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它讲究互动性。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社会文化传递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传授学生体育文化;从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正是基于此,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互动素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互动 寓教于乐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互动的深层次分析
  “互动”一词的概念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中是不尽相同的,在综合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把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理解如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指的是师生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为传递中学体育知识信息、沟通情感及交换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性的互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同时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即指在学校这一社会组织中,它是师生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境中相互交流信息情感、反馈意见和共享信息的一种人际沟通活动。具体说来,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意思:
  1.中学体育教学中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由于互动的本质属性在于主体性,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所以在互动的过程中,互动双方要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流与行为上的互动。
  2.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是特定的,它必须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情境中去实现人际互动。离开了特定的互动情境,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殊性等于空谈。
  3.实现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必面须借助于一些特定的符号系统,比如运动技术概念或术语、动作、体势等,以这些为中介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包括动作和形体语言等)两种形式去实现的。
  4.中学体育知识(包括技术技能等)中的信息、情感、态度、意见等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容。只有通过这些内容,才能让师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变化,促使师生间彼此了解、交互作用,从而形成共同的观点和认识,进而达到师生间的人际沟通,最终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认知活动、情意活动的协调,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才有所保证,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互动教学的意义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社会成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必须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地去参与社会的各类活动,为迎接各种挑战,解决面对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充分的合作和竞争。因此,竞争和合作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遍行为与现象,能否与他人合作,善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都成了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体育运动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竞争性,而我们知道,在学校内体育教学和运动的竞争性强调的是具有教育意义上的竞争,也即合作性竞争,这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竞争,也是有益于合作的社会意义上的竞争。这就需要通过某种实践活动,借助人与人互动的形式,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不同结果的经历体验,以及共同分享胜利成果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关系去进行有目的的培养,改变这种劣势。体育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这种人与人的互动在体育活动中好像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通过运动中彼此行为的协同一致、协调关系,让学生认识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意义。比如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赛、一组游戏,若同伴间没有彼此的合作,没有力争第一的竞争,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行为,无疑将会渗透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因此,我们说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一方面是体育教学活动参与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培养和发展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竞争意识和能力。比如,通过小足球等集体性项目比赛,怎么样围绕实现小集体的胜利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要取得一场比赛的胜利,除了个人体能、技术技能水平的努力发挥,还主要得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协同配合才能实现。假如同伴不小心出现失误,也一定要相互谅解,鼓励和支持对方,而不是相互埋怨、指责。如此一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反之,同学间如果不互动或互动活动较少,彼此封闭,怀有戒心,那么矛盾和误会就无法得到解决甚至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开展集体活动,往往会出现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结果,集体任务很难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如意。就一般而言,互动的调节功能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集体成员彼此之间的情感协调,使大家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二是相互之间行动的协调,使其相互理解并达成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互动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借助于互动来认识或证实自己的能力,并把它表现出来的过程。与此同时,它也是我们通过人际互动去影响和支配他人的思想观念、行为的一种过程。由此可见,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意义可谓深远。
其他文献
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和成长的迫切需要,其中初三学生在中考考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人生第一次大型考试,也将为今后人生之路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当前初三学生考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考前学习压力大。由于初三后期考试密集,学生总是担心考试会失败,会遭受来自教
期刊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预习,实际上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
期刊
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德育始终被放在培养合格人才、高素质人才的首位,是由其特殊的作用所决定的。韩愈有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论而有“道”、行而有德。  一、德育教育应该因人而异,依据人的内质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记得上届
期刊
我担任中职2001级计算机班班主任以来,总有些让人无法释怀的回忆。难忘2003年教师节那天早晨,我班的学生们拥堵在我家狭窄的楼道口,学生们齐刷刷响亮地喊道:“祝班主任节日快乐”!接着我开始手忙脚乱地接過学生们递来的礼物,两张记载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和祝福音乐卡,一簇灿烂盛开的鲜花,一幅恬静女子的画像,一尊美女的雕塑,一本精美的相册,一瓶装载365个祝福的塑料星星。平生第一次收到那么多的礼物,我激动得不
期刊
知识经济对人的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绝对不是降低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知识经济要求劳动者的行动要符合人类社会进步,要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生活准则。高新技术具有两面性,可以利用高新技术造福人类,也可利用高新技术危害社会,电脑病毒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危害社会的一个典型实例。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但教学活动无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语课堂 自主 有效  英语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掌握美妙的技巧,投入真挚强烈的情感,时刻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合适情境,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英语应该成为学生容
期刊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关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  经过这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对如何加强单亲家庭小学生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心交心,多点赏识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
期刊
中职语文教材(倪文锦 于黔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所选篇目在正文前都有课前提示,教材针对不同教学要求标注为“课文导读”、“选读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内容的编排体现了编者对文本的解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这些学习指南的要求,这有利于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前提示就其特点归纳,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简介选文背景,帮助理解
期刊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这个学期我接了一个新班级。班里有个学生叫赵清,他自制力差,不守纪,难管教,常惹事,还能“忽悠”班里一大批调皮男生跟风而上。沉着脸进教室,吼一嗓子让教室安静下来,三下五除二地判着官司……烦躁的心态,忙碌的工作,成了压在我心头的重负。  一天,偶然读到了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各地要大力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国务院公布的《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多年来,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积极推行“寄宿制工程”建设,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寄宿制工程”的实施,对扩大“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