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斯万:郑亚洪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这家伙
  这家伙本来是我所不喜欢的,也是我不愿意去写的。
  我告诉过他,也警告过自己,我与他是两条道上的人。少年时我背的是唐诗宋词,而他读的是叶芝瓦雷里。他案头摊着的,以为爬满着蝌蚪与蚯蚓,却原来是原版的英文书籍;东塔公园前面三楼的书房里有一台Rancilio牌子意式咖啡机。他家有羊粪一样的,说是肯尼亚的咖啡豆,按一下键钮,辗粉,出液,浮动一层香,一丁点儿到一只小骨瓷杯,要一仰脖子,一口干掉它,这又苦又涩的东西!我分成几次,想咂出一个味道来,却被他取笑这土相的喝法。
  我是喝白开水的,老实、迟钝、守旧腐迂;他聪明、敏捷、西化,理由很简单,我俩是两个阶层的人。他叫我旧文人。我与他势不两立。一个要穿长衫、听越剧的,跟一个听交响乐的,常去看那些戴领结穿燕尾服的,有什么好说呢。
  如今非得要我写写,我只得在恶意与善意之间,揪出他,当一条悬摇在秋风里的老豇豆,这是诗人流沙河先生打的一个比方,当然也是损招,背地还可以轻骂一声:“这家伙!”这家伙老杭大的,他说在读书之前根本不屑看我的东西,也不屑于见到我这人,其实他也从来未看过我的东西。你信吗?
  我说不喜欢他,这话也半真半假。说他坏话,这是断断不可的,他的文章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动不得,你想想,这么一个家伙,谁还敢动他一根身上的汗毛!还是离得愈远愈好!有一次,他写了我一篇文章,大概还洋洋自得。我是一點不喜欢的,给了盆冷水。结果居然还得了一个地方的大奖,要命的是他动了人家一些隐私,你说烦不烦?你想想,一个让编辑都不能动一个标点的狂妄家伙,自信、强势、顽固,又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个迎头痛击?
  二、内心风景
  事实就这样,事实又变了样。
  我们像磁铁的两极,排斥,又交缠在一起。这家伙写过一部音乐随笔《音乐会见》,我曾为他作了个书评,叫《音乐,不会见》。就世俗意义而言,我对他存在过排斥与拒绝。从会见,到不会见,最终还是见了,可见,这家伙的才华与纯粹正在逐渐消解我们之间的距离与偏见。普鲁斯特之所以喜欢瓦格纳,是因为他的序曲能单独地演奏,可以把它独立开来。我想我应该以此来看待这家伙的人格与才华,他还是一个有魅力的作家或者诗人。
  如果说起音乐、咖啡、酒,那不一定说的就是亚洪;说起亚洪,小城里的人都会想起:哦,音乐,咖啡。多年来,这似乎变成小城的一张标签,也成为亚洪身上的一张标签,一道镀金logo!
  一次我坐他的车,交响乐响起,德彪西《大海》开始涌动,我便嗅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咖啡?!我说。我见过车内洒香水、洒花瓣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在车内洒咖啡粉,真是透顶的别出心裁!
  人到中年,看他额上的头发明显地稀疏,如今头上戴上顶什么汉诗学会会长的帽子之后,竟然时光倒流要写起了现代汉诗,我们便取笑他,企图想“衰年变法”,想当一位伟大的诗人!
  让他听见恐怕这家伙又要生气了,不过我所谓的“衰年变法”,指的是齐白石。而这家伙也别异想天开吧,说不准心里在偷着乐呢!前几年,音乐评论他似乎不那么热衷了,猜想着他大概接近功成名就了可以放置一边,而是整日游荡,挎着只单反,在乡村,在老镇的大街小巷,像一只老松树上的小松鼠,自由自在地欢快得上串下蹿,拍旧院落、旧台门,这些不久即将要被时代的推土机轰隆隆铲平的老建筑,之后,在某报的文化周末版连载了三年多之后结集出版随笔集《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风景》。他除了在向卡尔维诺、福斯特这两位文学大师致敬外,他说最终要向他生活的小县城乐清致敬:“它教会我向低处看去,从现场看,自内心出发去写作。”我终于发现他那一丝丝悲悯的人文关怀。不久以后,我似乎才看懂了他一首叫《墙》的诗。这是一堵墙对另一堵墙在述说的开头两句:
  一堵墙在低语,
  一堵墙在哭泣。
  如果有人问起他所在小城的命运,他曾在《跋:看见与看不见》中说:“我看见两座城市:一座是你看不见的,它每天都在消失;一座是你看得见的,它是你内心永恒的风景。”
  三、天鹅斯万
