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课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由皮毛到全面,层层提高。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备好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精心设计教具,掌握好实验步骤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充分感知事物,以便了解事物或实验过程,进而得出正确的结果或结论。如教学《植物的果实》一课,要探究“什么是果实”?教师可准备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核桃、梨、苹果、向日葵籽、洋芋、胡萝卜、蕃茄、花生等多种实物,让学生通过分组看、摸、闻等手段来感知,比较各种果实形态的不同特征,即大小、形态、颜色、气味、软硬、味道各不相同。接着引导学生解剖梨、苹果等,启发学生在不同特征的果实中寻找其相似点——有核(种子)。紧接着根据这一共性概括出“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成的”概念。最后训练学生对这一理性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解剖胡萝卜、洋芋,学生很快得出了它们不是果实(因为无种子)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俗语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对于自然课教学来说更为适用。自然课中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直接感知事物的特征。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操作过程,以提高动手操作的准确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操作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然课的兴趣,不断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如教学《水的压力与浮力》,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弹簧秤、勾码、水槽等结构材料,当学生清楚了木片等上浮物体明显受到水的浮力,而对“铁块等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这一问题有疑问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设计实验来检验。学生从教师为他们准备的结构材料中得到启发,会较快地想出:“先用弹簧秤称一下下沉的物体在水外的重量,再称一下下沉物体在水中的重量,看看它的重量有无变化。”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验证,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另外还可将实验延伸到课外实践,如学习了《发霉》、《生锈与防锈》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食物发霉和铁块生锈的过程,然后再自己了解如何防锈和防止食物发霉变质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自然课的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科学奥秘的兴趣,才会更为成功。首先,可以以科学家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如牛顿从落地的苹果,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到天上?是什么力量让苹果落地?由此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蒸气冲起水壶盖,发明蒸汽机。然后可以转入新课,如《燃烧与灭火的奥秘》一课,提问:我们常见的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呢?在什么情况下不燃烧?接着老师划一根火柴,燃烧后放进水里,火柴立刻熄灭了。学生自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此外,可以把探索任务伸展于课外,让学生寻找疑问,如:太阳靠什么发光;自行车靠什么力量保持平衡……由此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科学的探索愿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同时,更应强调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学了水的浮力后,可让学生制作各种小轮船,学了电和磁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去制作小汽车。在发明创造中,要鼓励学生总结经验、互相交流、不断创新。
  
  五、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要让学生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并勇于探索、创造,就要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科学书籍的兴趣,并养成自觉查阅资料以解决疑难的习惯。如要了解自然环境的各种污染,要知道地球、月球的运转规律,以及动植物的各种生活习性等,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电视、查阅相关图书资料,以及上网查寻资料来了解,逐渐使学生热爱科学,自觉学习科学知识。
  
  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然课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还应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让学生说明实验步骤,讲述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成果等。当然在初步阶段,学生的表达欠准确,这就要循序渐进,提示学生有步骤地说明。要建立概念,还必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认识和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哺乳动物》一课中指导学生从猫、牛、猴、狮子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推想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就应充分让学生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其思维过程应是:猫的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牛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猴子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狮子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由此可以推想所有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都有毛,都是胎生、哺乳。只有把这种思维过程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才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果再让学生把这种语言记录下来,还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真正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748106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渭河小学)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策略上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而这一教学形态对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通过自己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近年教学的实践,我提炼出了以下七条课堂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实施策略,现在与同仁们共同
期刊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应让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2004年河北省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有两道关于传感器的选择题,很好地体现了新理念。题目是这样的:  1、用摇控器调换电视机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关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理论贯彻于整个新课改当中,并制定了完善的改革目标,适合儿童素质的发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学氛围宽松、和谐,有利于儿童健康地发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相接近,注重思想性和选择
期刊
【摘要】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笔者根据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扫清了障碍。  【关键词】词汇问题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过好词汇关。然而,英语词汇看起来是那样枯燥乏味,不少学生感到记得慢、忘得快,出力多、收获少,失
期刊
课文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同时也具有多重的意义。儿童对课文本身的学习与接受,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应是封闭的最终结果。故而,课文的学习呈现出动态的、阶段性的特点和规律。我粗浅地认为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读”、“品”、“悟”。    一、“读”    “读”是指儿童刚接触课文内容时的初读。它只是在直观层次上给儿童初步的感受和印象。他们开始接触课文,首先是初步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这时,在他们的主体意
期刊
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和态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或是桥梁。英语学习过程需要人们有愉悦、信心、热情的良好情感;而感伤、灰心、冷漠等消极不良的情感不可能给英语学习带来任何好的效果。如:在考试中,一些平时知识掌握得一般的学生有上佳的表现,一些平时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却考得不怎么样,这除了某些偶然因素外,通常是由于情感品质不同所致。所以教师对教学事业的忠诚,对
期刊
机电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使用不当或电气损坏,造成机械完全不能动作或部分动作不能实现。这时就需要维修人员在充分了解机电设备的结构、动作原理及电气线路原理的基础上,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直至修复。  机电设备的故障有来自电气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机械方面、液压方面或气压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维修实践,着重介绍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分析及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检修时,大体上可以按
期刊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学生英语学习 兴趣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识活动。“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英语想学、乐学。为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
期刊
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做功问题抽象、难懂,此类习题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主题:一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功的联系;二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功代数和的规律。如下例:  例:下列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做功问题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必定做功。  B.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C.作用力、反作用力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D.单纯根据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不能判定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  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