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几种类型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趣味型作业,唤起作业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昀大动力。作业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顺水推舟,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作业的乐趣,积蓄起作业的热情。例如,国庆节前夕,我没有布置任何书面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自己昀想做的作业,但回校时要把结果给大家展示展示。“哇! ”教室里一片沸腾,个个兴奋不已。返校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检查”这项“特殊作业”,检查结果让我庆幸这次作业的异想天开:许多爱好旅游的同学去游览了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镇江金山等名胜古迹,那绘声绘色的描述使人身临其境;一个喜欢多才多艺的女孩参加了少儿才艺大赛,虽没有夺冠但胆量得到了锻炼,她的当场表演搏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一个很不喜欢学习语文的男孩,精心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我,那发自内心的祝福让我和大家感动了好久好久;还有一些爱看课外书的同学,竟然看了好几本名著简本,写下了洋洋千言读书笔记……一份份“特殊作业”,让我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感悟与创造力,优异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喜闻乐见,完成起来真是一种享受,难怪会倍受学生喜爱。
  二、合作型作业,培养团结精神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具有竞争意识,更要具备合作精神。合作型作业,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养成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切磋。
  教完《狐假虎威》一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同学们根据自身特长合理安排:擅长手工、美术的同学负责布置背景,制作所需道具;爱好文学的同学加盟编剧组,他们个个忙得兴趣盎然。剧中重要人物 —老虎、狐狸谁来演?同学们一致推荐善于表演的语文课代表、组长来扮演;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课本剧中需要很多“群众性的动物演员”,大家并没有因是“配角”而不屑一顾,依然排练得那样投入。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主动参与、相互提醒、互相鼓励,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在这样的作业中得到了有效培养与强化!
  另外,我还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作业,如办“家庭小报”,共同“收看新闻,议议新闻”,“我和爸妈比智力”等等。
  合作型作业让学生们在与同学、与家长、与他人协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了交往、沟通、合作,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享受着团结合作的快乐。
  三、差异型作业,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型作业就是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的探究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从而享受成功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例如教完《快乐的节日》一文后,要求将这首诗歌有感情地背诵出来,这项“基本作业”要求人人会做;而仿照课文写歌词,则作为“提高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完成。再如,教完《秋天》一文后,我也出了个“提高作业”: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或写下来。这些作业极具挑战性,挖掘了每个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四、互动型作业,发展自主能力
  一股情况下,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循规蹈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处于被动作业的状态。这不仅丧失了对作业的热情,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难以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的对策是引导学生从单向型作业走向互动型作业,即作业除了老师布置外,还可让学生自行设计,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例如,《春笋》一文学完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感兴趣作业完成,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有的画了美丽的“春景图”,有的用自己稚嫩的笔创作了《春天诗》,有的以“春天”为内容出了一期小报,还有的搜集、整理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精神都在这里得到生动活泼的显现。
  互动型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能动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我想:如果坚持不懈地进行互动型作业,学生定能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开放型作业,进行知识整合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开放型作业,无疑是给学生作业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学习《陈毅探母》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陈毅的资料;学完《歌唱二小放牛郎》后,我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台湾的蝴蝶谷》展现给孩子一个神奇迷人的世界,我请孩子做一回小导游;《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文字优美,描写细腻,我便让学生当一回“播音员”,给这篇课文进行配乐朗诵,通过自己选择合适乐曲,从而深入地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我还设计了“新闻五分钟”作业,让学生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开展“说新闻”“评新闻”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开放型作业,已说不清是语文作业,还是美术作业、音乐作业,抑或是其他。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名项能力得以综合运用,各门知识得以有效整合。
  六、实践型作业,提高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是说,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这要求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为了让学生读好大自然这本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调查、参观、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学生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的结合,注意课堂和课外活动的结合,注意语文和生活的结合,更好地体现了语文是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如围绕“环境保护”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开展“读一本环境书刊、听一次环保讲座、做一次环保调查、画一幅环保图画、设计环保小制作”等一系列的实践型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在这样的实践型作业中得到了整体的和谐发展,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难忘的经历。
  (作者单位:镇江市辛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如何把语文课真正教出“语文味”?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还语文一片宁静的天空,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引导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杨再隋语)我们坚信,这朴素的原点,直指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正是语文课堂走出低迷走向有效的光明之路。  一、书声琅琅,彰显语文的“读味”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就在于它的朗读。“读”在
期刊
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基本实现了从教育理念到课程结构以及编制形式的变革与创新,本着坚持“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使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更好地实现了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为我们勾画了新时期的幼儿园新型教师的形象。  一、实施“三个”理念,明确幼儿教师价值取向  《标准》的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儿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些都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的学习方式中
期刊
课堂上师生的问与答分为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课堂上的问与答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昀常用的方法,有效的课堂问答行为,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反馈答案”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究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思想交流中有序推进。但是,当下我们的课堂问答行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昀活跃、昀现实的部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 ”可见兴趣是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内趋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第一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好似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这种特点,我们应该调整课堂设计,在40分钟里创设多个兴奋点,张弛结合,有效提升一堂课的教
期刊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小学生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一个昀重要的过程,也是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过程。个性化朗读是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人的比较固定的朗读特性。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朗读的重视仅停留在浅层上,只注重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增加朗读的时间和次数等,规定太多,绕得过死,直接影响学生朗读个性的发展。要使课堂朗读能够具有个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朗读目标应具
期刊
兴趣是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进入“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
期刊
“乐学之下无负担”。兴趣是学生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因此,如何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状态,给学生学习语文以动力,我觉得课前、课堂、课后这几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一、多管齐下,预习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才能逐步养成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应注意孩子的学习心理和
期刊
本文谈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听的习惯,从“听”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从观念上引导学生重视“听”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听”与“说”是两个地位对等的环节。然而,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重说轻听”,这样是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的。要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会“听”也很重要。  听,“入于耳,记于心”。叶圣陶先生说,“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为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重点难点,暗示了教学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依据。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常常忽视课后练习,无明确要求,没有必要指点,学生常感无从下手,往往草草了之。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不管学生懂不懂,把“标准”答案抄给学生,让学生“依着葫芦画瓢”,死抄硬背,禁锢了儿童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和智能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