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柴火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外滴水成冰,寒风呼啸。我像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猫咪寻觅着温暖,母亲在厨房唤我过去帮她做饭,我便欢天喜地去了。折断几把细枝条备用,束一团用来引火的树叶或者干草,用打火机点燃塞进柴火灶,然后把细枝条放到火苗上,灶膛里“哔哔剥剥”地燃烧起来。这时候就可以把那些耐烧的木柴放到最上层,火焰越来越旺,烧得我额头发热、眼睛放光,浑身舒坦松爽得如同泡在热水中。
  在冬天,最美好的去处莫过于厨房——有人会说钻被窝岂不更暖和?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白天钻进被窝里,每次都是越躺越冷,也许因为我好动,被衾捂不严实;也许因为我小小的身躯产生不了多少热量,用了多年的棉被也爱莫能助。而烧火取暖最直接,效果最快。由柴火引燃的火光照亮了我的额头,也照亮了原本阴暗的厨房,整个厨房仿佛一朵硕大、明亮、红艳的花朵正在怒放。不需多久,那些熊熊燃烧的火焰,那种穿透肌肤的火热不由得让我的血液快速奔跑起来。我的心情在不停地冒泡,升腾、爆裂,再升腾,其中的快乐与满足一直延续到母亲做好饭菜,解下围裙。
  我一直喜欢烧火,即使身上飘落了烟灰,额头抹了烟炱,好似在画脸谱,也没有关系,一个孩子让人感觉滑稽有趣并不丢人。
  亲手将柴火点燃,会有一种喜悦、虔诚、自豪、充实乃至热忱相互交织着的情绪,自胸膛弥漫开来,随着火势的加大而变得浓重蓬勃。我从容地烧着柴火,不说话,眼睛凝视着火焰,为它跃动的赤红而兴奋不已,为它非凡的光热而浮想联翩。火光照着我,我比任何时候都要神采奕奕,我的眼睛里有火,我的胸膛中有火,火驱走了我身体上的寒冷,也赐予我热血沸腾的力量。
  母亲在我面前忙碌着做饭炒菜,我感到踏实安宁。当饭菜的香味熏染厨房、游走鼻息,其中有我的功劳,更有柴火焚烧的奉献。火熄了,铁篦子上的灰烬也慢慢变凉,我默默地站起身,即使此刻屋外大雪纷飞、天色暝暗,我也知道自己是一个刚被柴火赐福过的孩子。
  在厨房里烧火会减少一些生活的迷茫,亲近乡下柴火也会减少一些人生的忧伤。这里应该就是尘俗生活的核心吧,灶膛里熊熊燃烧的柴火也是寒冷人生的希望吧。小时候我会把烧火当成一个快乐的游戏,长大后我则把烧火当成融入生活的一个仪式、一个纪念。人生的风会把我吹得僵硬,它的阴影也会把我的额头变暗,我默默地坐下来,引火烧火,或笃定凝神,或沸腾遐思,让火擦亮我的额眉,让光与热吻在那里,印在那里,留在那里。
  乡下的原野,遍地都是用来烧火做饭的杂草柴薪,从结缕草到荆棘,从灌木到青冈栎,哪怕是皂荚树上尖锐骇人的天钉,都可以在晒干以后集拢到厨房,交给引火时最初的那一束小火苗。粗硬的柴木用锯子锯断,笨重的树桩用斧头劈开,纠缠不休的乱草藤蔓,干脆用铡刀“快刀斩乱麻”,等它们被送入柴火灶,最后无一不变成或灰或白的草木灰,撒到田地菜畦里,又可以肥沃泥土,滋养庄稼。
  我喜欢烧火,也时常留意从铁篦子上漏下的草木灰。从星星之火到熊熊烈火,再到难以分辨的草木灰,这个过程总是让我沉吟忘言。熄火以后,我会在灶前多坐一会儿,等母亲洗了手、擦了汗,收拾好餐具,厨房里的烟尘也飘散了,才站起身招呼家人吃饭。有时候,灶膛里剩留着红红的火炭,我和弟弟们会煨一个红薯或者土豆,等扒开松软的草木灰,烧烤出来的果实香味扑鼻而来,不由令人陶醉忘忧。
  村子里有人用煤球炉熬粥煮肉,有人用煤油做一些简便的“小灶”,我都不羡慕,因为它们失去了乡下柴火的乐趣。不过后来,我帮助母亲烧火做饭的机会越来越少,家里添置了液化气灶、电磁炉,烹饪起来既便捷又环保。我却感到厨房里的母亲很孤单,等她准备用老灶台做饭时,不用她喊,我便会像小时候那样欢天喜地地坐下来引火烧火。我看了看电磁炉,心想它多像一本永远拆不了封的书啊,还有厨房外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是只能用乡下柴火燃烧出来的乡愁和诗。
  孙君飞: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至今发表诗歌、散文、童话、杂文、小小说1600余篇(首)。
  编辑 閆清
其他文献
亲爱的宝贝:  2035年的你已经21岁了,从幼儿园爱哭鼻子的小女生变成了落落大方的青年大学生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造就新青年。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期待你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2020年,我们国家已经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实现2035年的远景蓝图奠定了基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
期刊
