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冠”疫情为例,对比中外媒体的不同报道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危机发生后,媒体的不当报道使公众陷入更大的恐慌,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本文以西方部分媒体对“新冠”疫情的报道对比为例,阐释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部分西方媒体带着偏见和刻板印象,报道夸张失实,甚至扭曲事实。而在报道国际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不准确、带有误导性的标题或内容,都会引发公众的不安,产生恐惧,对国际公共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削弱应对疫情的正常措施。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冠肺炎”;报道;失实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西方媒体对其高度关注,报道数量远远超过2018年埃博拉病毒。据《时代》杂志调查显示,2020年1月,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第一个月,提到“冠状病毒”一词的英文新闻报道达4.1万多篇,其中,近1.9万篇报道的标题中出现该词。相比之下,2018年8月,即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埃博拉疫情的第一个月,有1800篇英文新闻报道提到了“埃博拉病毒”一词,700条新闻标题中出现了该病毒名称。
  西方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恐惧是突出主题之一。在这个充斥虚假信息、假新闻和阴谋论的时代,面对报道对象的种种不确定性,耸人听闻、令人担忧的内容通过网络渠道快速传播,造成了所谓“信息疫情”。这类信息的传播极有可能在放大公众焦虑的同时,降低权威机构发布的真实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力。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瓦尔·约恩森的研究表明,恐惧情绪在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报道中非常明显。2020年1月12日至2月13日,英文报纸媒体在这一个月中共发布9387篇关于此次疫情的报道,其中,1066篇提到了“恐惧”“害怕”或其他类似词语。事实上,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该缓和恐惧,让受众安心。报道中的恐惧情绪和内容只会让受众感到恐慌,恐慌则会引发更多非理性行为。比如,在网上传播谣言,甚至将疫情的暴发归咎于特定群体。
  一、西方一些主流新闻媒体对于新冠疫情的报道
  (一)大肆宣传炒作疫情的严重性
  根据对1月6日至2月3日美国Newsweek网站有關“新冠”事件的报道进行检索,在报道疫情进展时,该网站较多地使用了“spike”“exponentially”“enormous”这些关键词。相比较而言,China Daily使用的关键词“increase”“climb to”“bring the number to”“total”等则显得更为客观和中性。在英语中,单词“exponentially”有指数式增长的含义,用来形容确诊病例上升的人数显然不合适,非常容易引起民众的恐慌。而China Daily网站在用词上的规范则可以帮助人们理性正确地看待事件的进展。
  2020年2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时,封面用的却是一颗戴着口罩的地球,口罩上印着中国五星红旗,标题上写着“情况会有多糟?”(How badwill it get?)。这期杂志一出,立即引发争议,许多网民在《经济学人》网站上留言,批评该封面隐含种族歧视。
  (二)夸大病毒的危险和其传播带来的后果
  检索1月6日至2月3日美国Newsweek网站有关“新冠”事件的报道,笔者发现“spread”一词用来形容病毒和恐慌的传播时,被使用了超过200次,平均每篇报道中提及将近4次,而且大多数是作为动词使用,和另一个较多使用的短语“pass around”一样,这里的“spread”侧重于病毒“到处传播”,容易给人负面印象,造成恐慌。相比较而言,China Daily中大量使用的“spread”一词几乎都以名词形式出现,并且往往搭配“curb”“control”“contain”这些词,以显示中国政府在控制疫情传播方面做出的努力。
  (三)刻意强调各国“恐华”行为
  由于新冠疫情爆发最初是在中国境内,各国媒体在报道中将疫情政治化,从新冠报道标题中的“China virus” “WuhanCoronavirus”,称 武 汉 为“virus city”“ghost city”;再到华尔街日报2月4日刊登的《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明镜周刊2020 年第 6 期封面图片题为“新冠病毒—中国制造”(Coro-na-virus Made in China),都直接用“中国病毒”这样的字眼来指代新冠病毒。
  西方媒体还在报道中不断提及世界各国的反华情绪,当地的华人华裔甚至亚裔受到辱骂和袭击。外媒引用某些公共卫生专家的言论来合理化这种“恐华”情绪,斯坦福大学舒思深亚太研究中心亚洲卫生政策项目主任 KarenEggleston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试图与潜在的致病原因保持距离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尤其是在没有已知治愈方法的情况下”(纽约时报,1月30 日)。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为了遏制病毒的传播对数千万人实施了禁闭,是促使其他国家的政府反应过度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报道失实,表现出的疫情期间对我国的敌对与歧视的具体实例:
  (1)The government is very busy but not effective. The social forces aren’t being utilized because they can only stand on the sideline, watching anxiously. (2020-02-18)