  多年前百花文艺出版社出过一本郑亚洪的音乐随笔集:《天鹅斯万的午后》。这以后,亚洪似乎跟天鹅联系一起,跟斯万联系在一起,我们叫他天鹅,也叫他斯万,大有绰号的味道。他说自己没有笔名,惟一的网名来自于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里一个叫斯万的人物。天鹅(swan)是活在自然界与艺术里永恒的精灵,它的诗情与画意,一直游荡在西方音乐上空,他把这种白鸟推到演绎的极致,最终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艺术的精灵。
  天鹅是孤独的,斯万是孤独,亚洪也很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让我想起蒲宁的《乌鸦》,而是想起画家常玉那些奔跑在旷野的小马,或者黑暗中的豹。旷野很空旷,很暗,小马,豹,显得很小,很无奈,但亮光很突出。
  我经常看到他的微信圈,一束寂寞的光线,打到水仙或一丛郁郁寡欢的百合上,桌台的背景,设置着无边的暗。他要有光、有影的斑驳生活,他有奔跑的嗜好,他是一匹不甘被栅栏禁锢的马,冲出去,他拍湖泊,也拍落日。
  拍湖泊,明明只是一泓小水潭,摇曳着几株芦苇什么的,他却每每冠之以“小瓦”,也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他拍日出,也拍落日,往往要独自驾车跑几十公里的路程,到雁荡的百冈尖,或温州的洞头岛,也在玉环的坎门,乐清的仙溪大桥,守着落日,也守着潮涨与潮落。反反复复,乐此不疲。海平线上,落日很圆,很大,衔着一半海水,吐出一道粼粼的波光,这家伙守在塘堤上,一直守到有一艘渔船经过,正置于那道橙红的闪烁着银光的航道,咔嚓!这家伙用M档,完美地按下快门,把一声尖叫收纳进取景框,然后把车内的音响开大,马勒,布鲁克纳,还是瓦格纳?他欣喜地带着所收获的落日回家。
  从小瓦尔登湖归来,从落日的余辉中归来,夜晚,他开始翻译他的布罗茨基博尔赫斯里尔克史蒂文斯,这似乎有点斯万的范儿,还算是一条该走的正道。   四、朗诵会
  “二十座雪山之间,
  唯一移动的
  是黑鸟的眼。
  我有三个心思,
  像一棵树上
  停着三只黑鸟。”
  这家伙是不安分的。
  唱片里的马勒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他要听现场音乐会,才能领悟到音乐的本真。对于诗歌与诗歌的朗诵也不例外,他要把生活做成诗歌的模样。十年前他策划过一场“动车诗歌朗诵会”,在从乐清到厦门的一列动车上,诗人们用不同的方言朗诵自己的诗歌,把诗句镶嵌到旅途上流动的风景里。
  今年在乐清银溪河畔的“家外家”,一位空间设计师简陋的工作室里,他策划了一场元宵诗会,仍然是绘画、摄影、诗歌、音乐、电影,以多元主题,对一只黑鸟作十三种观察。仍然以前卫与叛逆的姿式,出现在小城的前沿。
  为元宵诗会准备,他向我约画,围绕史蒂文斯的诗创作,主题为观察一只黑鸟的十三种方式。这不仅在绘画技术上,而是在思想观念上迎来了挑战。黑鸟,乌鸦,乌鸦,黑鸟。在我们的东方乃至西方的观念里,这种黑鸟常常是恐惧、厄运与死亡的代名词,它代表着悲伤与不幸,并且令人讨厌。我有些担心,元宵是传统的节日,是吉日,喜庆的日子,这行吗?可是这家伙若无其事,仍然一意孤行,要我行我素。
  日本摄影家深濑昌久说:我就是那一只乌鸦。是的,是亚洪、史蒂文斯、深濑昌久启迪着我,我怀着对这只丑陋的黑鸟无比的热情,在东莞的知秋房里创作了一批与黑鸟有关的画作来,同题画了一幅“黑鸟”,画面以灰、大红、深灰,又深灰流条四段式基调,疑是一条斑马线的甬道,通往有十字架的白色拱门,上空翱翔成群的烏鸦,近处,飞过六七只大的乌鸦,天际,隐隐是教堂的钟楼,有尖顶的十字架。一边是祈祷,一边是诅咒。
  小城的另一个场合进行着同样的元宵诗会:高悬大红的灯笼,灯火通明,富丽堂皇的舞台,流光溢彩,猜谜语,尝汤丸,它的主题是传统的团圆,喜庆,一派祥和,让参与者分享着俗世的欢愉。这跟“家外家”形成了两极的反差:蓝灰色的咏叹调pk红色风暴。在之后的元宵记忆里,小城里的诗人、艺术家们能留下的印象,也只有乌鸦了,它不同于白色的天鹅,斯万家的时间,永远摇摆着反差的指针。
  去年冬天,棉书堂首次展出我的水墨个展《南冈妙门》,开幕式由他主持,对《南冈妙门》整个展出的评语:“他的焦虑是一束金色的火花。”
  诗、画、音乐、戏剧,你可知道?有呐喊,有演译,都完美组合。那个下午,这家伙把史蒂文斯的诗句镶嵌在《南冈妙门》的展厅内,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在那个并不寒冷的冬天里,我心潮澎湃,他的诗会为我托起一竿海平线上的桅:心是冬天浩大的诗篇。
  (责任编辑:丁小宁)
其他文献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和北京,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艺术形式。他代表了一种沟通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沟通社会关怀与艺术个人解放力量的崭新尝试。近年主要个展包括:“邱志杰:寰宇全图”(UCCA,北京,2019)、“邱注上
