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底线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新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学科,教师要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方法。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突显出实验教学的地位,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底线”,这是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出的观点。《科学》作为新课程改革而设置的一门新学科,完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又是用于提高儿童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也就是说当代的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知识,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不断增强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热爱科学[2]。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我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启发:
  一、科学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知识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应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而在以科学实验为主的科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单一乏味的死记硬背了,而是在科学实验中获取知识并使知识得以提高升华。这不仅加强了学生识记科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在科教版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究,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食盐、味精、沙子、面粉等在水中是否溶解,并得到结论,食盐、味精等可溶解在水中,而沙子、面粉等不能溶解在水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并且学会了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在生活中知道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去探知物质是否可以溶解在水中,这样就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升华。
  科学实验课是研究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学生学好了科学实验,再用学科学实验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任何科目,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潜能
  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而特殊的位置,科学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做科学” [3]。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是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
  小学生的智力是一个正在不断开发的阶段,有着无限的潜能。语文、数学虽能给学生构造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却无法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更多的是一种传授记忆的过程,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智慧潜能的激发。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而不是一门单独的知识传授学科。在科学教学中,所有的科学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经历“发现问题——讨论研究——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这在无形中就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科学习惯,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浮力》这一课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何测量泡沫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并得出各自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有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滑轮固定于水槽底部,再用细线通过滑轮把弹簧测力计与泡沬连接在一起,并将泡沬拉入水中,结果失败了,是因为橡皮泥不能将滑轮固定在水槽底部。失败的小组认真思考失败的原因,并积极探讨是否有其它的方法。最后有的小组建议用手将滑轮固定于水底,这样做虽然不太方便,但却解决了问题,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升华。科学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激发,因此,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智慧潜能被不断挖掘的过程。
  三、亲身经历实验,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改后教材给老师的选择余地和学生自主的余地大了,这就需要教师深刻领会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以知识为本的旧观念,努力发掘教材的教育价值,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并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科教版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这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一些用纸制作的物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纸呢?有什么办法?”于是就会出现“撕、刮、水泡”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学生的方法一一去探究实验;在“区别纸与塑料”这一活动时,拿出两块表面上看极像的塑料和纸,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两种材料各是什么?”然后讨论“你有什么办法识别哪块是塑料,哪块是纸?”。有的学生会说用火烧,有的学生会说用水浸泡,还有学生的会说撕撕看……接着,可以让学生按各自的办法进行活动,得出结论,科学地区别纸与塑料,即紙具有吸水性强、易撕碎等特点,而塑料基本上不吸水且柔韧性好。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
  四、激励学生参与,健全学生个性
  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课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渠道。良好的实验教学情景,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健康个性得以充分显现。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完善心理结构,使个性健康全面发展[6-7]。
  如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看到在水槽中泡沫浮在水面上,石块沉入水中时,对教师提出的“石块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这一问题引起了争论和竞争,有的同学说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有的同学说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通过之后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下沉的石块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从这一争论中可以看出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促进不断积极进取的个性发展。又如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个疑问,“是否所有溶有物质的水都能使马铃薯浮起”。同学们根据这个疑问,分小组着手实验,最终发现,只有在水中加入的可溶性物质的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马铃薯浮在水面上,并且在水中加入的可溶性物质不同,所须的质量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实验教学情境、充分开设探究实验、提供让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从而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个性。
  科学课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科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科学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底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 27.
  [2] 顾凡凡.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薄弱的原因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10-11-15:37-38.
  [3] 余翔.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构想.教研,2010.10:83-84.
  [4] 胡伟.科学探究既要有激情,更要讲究方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5] 石建波.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点思考.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0,24(5).
  [6] 吕敏、刘颜.中小学整体政策和个性发展,课程·教材·教法1995(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备、教、学、思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是学。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习作个性化是写作的较高境界,要想让学生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放开手脚,启发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写,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关键词】新课改;习作教学;学生互评;命题作文;自主写作;创意表达;自主拟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  一、习作教学的性质
期刊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理念,提高业务水平,立足于新的实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充斥所有社会领域的现状时,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所以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组织和操作教学工作,就是一项很好的创新尝试。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为教学服务。当然多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来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新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实质,结合本人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兴趣教学,作出以下三点不成熟的概括,以供教育同行们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作个共同探讨吧!  一、导入新颖  把导入当作教学的突破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因而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对教师在教学中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挥等方面的文章较多,但对师爱在教学中的效应的探讨与研究文章较少,尤其在体育教学中更是廖廖无几。因此,从师爱在教师的言行和形象、学生能力的形成、体育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中等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师爱;体育教学;效应  前言:  随
期刊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新课改的今天,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在语文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当学生的阅读个性化了,只有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真自主、真感悟、真体验了,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一、真自主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过去30年儿童早期词汇名词优势研究的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的理论模型。早期研究主要从言语输入、场景、语言类型等方面考察单语儿童是否在早期词汇获得的过程中表现出名词优势。近几年该领域里新的研究趋势开始关注双语儿童。最后文章指出,如何将名、动词优势理论进行跨语言研究是以后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早期词汇;名词优势;述评  【Abstract】This paper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化学课程实施的计划之中,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媒体资源、社会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课程资源;化学教学;课堂教学  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益与成败。在农村普通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不够、忽视师生间的交互性和课堂的生成性等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而灵活运用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语设计;教学艺术  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凭借传统教学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进入课堂后,迅速成为广大教师乐衷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因不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而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师生角色异化等问题却也随之越来越成为共性问题。此外,多媒体课堂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作“秀”、本末倒置等教师人为制造的不当之处。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要从思想方面认清它的本质,要从技术方面制作出精良的课件,要符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