  例(1)通过使用由“because”引导的分句对社会 力量没有在疫情应对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作出解释。《纽约时报》认为,这是中国没有整合多方力量来共同抗疫造成的。然而事实上,在中国,包括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社区群干等在内的社会力量都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则报道的解释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上,与事实完全相悖,其目的是污蔑中国采取了不合理的抗疫举措。   (2)The urgent, seemingly improvised steps come amid a worsening humanitarian crisis in Wuhan, one exacerbated by tactics that have left this city of 11 million with a death rate from the coronavirus of 4.1 percent as of Thursday — staggeringly higher than the rest of the country’s rate of 0.17 percent.(2020-02-06)
  例(2)中,“worsening”“exacerbated”“crisis”“stag geringly”等都属于具有负面评价意义的词汇。《纽约时报》完全忽视了中国在抗击疫情中所取得的积极进展与明显成效,不加掩饰地表达了其对中国抗疫情况的负面评价,如武汉的防疫措施是“seemingly improvised(临时凑合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exacerbated(不断恶化的)”的“humanitarian crisis(人道危机)”。
  (四)对中国做出努力方面的报道不足
  在形容中国政府如何与疫情做斗争时,Newsweek使用的词是“struggle”,而China Daily则使用了“fight”。相比较“fight”的坚决,“struggle”让人感觉无力,有挣扎的意味。
  二、新闻媒体应该努力向公众提供最准确、及时、有用、有意义的信息
  在这次疫情报道中,China Daily网站除了大力报道疫情的防控、各方援助等鼓舞人心的新聞外,还配发了不少评论并且引入了国际声音,以正确地引导舆论。统计显示,1月29日至2月3日,疫情进入暴发期的6天内,China Daily网站共发表评论共18篇,平均每天3篇。18篇言论中,70%为中立,30%为正面。此外,ChinaDaily网站还通过来自WHO、EU、UN、UNWTO以及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对中国的支持和肯定来鼓舞士气,甚至邀请了在中国,尤其是在武汉的外国人撰文,写出他们在疫情中的所见所闻,由此来解除谣言。此外,China Daily网站对此次“新冠”疫情报道中,还出现了不少充满人情味的作品。比如,“95后”警察推迟婚礼投身防控一线、一线医生被女儿视频感动、小学生写医生妈妈感人泪下等。
  总体来看,在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时,西方新闻媒体遵循着一种隐性偏见的模式。“隐性偏见”一词多用来描述人们无意识的反应和想法,这些反应和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的、自身所拥有的某种信念或偏见。对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讲,解决这种偏见的办法是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这意味着新闻媒体在任何情况下所做的选择都应深思熟虑。特别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恐惧和不确定性交织,极易为各种偏见和刻板印象埋下种子。新闻媒体更应该努力向公众提供最准确、及时、有用、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出现另一种可能造成伤害的刻板印象。在报道国际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不准确、带有误导性的标题或内容,都会引发公众的不安,产生恐惧,对国际公共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削弱应对疫情的正常措施。因此,公共卫生健康专家也应与媒体积极合作,帮助记者、编辑了解哪些信息已知,哪些信息未知。利用有效的信息传播降低不当行为带来的管控风险,同时,也帮助受众及时识别各类虚假信息,遏止针对某一群体或社区的种族歧视。
  三、结语
  本文从中外媒体对新冠肺炎的报道出发,通过收集和整理中外主流媒体报道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语料,从词汇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西方主流媒体对这次事件报道的信息呈现与主观色彩。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面对当前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要做的,不是扭曲放大病毒的危险,致使恐惧成为另一种公害,而是公开透明地报道疫情以及防控工作的进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信息公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果运用得当,媒体不仅不会带来恐慌,反而能成为预防疾病传播的一个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朱名佳.“新冠”疫情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呈现[J].新闻杂谭,2020.
  [2] 黄健钧.《费加罗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呈现与主观色彩辨析[J].科学咨询,2020(23).
  [3] 高金萍,许涌斌.彼岸的声音:西方六国主流媒体新冠肺炎舆情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0(05).
