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材原点,拓展课堂空间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nz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是专家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结晶,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从教材入手,构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既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创造。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 教材使用;创造性;小组合作;教材原点
  衡量生动课堂的标准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效果,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关系不大,小学数学教学应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如何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对教材的正确解读是第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材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要么将其当作主要的依据,要么过分依赖教材,导致对教材研究不透,出现一些盲信或者不信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教材呢?事实上,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实践的学者,根据教学规律高屋建瓴,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作为教学的一线教师,除了要参透教材的本质之外,还要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和掌控,从而展开创造性的加工。既能够走进教材,又能够走出教材,自主“加工”教材,通过小组合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一、读懂教材,领悟教材意图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而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足够的空间思维意识,构建小学数学生动课堂对深化课程改革意义深远。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能够读懂教材,构建生动课堂,这与课改初衷背道而驰。再加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材存在一些误读,课堂上不但浮光掠影,而且不能深入教材的本质,而只是看到表象,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没有合理的建构,给学生理解问题带来了误区。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呢?笔者认为,第一步就是要读懂教材,领悟教材的意图。
  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普遍认为对这个知识点的处理可以借助一个道具,做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让学生动手来拉,如果拉不动就说明三角形的特性是非常稳定,具有稳定性。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拉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三角形一拉就动了,根本不像教材上所揭示的那样具有“稳定性”。这样一个教学误区,笔者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才有学生追问了这个问题。笔者这才发现,原来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忽视了对学生“稳定性”这个概念的引导。学生认为的稳定性就是拉不动,而教师所要引导的稳定性并非如此。那么到底教材是何种意图呢?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要认真研究教材就会发现,所谓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不是拉不动,而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性,通过这样的教材引导,要教师带领学生体验这个过程,让学生通过三角形这个图形的拉动来感受和感知三角形的特性,以此挖掘教材,并探究三角形的性质,了解其中“边长确定,大小、形状也一定确定”性质。
  二、活用教材,动态生成学习过程
  在数学教材中,不仅呈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提供了许多现成的结论,最重要的是,在数学教材中也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全面展现的教材体系,构建了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框架。教学中,教师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不仅能够从中把握教材蕴含的丰富教学和学法,而且要理顺教材的脉络和学法线索,并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给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的通道。让学生通过经历现实——提出问题——呈现问题——建立模型——研究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模式展开探索,以此丰富教学过程,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观察第一组3个式子,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想法:生1:第一个因数都是6;生2:第二个因数都在前面式子的基础上乘了10;生3:积也是,也是在前面式子的基础上乘了10。此时我追问:这几个式子的积计算得有误吗?学生认为,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如果乘以10,积也会乘10.那么,如果是第一个因数乘10,积会怎么样呢?无论是第一个因数,还是第二个因数如果乘6,乘8,积会怎么样呢?第一、第二个因数,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认为,与第一组式子相对应,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会除以2,除以5,积也会除以5,就是说无论除以几,积都会除以几。我继续追问:大家的反应还是蛮快的,那再想想还有什么吗?
  学生思考后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两个因数都同时发生变化,比如第一个因数乘2,第二个因数乘3,或者第一个因数除以2,第二个因数除以3,再或者第一个因数乘以2,第二个因数除以3,如果第一个因数,或者第二个因数分别是加几,或者减几呢,也有什么规律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三、重建教材,提升教材的开放性
  对于教师而言,要面对众多地域和具有层次差异的学生,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首要的条件就是走出教材,进行创新教学,利用教材赋予的空间,重组知识,开发整合完善系统,拓宽知识。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道习题时,我对教材习题做了如下修改:如果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如果要你做一个设计,重新设计一个无盖的盒子,你能做的更大一些吗?学生通过问题发现了高与剪去的小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很快能够解决第二个问题,并根据第二个问题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最终学生会发现,问题的根本在于,并不是剪去的正方形边长越大做成的长方体的容积就越大,而是在一定的值域内,长方体的容积反而减小了。于是很快得到了答案:无盖长方体的高就是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
  总之,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教材不再被看作神圣的材料,教师也学会了用教材,弄清教材中的主题和例题的意图,引领学生领略数学的内在魅力。
其他文献
在人间,有些“时尚”是约定俗成的,有些则是被逼无奈。我们听说并见到:社会上冒出一批“自助式消费者”。、尽管这个群体行为古怪,但却能令人理解——有些白领丽人外出就餐时,常常
<正>我科自1996年2月至今在用抗栓疗法的同时,采用中草药熏蒸疗法治疗中风半身不遂9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白天过度嗜睡的关系,为改善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线索。方法抽取杭州市3所大学二~四年级的学生1 534名,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和Epwo
新疆是我国主要牧区,畜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我区牲畜存栏达到4,000余万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占全区牲畜的50%以上.随着牲畜数量的增长,对天然
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加速发展使人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环境危机。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恶果,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然趋势,所以从十七大开始,中国政府格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音乐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喜爱上音乐课,才能更好地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的新型人才。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中学的音乐老师,我们该怎样搞好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人生道理,这是每个音
该文对经典的"汉诺塔"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用C语言实现。通过问题的具体实现,使学习者了解问题的全过程,推广到一般。
用SAS语言规定统计表输出的格式,定义各组例数、平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的位置,定义输出检验的 t统计量和P值的位置,调用univariate过程,anova过程,编写SAS宏命令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招投标本为公平、公开的活动,但是目前出现了诸多招投标舞弊的情况,那么企业内部控制对于招投标舞弊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本文
《星座的联想》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星座进行想象并画出各种图形。课本中所说的星座是某一个星群的名称,西方人熟悉,中国人比较陌生,所以能通俗易懂的向学生介绍清楚有关星座的知识,并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联想再现出来,是本课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进行作业也是本课相关的研究课题。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不同星座相应的图形及所代表的含义;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