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探索出了“课堂分组教学”新模式,以学生小组内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竞争互动评价”等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践行了“建构主义”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真正实现了“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分组 应用探索
  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施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力地推进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本人在长期的从教过程中,一直潜心探索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我最终发现课堂分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并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真正体现了“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下面我就初中数学课堂分组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做详细的阐述:
  一、实施准备
  1.分组前的调查。在接手一个初中新班级,确定数学课上推行课堂分组教学模式前,要用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谈心、阶段测验等手段来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既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基础,又要了解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领导才能,还要了解与他人的合作态度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为后续学生的科学分组做好充分准备。
  2.科学周密分组。根据前面的調查资料记录,将学生按数学基础、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领导才能、与人合作态度、男女性别比例等综合因素均衡地分成6-7组,每组6人左右。每组设小组长1名,要求数学功底扎实,乐于助人,负责小组内任务安排、学习指导、合作协调等。数学教师召开小组长会议,进行专门培训,帮助他们明确职责,并在全班当面发放由数学教师签名的聘书。每组一般安排两名数学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分组名单确定后,登记成册。每个小组的位置进行固定,每次上课前把座位拼好,每个组员的位置在组内固定,六张课桌拼成长方形,除黑板一方不坐人外,其余三方每方2人。两个后进生面向黑板方坐,两个中等生在靠前方面朝面坐,每个优秀生的身边都有一中等生一后进生,辅导起来很方便。
  二、操作流程
  1.出示教学目标任务。教师刚开始上课时,以PPT或实物投影形式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让每个学生务必明确自己要学习的范围、内容、程度,知道要学会什么、思考哪些问题、完成哪些训练,以这些引导全体学生进行学前准备。
  2.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我们不主张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准备,因为:(1)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有部分同学不能做到事先预习,教师却以为预习完成了,这是一种严重误导,从而使教师后面的教学行为方向发生偏离,影响到教学效益;(3)学生在没有教学目标任务的指引下自主预习,效率低下。
  学生对照出示的教学目标任务,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时间大多控制在15分钟左右。在这期间,教师负责巡视全体学生,了解他们自主学习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一些好的数学思想、做法,并做好记录。
  3.进行组内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结束后,组内成员间就个人的一些困惑、困难进行合作交流、探究释疑,时间大多控制在10分钟左右。在这期间,组长和数学优秀生起到小老师的作用,他们往往担负着解答组员问题的角色。如果他们也解决不了,可以举手向教师示意,向教师或他组请求帮助。这一环节,组长和数学优秀生必须研究透所有的问题,哪怕是向教师或他组请教而来,而且还要能思路清晰地向组员解释,让他们听懂,这大大提高了组长和数学优秀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意识。而组员因向组内请教没有向教师请教那样有太多顾虑,所以问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全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气氛相当热烈。
  4.扎实训练展示成果。组内合作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出示大量相关例题或练习题及思考题,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请学生评讲或回答、板演展示解题过程。在提问学生时,要注意各组人员数量的均衡,便于组间进行评价。在被叫学生展示成果的同时,教师要求其余学生首先对本组成员的成果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正确;其次对他组成员的成果百般挑剔,尽力找茬;最后对所有找出的不完善或错误之处积极思考、想好对策,为即将到来的评价早做准备。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查找展示成果的不足和错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环节时间安排大约12分钟左右。
  5.组内互助组间纠错。展示成果活动结束后,安排5分钟左右时间,针对展示成果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本组成员优先主动进行修改,如果本组无力修改或放弃修改,则可以由他组代为修改,但两种修改方式所获得的评分不同。最后教师要对展示成果进行终极讲评。
  6.注重评价激发竞争。在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如果是组内成员主动请缨,则答对得1分,答错扣1分;如果是被教师点到展示的,则答对得1分,答错扣2分;本组展示成果本组优先修改(只给一次机会),正确不得分,错按原标准扣分;外组主动帮助修改正确的,外组得2分,错误不扣分。这些赋分由教师即时记录在每个小组的汇总表上,并当堂公布本节课总得分。一个月汇总一次,按得分进行排名,第一名将受到表彰,对组内每个成员都发放奖品,奖品上有数学教师的签名和奖励事由。
  7.共性问题探讨释疑。教师将一节课上巡视全体学生后了解到的、记录在案的,也就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一些好的数学思想、做法和盘托出,展示给全班进行交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讨对一些难点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透彻。此时的教师要做好讲评、分析、释疑、归纳等工作。这一环节大约安排3分钟左右。
  三、实施效果
  本人以为,分组教学模式很适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实施多年来,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再也不怕数学了,因为每节课的知识不是教师生硬灌输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自己通过知识建构后获得的,而且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向别人求助。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
  3.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商。他们通过组内合作探究,使自已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互助,学会了深入思考;他们通过组间互动,培养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4.体验了学习成败的过程。他们通过教师的科学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自我的价值、学习的意义,培养了失败后进行及时反思的习惯。
  5.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困生为了不使本组被扣分,学得非常认真主动;优秀生为了让本组多得分,不但自己学得扎实,还主动为组员答疑解惑,随时两眼放光地希望找到他人成果中的错误而获得订正加分机会;本组总分落后时,全组成员自主学习时更加投入,合作时更加高效,探究时更加深入,变压力为动力。
  6.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长期的坚持,这一模式促使全体学生学习能力大幅提高,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而且学生整体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以“质疑”启发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质疑是对某个知识体系的质问,怀疑其现实的客观性、正确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视野,对知识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但总得来说,知识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认识。从这种角度来讲,知识本身是认识,是人们以在长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经验积累为基础,试图从经验库中抽其精华,建构认识结构图谱,对认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有史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实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教师成为授课的辅助客体。这种改变被广泛运用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本文的中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生 主体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领先时代,区别于旧时代的社会现状,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才能使我们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我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不管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有没有价值,都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从敢问、善问过渡到“会问”,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激起学生情感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
期刊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的又一次“断乳期”,因此,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搞好幼小衔接,是我们大班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做好幼儿学习态度方面的准备  首先,帮助孩子理顺对小学的认识。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带领孩子参观小学生的一日学习活动,鼓励孩子与小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参观小学生的成绩展,或通过听大哥哥大姐姐讲小学的学习故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以新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材料来源,开发和利用课堂内外、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养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发兴趣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越小开始培养越能养成习惯。它能做到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现如今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存在什么问题呢?文章从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四个方面。  关键词: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 有效 一年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