在江边生活的时间久了,我发现长江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有时候觉得她是宽厚的,但她却不依不饶,横冲直撞。有时候觉得她锋芒毕露,但她又凝声静气的,内敛安分得叫人感慨。她是性情中人,该笑则笑,该哭则哭,不遮不掩。这种人善良、直率、不拐弯。我喜欢这种人,当然也好喜欢长江。  我家住在长江边上,对岸是镇江的扬中市。我是喝甘甜的江水长大的。每当月圆月缺,潮涨潮落,家门前的小河就随大江的波浪起伏进退。  夏天和
期刊
1  秋末时节,来到淮阴。访黄河故道,看御河码头,走运河两岸,望淮河奔流。还到了漂母坟前,枚乘故里,与淮阴侯有关的一些所谓文物设施,古老而年轻的淮阴,处处是水的环绕,到处有古的痕迹,即使是短暂停留的居住地门前的大道,也唤作水渡口大街。淮阴说淮,说水,说古来人物,实在是最为相宜的地方了。意绪纷纷,人物多多,我想到了若干与运河有关的人物与文本,诸如韩信、林则徐、李鸿章,还有周恩来。  提到运河,我们会
期刊
1982年的清明,雨花台树木葱郁,小径幽长。鸟儿掠过苍松飞过绿柏,在晨曦中留下声声清脆的鸣叫。一位老人在这苍松与翠柏间,虔诚地栽下了一株树苗。  老先生,我们这儿是不可以随便栽植的。雨花台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走了上前。  同志,我不是随便栽植。我想要栽一株树,一株丁香树。  知道我为什么栽这株丁香树吗?老人的视线掠过松柏望向遥远的天际……  那年那月,东吴大学,琴室里总有一个弹钢琴的姑娘,秀眉丽眼,她
期刊
淮安四水穿城,众湖遍布,被称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里运河更是穿过淮安城的一条重要河流,这条河古称邗沟,俗名里河,因北起淮安,南至扬州,故又称之为淮扬运河也。  自1194年南宋开封留守大将杜充“以水代兵”,开掘黄河大堤,人为地造成黄河夺淮之后,黄河洪水对淮河原有水系产生了巨大的破坏,直接影响了里运河之畅通。明清两朝,为了治理黄河夺淮之巨患,确保里运河航道的正常通行,在淮设立了江南河道总督;为了管
期刊
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他从小住在玄武湖公园里。离家五百多米的职工食堂,每到下午有点心卖,他喜欢吃食堂的糖包子。  父亲说,给你零钱,自己去买吧。以前是父亲去买,现在父亲病了,只能他自己去。  他胆怯。他一直不敢独自出门。  父亲给他出主意,说,胆子要大点,有张嘴走到哪都能回得了家。  父亲一字一句地叮嘱他:出门,左拐,绕过假山,找到两个台阶,上坡,下坡,直走下去就是食堂的大门,左边就是买糖包的窗口。
期刊
在家久了,难免会胡思乱想,搞钱的心思尤其浓烈。  为什么是搞而不是赚呢?  这颇有绿林好汉的豪爽。他们大口吃酒,大口吃肉。吃肉倒不必说,但吃酒总叫人觉得比喝酒平白多了几分气势。一个吃字,暗藏草莽猛汉粗犷的声线和壮硕的肌肉,仿佛在说:“喝是进肚子,吃是进肚子,都是进肚子,为何还要有区别?”这种迎面而来的不羁总是令人神往。同理,搞钱也比赚钱多了几分肆意的态度。  前者牵着钱,后者被钱牵着。  言至此,
期刊
他安静地倚睡在渡口的老木桩旁,小舟松松地系于木桩上,粗糙的绳头握在他的手里。带着青苔味的湿气拂过他的梦,渐起的潮声漫过温润的眼角。天边徘徊着几只候鸟,轻缓地绕过村庄,绕过渡口,绕过溆水两岸的山峦,又绕了回来,似是要和他一起无忧无虑地忘了南方。  1  过了这个夏天,安安就八岁了。  八岁,是可以上学的年纪了,但若里县教育条件不好,安安和爷爷住的这一片地只有一个教书先生,且不教大孩子。安安曾无数次地
期刊
多年以后,我在画展看到一幅风格苍凉的骏马油画时,突然想起了我第一次见到那匹枣红马的黄昏。那一年我十二岁。  一个秋天的傍晚,一辆马车挨近了我家的院子,一个男人下了马车,伸着脖子向院子里张望,直到母亲出来,那人才笑了起来。  我仔细打量着这个看上去有点陌生的男人,他有一张端正的脸,满面风霜。那匹枣红马和他一样,端正而疲惫。一人一马都是经过了长途跋涉的模样。  那是我离家快两年的父亲回来了。那几年,父
期刊
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奔腾而来,在江苏和上海之间的长江口汇入浩瀚大海。滚滚江水孕育了肥沃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孕育了“扬一益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富饶江南,孕育了美丽水乡、经济重镇、人文高地的锦绣江苏。  黄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长江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处于长江下游的江苏,一方面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力量,另一方面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扬,让长江文化“活”起来,让母亲河更显生机勃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