期刊
在大海唱歌比歌厅宏亮,我的歌  有海风,海浪,海鸟的伴奏  海岛,礁石也发出低音部的吼叫  小号般的雨点扑打着海面  船在波浪中披荆斬棘  鱼兴奋地跳跃,和鹰一样飞翔  我打开胸腔,歌声在云霄闪亮
期刊
上半场  主持人:南帆  南帆:上午我们开了一个非常热烈又隆重的颁奖仪式,下午我们有一场很开放的会议讨论,讨论的题目是“西湖新锐与当下中国文学”,关键词一个是“文学”,一个是“中国”,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新锐”吧, 跟这三个关键词有关的话题我们都可以讨论。我上半场先为大家服务,我管开头。接下来就是贺绍俊老师管后半场。上半场和后半场的时间界限划定在哪里,由我来定。原先我的意思是,上半场是2:30到3:
期刊
秋虫咬破蝉鸣,入土为安  天空通透,掏不出更多白云  雨的脾气改了许多  秋水登場,江河不再惊慌  明月被反复提起,这个  星球的思念将在另一个星球点亮  古往今来,大地窖藏无数美酒  你我在月光下痛饮一杯  我们给自己出题、答题  且看秋风如何评判?
期刊
有个疲于奔命的人一脸羡慕地对我们说,你太厉害了,会分身术。我分身乏术,忙不过来。我很想学分身术,让分身工作,陪老婆孩子,我陪情人游山玩水。你能教我分身术吗?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跟你一样,我们也不会分身术,我们是双胞胎。  有个人将我们一一比对后一脸疑惑地对我们说,你们看过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吗?六耳猕猴变成美猴王,美猴王真假难辨。你们两个也长得一模一样,其中必定有一个是真,有一个是假。  我们异
期刊
杨庆祥:各位老师,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程永新《一个人的文学史》专题研讨会,我们这次会议规模不大,但规格非常高,出席的嘉宾都是最好的作家,批评家和学者。  程老师的这本书有两个版本,前后两个版本有所变化,在市场和学术界的影响力都非常大。这本书的第一个版本出来的时候我在做80年代文学研究,程光炜老师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李洱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程永新的《收获》,中国的80年代
期刊
1  周末,惠芬早早就起了床,带媱媱去隔壁小区的市场买菜,顺便去问问李永贤啥时候方便把租交交。李永贤不是滑头,也不缺钱,但每个月都要让惠芬来回跑几趟,差不多要发脾气才肯老实交租。而惠芬呢,装傻扮糊涂,也在有意无意间配合他玩这个看上去很无聊的游戏。  像往常那样,志斌醒过来后第一时间整出几个惊天动地的喷嚏。芳明心情好的时候把他几乎每个早晨都打的喷嚏称为活体闹钟,心情差就翻个身继续睡,直到志斌把她从床
期刊
1   1965年5月,暮春时分,后院蔷薇开得满墙。哥哥一早进父亲房间,说:我要上班去了,你好好养着——例行的看望或者请安,持续了几个月。父亲总点点头,眼睛闭着,话听得见。今天他一动不动。哥哥重复了一遍。这回看见父亲努力摇了摇头,眼角有泪水渗出来。  哥哥退出来,对门口的嫂子说,看来过不去了,你去上班,也替我请个假。随即在堂前坐下,看看表,伸手招呼我:阿虎,你去邮政局跑一趟,给上海梅仙拍个电报,就
期刊
侯山河是一位旧式文人,他本应生活在民国,可偏偏生活在当下。他像一条忧伤的河,从乐清湾前塘村流出,向蜀地缓缓进发,差点消失在西北戈壁滩上,折回温柔之乡绵阳,最后在岭南广州东莞找到栖息地,但前塘是他的终老地。  山河是我多年老友,在外经商,他一回家乐清的朋友圈就热闹起来,一起去废墟岭窟、仙溪南閤、龙西显胜门,去清江看李花。他告诉我他们蒲岐侯氏家族一些掌故,这个曾经给他家族带来风光和名誉的姓氏在解放后如
期刊
一 孔处长  综合处处长孔孟学,午休时通常不回家,独自在办公室闭目养神。时间一久,竟然修炼出一套独特的闭目养神功夫:他的双脚从皮鞋里抽出,高高抬起,蹬在办公桌沿上,稍稍用力,屁股下带扶手的真皮凳子的两只前腿便浮空了。寂兮寥兮,妙不可言。此时此刻的办公楼十分静寂,如同一头打瞌睡的巨兽。头顶天花板上一阵急促的鼠步声猝然临之,吓得他的魂魄飞出了躯体。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噗通”一声巨响……  孔处长和凳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