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记忆与故事的拼接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约有150平方米的精室雅舍里,光茶桌就摆了四五张,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茶人茶客聚在这里,喝茶、论茶、交流学习。而雅茗居的主人总能拿出令你兴奋不已的各种好茶让大家开怀畅饮。从珍藏几十年的老茶,到刚收回来的应季新茶,有“晒了太阳晒月亮”的野生古法普洱茶,更有叫不上名堂的野茶、粗茶,以及主人自己焙火精制的私家茶等等,虽然算不上什么稀世珍品,却每一样都透着主人对茶的理解,对健康的理念。
  这是晨歌暮曲初次到访雅茗居时的描述。“雅茗居”有两个,晨歌暮曲先结识的是一个名为“雅茗居”的茶友论坛,而另一个是“雅茗居”论坛的主人在现实中开设的私人茶室。论坛上的茶友们对茶室“雅茗居”的评价很高,称其为“茶人茶友雅集的会所,也是各地茶友在福州的欢乐驿站”。
  先不论两个“雅茗居”的诞生先后,也不论究竟有多少茶友雅集于这间会所,光冲着开篇的那段描写,我就决意要上雅茗居饱茶一次。
  
  雅茗居印象
   
  见到雅茗居前先见到云萱。云萱是雅茗居主人的网名,茶友们相聚时,也习惯称他“云萱”。初见云萱,感觉他像云游归来的隐士,中规中矩的深色着装,蓄着蓬松的长发和浓密的胡须,更是增添了几分仙风道骨。他的言谈举止,很是内敛沉稳。不轻易开口主动攀谈,一旦聊到话题上,他总能有一番精妙的见解。
  跟随着云萱,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雅茗居,这里的确是一处特别的天地。雅茗居里的主角是配套的精致茶桌椅,为了同时能接待数十个茶友,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要摆设三四套桌椅,这些桌椅都按照一定的距离被巧妙地隔开了,让三五成群的茶友能在这私人茶所中享有相互独立的空间。雅茗居里的配角很多,最有分量的配角算是绿色植物了。大厅的右边,用一排小木桩靠着墙围出一条狭长的空间,空间里摆放着高高低低的绿色植物,虽有些显得参差不齐,却应了私人茶居的随性、休闲甚至有些懒散的元素,让人看着舒服,再配合着用蓝灰色的鹅卵石铺就的“小石路”,就是一处幽深的林阴小径。
  雅茗居里还摆设着四五个造型大小不一的多宝阁,多宝阁的格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茶器和茶友们赠予的特色物品。其中有一把用古钱币拼接成的“青泉古剑”是一位西安的茶友送的,还有一尊铜铸的金色舍利塔是茶友从网上淘来的,这尊舍利塔共有四层,每层里都放着宝贝,听云萱介绍,塔底放着经书。塔尖盘坐着一尊佛像。
  雅茗居的墙上挂着数十幅墨宝,有茶诗、茶画、佛画等,据说都是茶友为雅茗居而自作自画的。有一面墙让人又看到了绿色,那是并排着的二十来幅茶山风景图片,这些图片大小一致,都被精心装裱起来,每张图片上还配有摄影者的茶诗解说,细细品阅,仿佛经历了一番美妙的茶山之旅。
  
  雅茗居设计理念
  
  云董好结交天下茶友,这间雅茗居就是为各地茶友而设。云董说,他的朋友很多,而且多数是茶友,他和茶友们常常聚在一起喝茶和交流心得,雅茗居就成为茶客们的云集地。
  雅茗居的所有设计和布局都是云萱一手包办。他喜欢绿色植物,绿色的有生命力的事物能让人安心与沉静,带给茶友亲切舒适的感觉。的确,雅茗居中除了大厅右边集中着很多植物,边角空白的地方也少不了绿色植物的装点。房间四处无不透着生机与活力。在雅茗居里。看不到流行的壁柜壁橱,云萱坦言自己更偏爱去置办一些现成的茶柜和多宝阁,可以随意挪动,随兴摆放。
  佛像与禅画也是雅茗居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云董说,他崇尚佛教文化,在品茶的过程中慢慢体味禅理也是一种修行。人在喝茶之初。是用基本器官眼耳舌鼻去品味和感受,之后是身体。最后是用意念。这也就达到了品茶的最高境界。
  
