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趋势的影响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成为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生产力产出的重要结合点,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建议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开拓高校教育新理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式和途径将成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尴尬局面
  1.定位模糊。我国高等教育普遍注重专业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数高校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为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高校被动地开展创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地位边缘化,并未成为主流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部分高校存在功利性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没有真正理解在教学层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创新”的研究,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方面,并不注重创意型创业与社会生活的创新。
  2.与专业教育脱节。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与专业教育体系结合不够,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也均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孤立进行,它是以专业教育为载体的一种多层次教育形式,通过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资源缺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缺失主要表现在师资、教材、资金、教学用地、教学方式等方面。其中,师资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开展教学、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要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及创业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教师资源缺乏整合与协调。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印的SYB培训课程为主,基本是翻译和借鉴国外的教材,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已经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于教材的选用比较受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从支持力度上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缺乏专项资金,没有专用场地,只能针对少数学生,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对高校的几点建议
  1.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有利于拓宽毕业生的发展前景,是新时期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高等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实践,借助政府、企业等力量,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将外力支持内化为实践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主流教学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师资配备、实践活动等方面统筹安排。使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据可依,系统地向学生传输创新创业的理念和知识,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3.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学校可以让在校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学习,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实践体验创业过程,交流分析案例,提高教育能力;可以鼓励有合适项目的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学生一起积极创业,培养一批“创业型教师”;还可以聘请优质校友、成功企业家担任高校的兼职教师,配合在校专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高校应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经费场地等方面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研讨会,积极开展理论及实践研究,形成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4.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大学生只有经过创业实践训练,才会明确自己的目标,创业信念才能更加坚定。因此,高校应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战演习场地、实时监督指导、场地资金扶持,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指导和服务作用。另外,要整合校内外资源,与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人力资源、金融会计、管理咨询、评估策划等增值服务,搭建融资平台,逐步形成完整的创业孵化支撑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等教育,2015(7):75-7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电影院之外,电影博物馆已经成为最普遍的公共观影地之一,与前者相比,电影博物馆内广陈片源,编目有序,布置紧凑,解读到位,为数字时代的观众营造了良好的交互式观影条件。然而,交互行为中动机强度、知识经验、定势策略、个性品质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会导致差异性明显的观影效果。  关键词:交互式观影;数字媒体;观众心理;电影  上海电影博物馆打造的交互式观影区主要布置在地面三层的“动画长廊”“译制经典”
期刊
摘 要:学生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高校学生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作为研究切入点,试图构建一种以目标责任为导向、以工作成绩为核心、以定性和定量结合为手段、以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为目标的高校学生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此实现高校学生干部考核评价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真正发挥学生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360度绩效考核法;高校班干部;考核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联系以及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建设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师资建设  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提出部分院校要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个转变一方面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院校不断地探索应该如何走好这条道路,这对
期刊
摘 要:探索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可以提升管理的实效。在管理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把后勤管理做到规范、精细、个性,能够发挥后勤管理的实效,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本文从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教学的理念,提出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对策,实现校产管理精心化、财务管理精细化。  关键词:小学后勤管理;精细化;精心化;探索  精细化管理要求分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处于思想不断完善发展的阶段,因此中学教师肩负着正确教育学生的重任。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采取“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有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教师;润物无声;思想品德  当今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不同的阶段。青少年容易冲动,自尊心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做人做事
期刊
摘 要:在中国文化屡遭误读和遮蔽,不能清晰、完整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时候,书法申遗成功提升了中国书法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和国际艺术竞争力。申遗成功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书法教育问题,即书法课堂建设问题。书法在小学、中学、大学应该有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最终形成完整、健全的书法学习体制,从而提高全社会对书法的认识、鉴赏水平,使中国书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书法
期刊
摘 要:“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技能竞赛”。近几年,职业院校兴起了技能竞赛热潮。福建省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展技能竞赛。参赛队伍中有近一半是民办高职,但难出成绩。本文以泉州民办高职A校为例,总结影响其成绩的硬性因素及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技能大赛的组织与领导,《关于成立2015-2017年福建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班主任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变角色,提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素质,运用自身优势,通过家长的大力支持,以班级为主阵地,实施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途经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仅做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还应做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今更提倡开放性的智慧教学,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名声越来越响。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而言,智慧教育正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与发达国家所推行的智慧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为研究课题,从教学者的角度和学习者的角度对智慧教育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新境界  智慧教育是当下经济全球化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也是教育信息
期刊
摘 要:在课改的今天,有效教学不仅要从教的角度探讨有效性,让学生“学会”,还要从学的角度探讨有效性,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五环节递进式’教学法”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主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教学过程是一个从“尝试自学”到“有效指导、精讲点拨”再到“实践应用”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有利于终身学习的、高质量的学习和合作交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