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两次仰光爆炸事件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宝鎏,1938年生于上海,1962年进入外交部从事缅语翻译工作,先后担任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胡耀邦、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缅语翻译。1973~1989年,外交部亚洲司主管缅甸事务,并两次常驻缅甸。1989~1992年任外交部亚洲司东南亚处副处长,主管东南亚工作。1992~1994年,任驻菲律宾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1994~1997年任驻缅甸大使。2000~2004年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仰光烈士墓爆炸事件
  缅甸是个小国,与世无争,但有时也会发生惊天动地的事情,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接下来讲述的,就是我所经历的两件大事:仰光烈士墓爆炸事件和仰光佛牙塔爆炸事件。
  仰光烈士墓爆炸事件发生在1983年10月韩国总统全斗焕访问缅甸期间。全斗焕于10月8日到达仰光,缅甸是他南亚和大洋洲五国之行的第一站,其中,瞻仰仰光烈士墓是外国政要访缅时政府必定安排的活动之一。爆炸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10月9号上午10点25分,恰好是全斗焕到达墓地之前的7分钟。当时,缅甸政府派以文化部长为首的官员陪同全斗焕敬献花圈,烈士墓建在山上,车队要从山下开上去。韩国驻缅大使的车率先在前面开道,车上挂着韩国国旗,全斗焕的车则挂了韩、缅两面国旗。实施袭击的爆破手隐藏在山上的电影院,看到一辆挂韩国国旗的车开上来,以为是全斗焕的座驾,就拉动了遥控爆炸装置。当时全斗焕的车还在山下,听到爆炸声,一看情况不对,立马掉头返回总统下榻的贵宾楼,随即全部封锁大楼,枪口对外,不准任何缅甸人进出。此次事件中,全斗焕得以侥幸逃脱,但包括副总理徐锡俊在内的一些韩国政府高级官员则不幸身亡,另有多名韩方和缅方的官员受伤。
  事后,缅甸外交部派出官员出面道歉,但韩方不予接见。全斗焕也随即取消了原定对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访问,准备立刻回国。
  出了这样震惊世界的大事,缅甸政府对外当然要有所交待。事情究竟是谁干的?是反政府武装?缅甸有关部门立即展开了全面调查。可是爆炸事件发生后,凶手就逃脱了,他们穿着缅甸服装,装成哑巴,以避免讲话暴露身份。后来警方在追捕时,一个被活捉,一个跳到水里,拔出一支炸弹式钢笔,自杀身亡。为了撬开那个活的爆破手的嘴巴,缅甸方面派了情报局局长丁吴,和他同吃同住1个月,进行“攻心战”。此人最终还是招供了,原来他是朝鲜人,而非缅甸人,是他身上所穿的“纱龙”露出了破绽:“纱龙”是缅甸人的日常服装,但凶手的“纱龙”只缝过一遍,而真正的“纱龙”要来回缝两遍,被称为“缅甸来去缝”。那炸药又是怎么放上去的呢?原来两人化装成缅甸人,去找烈士墓守夜的人交谈、喝酒,趁守墓人不注意时,把炸弹放到烈士墓的顶棚上。
  调查结果出来后,缅甸政府在1983年11月4日宣布跟朝鲜断交,责令朝鲜驻缅使馆48小时内离境。当时我正担任中国驻缅大使黄明达的翻译,每天午后的1点钟例行收听缅文广播。听到消息后,我立即意识到,朝鲜大使李成浩定要约见黄大使了。几分钟过后,我就接到了朝鲜大使秘书的电话,说李成浩要紧急约见黄大使商量善后事宜,主要是如何妥善安排在48小时内撤出缅甸。中、朝使馆距离不远,大约5分钟后,朝鲜大使李成浩便到了,他请我们在他们撤走后,全权代理清理使馆等一些善后事宜。我们立即向国内汇报,请示同意后,承担了全部善后工作。据说,朝鲜使馆原先规定撤离时每名官员允许带一个行李箱,但后来又考虑到此次是断交,并不光彩,带行李多了不好看,于是决定每人只能带手提行李。这样,朝方使馆官员整理好的行李就只好存在我们这里了。行李中大都为水果、鱼肉之类,不久都发臭了,其他东西我们能卖的卖掉,能留的就留着。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外交问题上,信誉是放在首位的,在背后搞任何恐怖活动,结果都是得不偿失。
