经济”的使命。围绕茶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与商品属性,我们或是游走于山清水秀的茶乡,或是奔走于波诡云谲的茶市,或是徘徊于人情热
期刊
一  今日送一位故友离开,整个下午心都空了。突然想起都江堰西街临水的后院亭门上的双联还没写,伏案书写:一坐竟忘去,方知是云水。这个项目建筑面积上下两层约有一百余平方,后院有两株树,一棵是桑树,另一棵是拐枣树,仿佛是从房子里长出来的,一株顶天立地,一株依偎在青瓦之上,故而称之“瓦园”。保瓶口的水在这里略略地转了一下弯,潺潺流水声伴随着工匠一日复一日的敲打,打磨,作品日渐清朗,从笼括到铺砖到梁下调皮灵
期刊
不知不觉,眼睛一闭一睁365次,2013年就过去了。回顾这过去的一年,不少茶友感觉像看一部剧情情节起伏的韩剧:“国八条”来了,高端茶死翘翘了,普洱茶(古树茶)又“疯”了,茶树被晒死了,金骏眉“公有化”了,星巴克也开始卖茶了……郁闷的事还忒多。算了,还是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吧。  对于2013年茶界的风云变化,还是觉得一位牛人总结得好,他写了一首《茶业乱象歌谣》,真是太
期刊
从建阳出发,沿着并不宽阔的乡间公路一直往北走,大约行驶半个小时,便来到了声名远播的水吉镇。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就位于该镇,目前旧窑遗址已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沧桑,小镇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古朴风韵,外人很难想象它在行业内的巨大知名度。傍晚时分,袅袅的炊烟飘散在小镇的上空,一派宁静与安详。镇区的街道显得很紧凑,贯通全镇的两条相交的街道算是最宽敞的,但也仅能容得下两部车通行。全镇每户
期刊
黄美金在当地的名气很大,其仿制的古金油滴盏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他的为人却十分低调,大多时候深居简出,不常见客。建盏协会会长韦武与他颇有交情,虽答应帮我们约见黄美金,但也不能打包票。于是经过一宿的漫长等待,终于得到好消息。第二天上午,韦会长带我们绕进了一栋精致小楼的门,穿过种满花草的庭院,在一楼的厅堂见到了传说中的黄美金。  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严肃,不菩言辞,一幅老学究的模样,而是亲切友好地迎接我
期刊
自1993年李瑞河“登陆”以来,天福已经走过了20年。813是李瑞河的得意之作,也是天福茶客们钟情的茶品,他们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其实,他们不只是单纯地喜爱813的香气滋味,而是迷恋上了天福洋溢着茶香的人情味。且听他们如是说。  陈瑞银  天福茶龄:20年  光顾频率:每天都会抽1~2小时  陈瑞银是天福第一批茶客中的一员,也是最早喝到813的老茶客之一。他从1997年开始购买813,几乎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