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舞蹈美学随谈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身体是美的载体,舞蹈将这种美发挥到了极致,通过身体所呈现的不同姿态形态来发现舞蹈的美,对比中西方舞蹈美的差异所在,欣赏不同的舞蹈美。
  【关键词】:阴阳平衡;外开直立;外放与内收
  前言
  美学离不开情感、艺术、自然。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词语均是在美的范畴内。在《哲学与美学—一种无原则的批判》中有这样一句话“身体美是自然美的顶峰,是艺术美,尤其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美的中心”。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美有自然和非自然之分,而身体正是美的载体。
  一、认识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创立的。1735年,在他发表的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提出这一学科的名称,较早地意识到了人类的情感和艺术问题是值得专门研究的。在《哲学与美学》中再一次提到了他并介绍了其“美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的快感,也就是对于美和艺术的感觉”的观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美学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两位继鲍姆嘉登之后的美学大家:康德与黑格尔。康德对于美学发展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看到了人类情感判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而超越了美的有限范畴,而且将其放在与科学认识和伦理实践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特殊领域加以思考。黑格尔更是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有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涉及人类情感活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人类的艺术活动进行了历史性的思考。所以,美学是有关人类情感发生机制、种类特征和呈现方式的一门学科,而艺术中的情感问题最为丰富,最为复杂,因而更加成为美学研究的核心与焦点。
  二、舞蹈美学
  1.有关舞蹈美学
  身体是美的载体,而舞蹈这门身体艺术当之无愧在美学研究范围内,所以就有了舞蹈美学这个美学的分支。黑格尔美学一个根本论点是强调理念与外在形式的统一,灵魂与身体的统一,这种身心一元论主张恰是原始舞蹈以及舞蹈美的最重要的特征。
  约翰.马丁在《舞蹈概论》中说“舞蹈是在自身意志作用下产生运动”他认为这是舞蹈理论最基本的认识,也是舞蹈美学的基础。由于美学的对象不是一个纯然事实的世界、自由的世界,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意义的世界。所以,舞蹈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舞蹈,是透过舞蹈现象研究这种艺术艺术的美及其美的规律。也即吕艺生教授在《舞蹈美学》中说舞蹈艺术不仅是肉体生命的运动,而且是精神生命的运动。这句话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得概要了舞蹈是美的真谛之所在。
  舞蹈作为身体的艺术是世界性的,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虽有各自独特的形态风韵和审美标准,但它终究离不开身体,因为身体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是舞蹈的媒介。只有通过身体我们才能发现舞蹈的美,欣赏到舞蹈的美。
  2.中国舞蹈美学
  中国哲学与美学认为世间根本的东西是“无”,是本体,是决定“有”之所以存在的根源。所谓“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家哲学的这种观点形成了中国哲学与美学的一个特点—境界形态。这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和审美,包括舞蹈艺术。所以中国的舞蹈是追求的一种天地万物皆合而为一的意境之美。
  袁禾在《中国舞蹈美学》中说,中国人生命精神的内涵是“和”——阴阳平衡、灵肉无分、神形交合、圆融交一。所以她认为中国舞蹈的美学追求是:一、阴阳相合 圆融归一;二、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三、含蓄蕴藉 气韵贯通;四、书势画影 飞舞流动。这形成了中国舞蹈特有的有别语西方舞蹈的美,尤以中国古典舞特征最为明晰。她认为中国舞蹈比其他民族的舞蹈更注重生命体验和生命表现,中国人生命精神的内涵是“和”—阴阳平衡、灵肉无分、血骨相连、神形交合、圆融归一。所以中国艺术讲“骨、血、肉、形、神、意”是源于中国人的生命意识,源于中国人对生命的崇尚、仰望和探究。宇宙生命是中国人从事艺术创作和人生境界的基点和视角。
  3.西方舞蹈美学
  芭蕾作为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舞种,也是西方的古典舞。正如美国著名舞评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向外的本质,这通常是指两腿于髋关节处外旋,即外开……外开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实用的,然而这对于一种发源于皇家宫廷中的风格却是极其有道理的,其目的在于显示着贵族气派而不是佣人气味”。它的这种所呈现的也正是它的美的独到之处。
  福金认为古典芭蕾的美学原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完美形体的和谐发展;二、欢乐情感的动作对应;三、外开直立的平衡乐趣;四、轻松自如的动态表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四”这种形态,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历史积淀,身体的“外开”成为必须。有芭蕾史学家认为“外开”源自创求。芭蕾潜在着对西班牙文化中“骑士精神”的追随它能使人守信誉并重名誉,还在将某一贵妇树为精神偶像的“贵妇情结”中培植了一种文化的“求雅”为了反对神权和抗御专制,浪漫洪流提倡的是人的个性。而由“骑士精神”向“绅士风度”的转换,是西方文化日臻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认为,“绅士风度”决定了古典芭蕾形态的风度,而古典芭蕾的这一风度又继续培养着“绅士”;“绅士风度”是古典芭蕾内在的文化气质之所在,也是古典芭蕾美学原则的精神内涵,还是古典芭蕾成为最具“世界性”的舞蹈艺术的价值取向之所在。
  三、中西古典舞的比较
  通过上述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大体从这几个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外放与内收
  两者在总体上的差异,西方文化是一种外放与扩张的文化,是不断寻求拓展空间与领域的文化,反应在芭蕾形态上就体现为动作的外放与离心感。动作的外开绷直,肢体的线条都要绷直延伸为最长的线条,完成跳跃时运用蹲的控制和整个肢体放松的外在感觉来造成离地向天的趋势。整个芭蕾动作的体系重心感都是“高”的。中国文化则是一种含蓄与内收的文化,人们顺应天道自然,因此中国古典舞蹈动作讲究内在感觉与呼吸的控制,有许多“含胸”“颔首”的内收性动作,而圆、拧、倾的体态和动作划圆的轨迹则体现出周而复始与轮回的中国哲学精神。跳跃动作不要求保持“高高在上”的感觉,有时甚至还可以接一个地面翻滚,动作重心比芭蕾低。
  2.肢体表情与面部表情
  芭蕾舞演员基本上一直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和面部表情。而中国舞蹈中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欢乐、忧伤、痛苦等等。用一种接近于戏剧化的表情来配合舞蹈的动作。
  3.一元动作与多元动作
  芭蕾的动作体系是一元的,不分男女和表现内容,都是同一套动作体系。中国舞蹈男女动作体系有很大不同,不可混用,如女佣兰花指,男用山掌。中国舞蹈自古就形成了反差很大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风格区分。这也造成了根据表现不同而分的“文舞”与“武舞”。