  仰光烈士墓爆炸事件可能是迄今为止,他国在缅甸策划的最大事件了,直到2007年,缅甸才和朝鲜恢复建交,这件事影响了两国关系20多年,双方都付出了不少代价。2007年11月,76岁的全斗焕和夫人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华访问,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还会见了他们夫妇。当时我是外交学会主管亚非拉事务的副会长,全程陪同他们在中国访问。有一次我谈及上述爆炸事件,全斗焕知道我当时在缅甸的中国使馆,有点惊讶,但不愿展开详谈。
  “佛牙外交”的历险风波
  另一次震惊世界的爆炸事件和我的关系就更大了。1997年我在缅甸当大使,缅方提出希望中国政府同意再次奉迎佛牙到缅甸瞻仰。所谓“佛牙”,就是收藏于北京灵光寺的“佛牙舍利”,西安法门寺收藏的是“佛指舍利”。“佛牙舍利”和“佛指舍利”都是在中国发现的著名佛祖遗骨。根据《大般涅槃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留有4枚佛牙,1枚被帝释请往天上供养,1枚被捷疾罗刹请走,其余两枚留于人间。在人间的两枚佛牙,1枚现在斯里兰卡佛牙塔供奉,被称为“锡兰佛牙”;1枚现在北京西山灵光寺佛牙塔供奉,被称为“法献佛牙”。中国这枚佛牙是最好的,是“后牙”。佛牙在佛教徒眼里地位神圣,有幸朝拜佛牙,是佛教徒毕生最大的心愿和荣誉。约1000年前,在缅甸阿奴律陀皇朝时代,我国就曾将一个精致的佛牙模型送给缅甸,它被当作珍宝至今还深藏在曼德勒的瑞金英塔内。1955年10月时,佛牙曾去过缅甸一回,当时以缅甸联邦最高法院院长吴登貌为首的缅甸佛教代表团,在中国佛牙护送团的陪同下,将我国的佛牙从北京奉迎到仰光,供缅甸佛教徒作一个时期的朝拜。
  我知道缅甸老百姓是虔诚的佛教徒,缅方提出这个要求后,我立即报告国内,建议佛牙再次来缅,以促进中缅关系的友好发展。国内很快同意了我们的建议。半年后,佛牙按双方商定的时间如期来缅,缅方奉迎佛牙的规格很高,我方也很重视,派专机送到缅甸,据说驾驶员是曾给周总理开专机的。飞机抵达仰光准备降落时,地面上大概已有数万名缅甸民众在等候。飞机落地后,民众及缅方所有官员全部虔诚下跪。当时我们使馆的人员还全都站着瞻仰,我想,入乡随俗,我们不能显得没有礼节,也让大家全部蹲下。   仪式结束后,佛牙用4头白象拖拉的象车护送,我们则先坐车去佛牙塔。佛牙塔是缅甸政府花费大量金钱专门为供奉佛牙兴建的,距离机场不远,大约只有15分钟车程。我们很快就到了,但象车走得较慢,几公里的路程大概走了两个多小时,两边路旁都有老百姓跪着朝拜。这时的天色阴暗下来,好像要下阵雨,但一直没下成。后来在佛牙塔外等我的司机说,他亲眼看到,佛牙一进入佛牙塔,倾盆大雨便从天而降。第二天,全缅的各家报纸惊呼:佛牙显灵!此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前来朝拜,捐献各种各样的首饰、金银珠宝等。
  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晚上,大约10点多,我正在使馆宴请各国大使,突然接到护守佛牙法师的急电。当时国内共有8位法师护送佛牙来仰光,他们的任务是每天24小时守着佛牙,颂经念佛,两人一拨,轮流值班,不能擅离岗位。法师要我马上赶到佛牙塔,说那里发生了爆炸。我一听脑袋都大了,如果佛牙真出点事情,无疑是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我答应立刻过去。但按规定,大使去前一定要跟缅方联系,我就直接打电话给缅甸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吴昂泰。电话中,吴司长睡意朦胧地说:“陈大使,你在开玩笑吧?”我说:“我没开玩笑,不信你赶紧查一下,给我回话。”5分钟后,吴司长回电:“陈大使,真出事了,你赶紧过去,我们的钦纽将军已经在那里等你了。”
  我赶到佛牙塔时,死伤人员已经搬走,但地上还有血迹。我先跑去看佛牙,惊奇地发现佛牙竟安然无恙。佛牙的外面有一个防弹罩,罩上有几个子弹留下的痕迹,但都没有损伤佛牙。据现场的人员介绍,炸弹放在一个花篮里,一个老太太下午送来时对接收人员说,我是虔诚的佛教徒,希望把我的花篮放得离佛牙近一点。值班人员出于好心,就按她的要求做了。按常理,炸弹一爆炸,佛牙肯定会被炸得灰飞烟灭,但奇怪的是,起爆时好像有一只无形的“神手”把炸弹的方向拨动了一下,结果炸到的全是旁边的人员,而佛牙毫发无损——真是神奇!值班的两位法师也没有受伤,在爆炸前的几分钟,两位法师因口渴去附近喝水,才躲过了这场劫难。