  [4] 王玉.试析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20(07).
  [5] 张建中.恐惧与歧视:西方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分析[J].重点话题,2020(04).
  [6] 杨淼.新闻英语中的跨文化意识问题[J].文化学刊,2020(06).
  作者简介:温建英,女,甘肃张掖人,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2018年,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掀起了又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新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领域,而作为语言学习者,作者意识到新闻报道语言也是研究跨文化元素的好资源。因此本文选取从2018年3月22日至2020年11月2日中美贸易争端报道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者报道中的内容呈现的不同特点,阐释发掘造成这些差异背后
期刊
摘要:校园活动场所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新建的大学校园中,对于校园活动场所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大学的交往空间在设计上应该因地制宜,塑造出一些符合校园要求的,能够符合师生交往的活动空间。也注重空间的景观营造,让景观的效果为师生所服务,彰显校园文化内涵,为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学习环境。  关键词:校园交往空间;景观营造;人文关怀  学校在建設和规划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
期刊
摘要:法官与律师之间本应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在我国现阶段,审辩冲突等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这其中既有我国传统法律观念的影响,也有审辩双方职业伦理、相互认同以及辩护制度本身的原因。在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背景下,通过加强立法、规范法官与律师的执业行为、拓展律师协会职能等方法,有助于促进审辩关系之良性发展,以实现司法公正。  关键词:刑事诉讼;审辩关系;审辩冲突;辩护律师;法官  审辩关
期刊
摘要:《民诉法解释》在第247条和第248条中都是对于既判力的规定,第247条为关于一事不再理的规定,第248条应当为关于既判力时间范围的一般性规定。前诉裁判对后诉最重要的效力是遮断后诉与拘束后诉,分别对应既判力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既判力的作用范围决定了诉权自由与法的安定性、诉讼经济等价值各自实现的程度。因此,研究既判力制度对于司法实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杭州市西湖家园业主委员会纠纷一案切入,
期刊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企业的过去及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选择老白干酒业对其进行包括战略,会计,财务,前景等一系列的分析,为相关利益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关键词:老白干;哈佛分析框架;战略分析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具有片面性,哈佛分析框架创新性的引入战略分析,结合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企业绩效全方位评价,更具说服力。本文运用哈佛分析框架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赋予了高校校园规划的设计新内涵和特征。而对其做出新的认知和营造就显的尤为重要。而当前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对人的空间感受和体验还不够重视,从场所精神的角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而来选取主要的核心景观,公共广场。结合工程项目调研,就如何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规划中营造合理的景观塑造提出几个关注点。  关键词:校园空间规划;景观塑造;空间布局  大学校园在建造和规划的过程中,随
期刊
摘要:“烧蛋”习俗在渝东南地区普遍存在,它蕴含着土家族的治病逻辑和蛋俗文化,鸡蛋不仅象征着生殖力和生命力,同时也包含着平安吉祥、和气圆满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土家族;烧蛋;民间医疗;象征人类学  大溪镇位于渝湘鄂三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东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交界,北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毗邻,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小镇,这里盛行着烧蛋的习俗。周大鸣教授考察了边城的烧蛋习俗,他认为烧蛋不仅是一种民间
期刊
摘要:本文依据现今不断增长的上肢残障人士数目,分析上肢残障人士想要自助进行ATM交互的需求,并基于交互设计研究为上肢残障人士服务的ATM界面功能,提出眼球追踪技术方案来辅助上肢残障人士完成与ATM界面的人机交互,为上肢残障人士生活便利以及带来额外的社会效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肢残障;眼球追踪技术;界面;交互;设计  在生活中,上肢残障人士会在日常操作中遇到困难。因此,目前的社会环境尚未很好的
期刊
摘要: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会上,习总书记高度概括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全面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掘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价值,才能将伟大的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平时的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抗疫精神;精神内涵;思政教育  一、生命至上体现人民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
期刊
摘要:2011年以来,我国服装行业进入以品牌和产品为王的高级成长期。这意味着服装企业进入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竞争期。作为浙江省传统服装企业的报喜鸟,在终端零售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开始向全面互联网化转型。本文基于报喜鸟的基本情况,根据近六年年报财务数据的整合分析其转型期的投、融资战略。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根据现有情况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形成几点启示。  关键词:服装行业;报喜鸟;投资和融资战略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