  4.冲突与和谐
  芭蕾以动作外在“行动”为主,在动作的极度延伸与反差中表现出一种冲突。中国舞蹈文化以“静”为主,以“和”为贵,它在舞蹈动作的内在“心动”中体现一种和谐。
  5.托举与对舞
  中西舞蹈中由于男女性别文化差异,双人舞的形式也是不同的。西方芭蕾舞中,双人舞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男女的双人舞是密切接触的,男舞者要扶持并托举女舞者。在中国舞蹈中,一方面由于男女间礼教防线,一方面女乐在中国古代舞蹈艺术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双人舞的接触是很少的,多表现为男女对舞的形式。
  两种中西的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舞蹈审美,更为我们呈现了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美。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美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9
  [2]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金元浦,《美学与艺术鉴赏》[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
  [4]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人民出版社,2011.3
  [5]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的形式”,即叙事学角度研究鲁迅小说,通过小说内在意味的把握,建立了一些分析小说的方式,这是一种方法论的突破。从叙事学理论对小说内部的切入,拓宽了鲁迅研究,让我们触摸到了鲁迅复杂的现实精神结构。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切入,简析《阿Q正传》,以更深刻地去理解鲁迅这个著名的清醒的现实主义大家。  【关键词】:鲁迅;现实主义;叙事学  Lu Xun --sober rea
期刊
【摘要】:每一件优秀的作品都要传达一种情感,表现一种精神,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张力,作为艺术作品中获得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形式因素,逐渐显现了它的价值,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并使其服务于我们的艺术创作。作品正是因其内部矛盾因素的相反相成、微妙统一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力美。《墨葡萄图》在空间处理、平衡、笔墨运用,题款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张力,使作品极具力度,给人的心灵以极大的感染和触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融合,生活变得多元化,各种文化互相渗透使得画家对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不断创新完善,并且彻底打破了文化的界限。当代画家,尤其是青年画家在思想自由的时代大环境下充分的释放自我追求个人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一股新势力。他们用不同以往的绘画语言表达着当代的工笔画。  【关键词】:新型工笔画;发展趋势、  中国画一直以来被大多数不懂艺术的人认为是传统,那么传统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相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非凡,取得不错的成就。然而,景观设计数量上的迅猛增长和技术上的西方化导致景观设计的“统一化”,雷同的景观设计一抓一大把,缺少特异性和创新性,没有把各个地域的特色展现出来,缺少吸引人眼球的优秀设计作品。景观设计的西方化和统一化致使许多地方文化、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灰飞烟灭。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
期刊
【摘要】: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一战时期,Rag这种新音乐风格在美国深受大众喜爱,很是流行。Rag全称Ragtime,即雷格泰姆。Ragtime属于爵士乐的来源之一,该领域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人士也认为其是爵士乐的早期形式。是基于2/4、4/4拍节奏基础之上使用多种复杂的切分节奏。让重音处于弱拍处,使人感受到一种摇摆不定的体会。本文对于Ragtime音乐背景以及斯考特·乔普林的音乐之路背景进行简析,然后
期刊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环境设计教育也有其自身特点。在我国设计教育现行体系之下,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一种相对较为封闭的教学机制,学生的课程学习较多的时间是在教室完成的,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建立环境设计工作室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机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学与设计项目实践融为一体,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设计项目
期刊
【摘要】: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方面: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厚的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
期刊
【摘要】:主要以西北少数民族人物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其油画《草原上的人们》(又名《草原上的祥云》)在2014年斩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铜奖,水彩画《小扎西的冬天》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提名,综合材料绘画《新家园建设者》(又名《农民工小涂》)入选,创造了全国美展史上一位画家三件不同画种作品同时入选并获奖的新纪录。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熊礼斌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进行意象
期刊
【摘要】:情感是各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艺术中的情感又和普通的情感不同,是艺术家自身带有的,同时渗透到艺术作品中,且又感染着欣赏者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形、神、色调和整体性等方面来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从美术史的发展和典型时期的艺术大师中,我们可以推论到绘画的情感都始终在表达绘画者的理想,是建立在真实的情感基础上的,表达的是艺术家所认为的美,这些情感是真实的存在过。由此便得出情感在
期刊
【摘要】: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潜藏了艺术的生命。走入生活,人的的主动性体现在观察、感受以后所采取的方法、行动,这个过程对绘画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体验;情感;艺术;创作  生活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玩味生活。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因为不仅包含了生存还有思维、情感,是体现人类所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