  事件发生后,佛牙是否继续留在缅甸瞻仰,成了中缅双方最关注的问题。缅甸政府一再向我方表示,可能是反政府武装干的,一定会负责调查清楚,给中国政府一个交代,请使馆代为向中国政府表示歉意。但在中方,特别是在中国驻缅使馆里,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佛牙绝不能在仰光久留了,我们的责任重大,万一出事,谁都担当不起。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佛牙应该继续留在缅甸,因为既然来了,中途撤回对缅甸人民打击太大,对中缅关系也不利。我们应该想办法妥善安排,确保万无一失。我本人是支持后一种意见的,但还需将这两种意见同时报回国内。根据习惯做法,在报回不同意见时,一定要同时报回倾向性意见,当时我大胆地提出:考虑到佛牙如果现在就送回国内,对中缅关系不利,对缅甸人民也是很大的打击,他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非常希望有机会瞻仰佛牙。所以我个人建议,佛牙还是继续留在缅甸,安全事务由我馆负责,责任由我个人承担,请国内授权我处理相关的一切事宜。
  国内同意了我的建议,并授权我牵头与缅甸方面具体商谈今后的安保措施。为了确保佛牙的绝对安全,我在谈判时提出了几个严格的要求:第一,去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瞻仰一事,要改变路程,以前安排是用车送过去,路途遥远,不安全。现在还是要去,但要改用飞机运送。第二,重新瞻仰时,所有来佛牙塔朝拜的人员随身不能携带任何物品,包括手表、钢笔,以防这些东西有可能被安放爆炸装置。第三,佛牙塔开放的时间只在白天,晚上不再开放。还有其他相关的安全措施也要做足。缅甸政府全部答应了这几个要求,他们表示,只要佛牙能够留下来,什么条件都应允。后来的事实证明,缅甸人民也真的非常配合,在瞻仰时排着长队,一个个接受检查,除了身上所穿衣服,不带任何东西进去。就这样,佛牙平平安安地继续在缅甸供瞻仰,最后安然回国。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很多“佛牙显灵”的事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在仰光时,佛牙存放在佛牙塔里,为了让老百姓看得更清楚,缅方在四周装了几个大电视机。据说,有一天电视里出现了缅甸人的佛祖——一位最受缅甸人民崇敬的老法师,有人还当场拍下了照片。另一件事情是,某日,一只鸟飞来停在佛牙罩上面不走了,第二天,这只鸟变成了金色。种种传说的场面,我没有亲眼看到,但虔诚的缅甸人确信无疑,可见佛牙在缅甸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
  佛牙离开缅甸的场面也非常感人。当时,我们提前3天发布佛牙离缅的“安民告示”。由于要求瞻仰的人员太多,只好破例日夜开放了。络绎不绝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没有车,只靠长途跋涉,天气又热,满身大汗,但他们仍十分执着,朝拜时把身上所有的东西,戒指、项链等都捐献给佛牙。
  由此可见,“佛牙外交”在缅甸这样的佛教国家里是可以起大作用的。作为大使处理问题,如果从个人安危的角度考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时不必冒风险作出如此决定。但从中缅两国关系的角度考虑,为了国家利益,出于外交官的责任心,我觉得应该果断作这样的决定。说到底,外交工作就是做国家的工作、做人民的工作。
  (作者系浙江财经学院中国外交人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一  岁月的长河有它的运行脉络,历史在今天呈现的风貌有它的必然。国民党作为一个百年老党,在大陆度过了54个春秋,统治中国长达22年,但在权力达到顶峰之时,它却轰然坍塌、黯然离去,彻底退出了中国大陆的政治舞台。试想,一个统一了全国、拥有最强大武装,且在抗战胜利后赢取了大量民心和声誉的国民党,为何在中共的人民战争面前迅速落败呢?为何人民战争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国民党又为何如秋叶飘零,败落得如此彻底?
