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74例血液檢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按一般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观察组按制定的血液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采血一次完成的成功率、血液样本采集的成功率、检验报告的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采血一次完成的成功率、血液样本采集的成功率、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制定更科学标准的血液检验规程,并且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可以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检验;血液;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70-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检验科成为了医院里非常必要的一个科室,血液检验也成为了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1]。血液检验的结果是临床疾病诊断以及临床输血等的重要依据,准确的检验结果和疾病诊断是患者后续接受正确治疗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检验科血液检验的质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还应该在采血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检验的时间,降低成本[2]。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174例。样本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76例,患者年龄范围18-65岁,平均年龄(35.6±4.2)岁。所选取的患者均意识清醒,能独立完成或在家属的陪同下完成血液检验过程,排除了有精神疾病、语言障碍以及听力障碍等影响统计分析结果准确性客观性的因素。将选取的1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87例,两组患者在疾病构成、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血液检验方法
  对照组检验方法:对照组中共87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36例。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采用一般的通用方法进行。
  观察组检验方法:观察组中共87例患者,男性47例,女性40例。观察组制定出一套更标准化更人性化的的血液检验操作规程,对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并进行考核,使他们能掌握标准化的检验方法并严格执行。
  1.3 评价内容与方法
  在血液检验的整个过程中,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以下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1)采血过程一次穿刺完成的成功率;(2)血液样本采集的成功率(不成功包括出现溶血、血量不够等情况);(3)血液检验报告的准确率;(4)患者的满意度:采用科室统一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采血一次穿刺完成的成功率、血样采集的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现阶段,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分析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各项指标,是诊断疾病的一种常用也非常重要的方法[3]。可以说血液检验的结果关系到疾病的诊断和后续的治疗,由此可见血液检验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血液检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比如血液分析仪的规范使用、患者自身情况是否适合采血、血液样本的保存、分析所用的试剂是否合格、检验室的环境卫生是否达标、患者和标本的一一对应等等,都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率[4]。
  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出具严谨准确的检测报告,对患者高度负责,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做到从血液检验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在各个细节都有标准可依。检验人员应尽量排除检验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每一个环节都细心操作、认真耐心的核对。按照规范的流程来进行检验,可以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对于检验质量的影响,从而确保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如本研究所显示,在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之后,血液检验的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所以,在血液检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规范科学的操作规程也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赤华.临床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38.
  [2] 李春艳,隋青,邱齐等.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5):123-124.
  [3] 金顺喜.探讨临床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3,26(2):314-315.
  [4] 江明宇.血液检验报告质量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08,28(6):942-9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差异。 结果:恶性血液病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4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4min.平均出血量211m1。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外科操作;腹腔镜;子宫内膜癌  【中图分类号】R737.33 【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显示肾髓质内多发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影,位于肾小盏外缘,呈散在、花瓣样、类环形及簇状排列;2例肾髓质内集合管囊状扩张,呈花瓣样排列。增强扫描可见钙化周围的集合管内造影剂聚集,造成钙化影增大的假象;扩张的肾集合管内可见造影剂充盈。结论:CT对显示髓质海绵肾结石较敏感,并能显示肾髓质内集合管的扩张。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观察组的患者行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施行的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的施行了手术,观察组患者的住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以血钾浓度为依据,进一步对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4例血钾浓度为5.5~7.0mmol/L,10例心电图异常。20例血钾浓度7.0~8.5mmol/L,12例心电图异常。12例血钾浓度为8.5~10.0mmol/L,10例心电图异常。4例血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阑尾切除的患者736例,其中LA组329例,OA组40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A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使用率、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切口疝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2例,临床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T检查,总结临床资料。结果:经CT检查全部22例中,其中有 12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4例阑尾炎坏疽、穿孔患者,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例烂尾脓肿患者. 对比分析CT与穿刺确诊的准确率,CT诊断11例患者确诊准确率为100%,穿刺诊断11例患者准确率为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将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经过比对得出结论,10d时间内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的统计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并且多支病变病例数>单支病变病例数,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主要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期刊
摘要:胃电图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最高 ,对非溃疡性胃炎诊断价值较高,但可作为胃镜检查的初筛及补充手段。胃电图有着无痛、无创的特点,对缺乏准确性、深入性。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后胃排空检测后,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通过99Tcm检测胃排空.,证明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非溃疡性;胃电图;胃排空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健康检查结果。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3组:60岁~70岁组、71岁~80岁组、大于81岁组。对比3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水平。结果:大于81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明显高于60岁~70岁组与71岁~80岁组(P<0.05);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