  后记
  
  走出雅茗居,思绪有点被放空的感觉。雅茗居的那扇门仿佛隔开了一个茶里与茶外的时空,从有茶到无茶,多少有些许失落感。本想茶居里无非就是茶桌、茶椅、茶器这些生硬的物什,而雅茗居里那些绿色的活物、有故事的玩意儿、画册般的茶山照片都是有生命力的,它们会呼吸,有重量,人类的介入,反倒是为了衬托它们,因为在刚走进雅茗居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忘记了喝茶,只想着去找它们对话,去认识它们。
  云董说雅茗居接待过很多很多茶友,最多的时候一天同一时间有30多个茶友聚在这里,我觉得也难怪。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个雅茗居,都觉得它不能算云萱一个人的,像那把“青泉古剑”、金色的舍利塔、墙上的字画,还有那满目绿意的茶山采风照。都是茶友在雅茗居里留下的记忆与故事,久而久之,它们成了雅茗居的一部分,而它们的主人也成了雅茗居的一份子。
其他文献
有人说过“茗事之为雅,情与趣则缺一不可”。佳茗还需佳器衬,陆羽《茶经》记载的茶器物什就有28种之多,陆羽非常重视茶器,还亲自设计了风炉;宋代爱茶人苏轼也很重视茶器,并自制了提梁壶,寻水煮茶,自烹自吟: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  但今天,我们喝茶爱茶,把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茶上,却对炭火与茶釜(煮水器)等茶器不很在意,茶器的概念简单到只有盖碗和紫砂壶。风炉提壶,寻水烹茶的日子似乎变得那么遥不可及
期刊
就茶界来说,全国茶馆最多的城市,成都应是首户。而茶馆里,品饮变化较快的,应是上海。何也?因为上海从旧时开始,就是一个新新世界,“租界”的西方品饮文化从旧时起,就不断地冲击着比较传统的中式品饮文化。如果说。上世纪初的上海滩咖啡飘香,代表着那时的西方品饮文化对中式品饮文化的冲击,那么,新世纪初的茶咖,是这个冲击的继续。说准确点。是国人改良了西方品饮文化为中用。把咖茶改成了茶咖。  所谓茶咖。就是往茶里
期刊
佛学院,本是个紧张又严肃的地方。闲暇是没有的,而禅堂的“用功”,也不是人人皆可“心空及第”的。为了调节紧张严肃的情绪和难得要领的“用功”。我决定用“禅茶”了,取之于茶用之于道。教务处被征用了。先是乒乒乓乓地打扫了一番。又摆些花儿,又在对面屋内的电脑上备了茶乐《听壶》,加上茶道必备的法器:引罄、香炉、止静牌,正儿八经的一场佛事。一切准备就绪,饮茶就在这一独门小院中正式演绎了。  小门的铁栅上挂了个大
期刊
就饮品而言,大体上在西方,咖啡是人生的重要组成;在东方。自然就非茶莫属。一般人对咖啡的想象,多半是浪漫温馨,是灵感的泉源,充满人文色彩。那茶呢?除了具实用性的解渴消暑、提神醒脑之外,亦可作为消除烦恼、澄清思绪、怡情养性的饮品。显然,茶的世界比咖啡国度更为宽广。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体现于茶席布置或茶席设计上,亦逐渐在实用性之余,开始讲究并融入更多的人文、艺术审美情趣。其中,将饮茶活动置于自然或类自
期刊
公元2008年3月11日13时。我国著名茶文化学者凯亚先生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里悄无声息地走了,享年79岁。  家人取出凯亚的遗嘱,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不设灵堂,不搞发布,不举行遗体告别”之类文字,以及他死后“把骨灰撒在雨花台和中山陵的茶园里,福建武夷山的茶园里”等等字眼。另外,还有前几天交给妻子未完成的有关《中日茶文化交流史》读评系列文章清样……当时在场的医生和所有人眼睛都红了,一位医生
期刊
有人收藏字画,还有人收藏鞋袜,我喜欢收藏云南茶。  收藏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东西本身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如限量版鞋袜和绝版书籍;一种是收藏者只为自己喜欢。我朋友小兰。集数千枚纽扣于一柜,开柜即见五彩缤纷,大小各异如千眼观音。  云南是个茶之宝地。我经常在红土地行走,免不了结识几位茶农,攀爬几座茶山,品饮一些或浓郁或寡淡的茶汤。如此寒来暑往,积累了些许经验——平时眼神迷惘如僧入定,一旦看到某种
期刊
鼓浪屿,一个浪漫的小岛。此次去发现小岛上多了好几家咖啡屋,名字都很美,很现代,像娜雅,像hi天堂,和小岛上一座座欧式风格的建筑搭在一起,很精致,让人流连。不过,去过鼓浪屿的人也一定都不会忘记,从轮渡下船后沿着海边的鹿礁路慢慢地散步,快到尽头的117号——鼓浪屿上唯一的一家茶馆——老至诚茶膳坊。  套用时下几个比较通俗的词汇形容这座别墅式的小店——古色古香、别具特色。大门上的红木牌匾应该算是如今鼓浪
期刊
茶艺,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品饮之艺。注重茶品、水品、备器、冲泡技术、茶侣、环境的布置、服装音乐的设计等,以美好的形式呈现一种主题或民族风情,是一种动态的生活艺术表现过程。  佛茶茶艺要表现的是佛教文化。由于佛教文化广博无涯,因此要有选择地去突出呈现一个主题。普陀山被列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且一直被奉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千百年来,凝聚了极其丰富的观音文化。传说观音慈悲为怀,随种种缘,现种种身,说种种法
期刊
2007年底,《现代快报》一篇题为《考古专家:根本没有供春壶》的文章引起了紫砂业界对紫砂壶起源问题的关注。而《中新江苏网》一篇关于南京博物院经过3年考证,确认中国最早的紫砂壶就是吴经太监亩出土的一把提梁壶的文章,更是把有关紫砂壶起源问题的争议推向了高峰。  供春壶是子虚乌有的传说?  供春是否确有其人?  有关供春壶的争议在紫砂界和众多壶友当中持续升温,至今依旧没有定论。著名的紫砂文化研究学者韩其
期刊
每年新茶快上市时,总有些媒体报道“新茶不宜急饮”、“当心春茶醉人”、“谨防新茶醉人”、“喝新鲜的茶叶要慎重”等。提出像这种贮存时间短、不足一个月的新茶不宜马上饮用的观点,其理由是:“新茶由于贮存期短。茶中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等物质含量较高,这些物质对人体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喝新茶。容易引起胃痛、腹泻等症状。”或是“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生物碱等物质,这些物质易使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