期刊
考文垂悲歌  1940年11月14日傍晚7点05分,英国中部城市考文垂上空忽然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此时,英国皇家空军与纳粹空军在不列颠上空已激战整整三个月,英伦三岛上包括首都伦敦在内的许多城市,都遭到了频繁的空袭,响起防空警报并不令人意外。但奇怪的是,此前总是能早早预警空袭的英国本土防空体系,这次并未及时疏散军民及城市工业。  于是,在防空警报拉响时,考文垂的居民丝毫未能觉察即将逼近的厄运,他们
期刊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开会的书,而且讲述的还是普通村民如何开会。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从书名就知道,它与民主有关,也就是说,因为开会使民主变得可以操作了。  开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那些生活在基层、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远离城市生活的老百姓难道可以把开会和民主这样的宏大目标联系起来?按作者的话说,“看看这个美国人的洋药方,能不能治得了中国农村的土问题”。  其实,人类走向文明就是从开会开始的。从
期刊
瞿秋白惊世骇俗的《多余的话》困扰史学界几十年,甚至迄今仍没有完全透彻的解读。论者基本上已把文本逐段逐句甚至逐字解构分析,众说纷纭,故不赘述。笔者试图仅从篇名切入,以另一个文化视角探索作者深邃的心灵一隅。  《多余的话》,即非《多余的话》,是名《多余的话》。代序“何必说”,即非“何必说”,是名“何必说”。这是根据《金刚经》里著名的正、反、合辩证三段论得来的启迪。《金刚经》共出现三段论25处,比如:“
期刊
笔者近年应玻利维亚和智利有关方面的邀请,对这两个南美国家进行了考察。在我到达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的当晚,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以当地为中心的玻利维亚东部地区动乱,这一不期而遇的情况,使我能在第一时间对该国的经济社会进行观察。离开玻利维亚后,我又赴智利考察。以上的亲身经历和考察引起我对南美经济体制模式的思考,最深的体会是: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应努力寻求社会公正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最佳均衡点。  计划经济体制和“
期刊
伍精华,“文革”前曾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兼副州长。1982年中共十二大后任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兼西藏军区政委。1989年离任后回北京,系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7年在北京病逝。  郑仲兵 ,“文革”中两次入狱,1978年平反,后调中宣部理论局工作。著有《胡耀邦出任中宣部长记略》,主编《胡耀邦年谱资料长编》。  200
期刊
“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  1980年代初,《叶剑英传记》编写组搜集这位政治家诗人的作品,得读作于1954年题为《青岛》的五言律诗:  小楼明一角,深隐绿丛中。  海阔天如盖,山遥岛似熊。  轻波垂钓叟,旭日弄潮童。  忽忆刘亭长,苍凉唱大风。  尾联颇突兀,似与全篇情调不甚谐协,不易理解,编写组遂就教于作者:“刘亭长”是否另有所指?叶剑英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毛主席。”闻者愕然。  这真是一个
期刊
周恩来能诗。最初读到的是1941年1月为“皖南事变”而写的四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据说,这是重庆《新华日报》欲登载抗议文字,遭新闻审查未为允准而开天窗,周恩来激愤之中即兴写下的篇章。真是“愤怒出诗人”,寥寥十六字,称得上沉郁顿挫,慷慨激昂。1977年初,又读到诗人1919年3月东渡日本前夕书赠友人的绝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
期刊
里根政府时的教育部长William Bennett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大学,只有前150所大学值得上。上不了这150所的年轻人,最好的出路是先去工作,或参军,或上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处于穷则思变、必须进行全方位转型的关头了。  【大学文凭过剩的“美国病”】  2007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是世界高等教育的拐点。在这场危机之前,美国的大学以“一流”骄人。四年制的本科,不仅是“美国
期刊
社会主义天生排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注定不能兼容?并非如此。“老欧洲”的“社会主义”和市场就逐渐发展成“一枚欧元硬币的正反两面”。  从市场到福利社会主义,又从福利社会到市场  “老欧洲”国家几乎是清一色的福利型国家,“全民福利”的理念,体现的是社会成员人人平等、优先保障社会公平的原则。  在医保方面,“老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度(NHS),其特点是卫生经费主要来源于税收和社会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