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桂花树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爱桂花树,由来已久了。每次去欣赏盛开的桂花,是去闻香,想象着参禅一样地观赏它,求个心静。可是,心总是浮躁的。因为桂花太香了,香得让你无法安静下来。
  我见过的桂花树很多,多得数不胜数。然而,有几棵桂花树印象极深。那些桂花树,长于山上古刹,生在幽谷庙宇,流落于乡村田野和寻常人家。一株比一株令人心仪,让你走近它们,或者远离它们的时候,总能想起它们。
  千年桂花王,是故乡水龙山上的一棵桂花树。那树,在古刹西鸣寺前岿然屹立,像一蓬浓荫华盖,在石墙堆栈起来的绝壁之上,在古刹门前,风光迷人。一旦花开花香,令人陶醉。我多次领朋友去西鸣寺,都在桂花树下小憩。山风吹来,那花儿阴沉浓郁地飘香,吸入口鼻,弥漫到五脏六腑,点燃心神。桂花树的西侧,有一缕清泉涓涓汇流成了一池清澈的池水,照得见人影,许多人丢在池内的硬币耀眼发光,生着些许凉气。
  这株桂花王,名噪一时,让四方乡邻纷纷赶来顶礼膜拜,还有许多游客也慕名前来观光。我对它也很执迷,曾为它写过一篇短文叫《桂花雨》,竟然与学校课本上的一篇文章重题了。有人对我说,两篇文章的写法大相径庭,有点风牛马不相及。我说,不,那是桂花飘香的灵性在作祟,它点燃了我,也点燃那位更知名作家的梦。
  其实,之前我也没有读过对方的那篇同名散文。可是后来读过后,觉得生命同源的感慨虽然五花八门,可那点精气,那点写作意趣中的启迪与思考,是一脉相承的。我想,这正是写作对于人类的魅力所在。它隐藏于人的精血与思想中滋滋作响的声音,不仅是如同桂花一样芳香的,而且是长久的,深入的,在根本中是固化了的。
  故乡狮子山是座禅宗之地,号称“九华陆路头天门”,也就是由陆路上九华山时必经的佛缘之门。山上风光无限,绿色葱郁,还分别有上、中、下三座清凉寺,目前中清凉寺仅存遗址。下清凉寺前,也有一棵桂花树,那桂花树约有300多年。我觉得它开得优雅,在清静的幽谷里生长着,吸取了浓荫馥郁的精气,也似乎吸取了那清凉寺所散发出来的清凉之气。桂花树旁,是故乡的文化名人陈翥的墓园。陈翥是北宋著名学者,也是世界上撰寫第一部林学专论典籍的林学家。他一生著书颇丰,从未出仕,被誉为“乡村真儒,道德真君”。王安石等一批文人来故乡铜陵时都为他撰写过诗文,以示敬意。王安石有一句:“洒落襟怀超俗侣,能全道德卧林丘。”我读后,感觉那溢美之词是在写桂花的香气,更像是写清凉寺旁那棵桂花树弥散出来的清凉之香。
  偶尔发现,故乡九榔村的田野上,竟然有一群寂寞的桂花群。那成群的桂花分成三小群,每群紧挨着不出数米远,都由几棵桂花树相拥而成。第一次见它时,甚为惊讶,在故乡的开阔之地,竟然有如此天生灵物,长成了古桂花树中少有的景致——惊奇的方阵,蜂拥的气势,花香透天的馥郁。那几小群桂花树,树龄都在200年以上,古色古香,生机盎然。可是,当我凝神目睹它时,竟然在内心生成了一种寂寞的失落感。因为,那桂花群,过去生长在荒滩野地,现在散落在一个寻常农业园里不起眼的角落里。至今,它仍然是寂寞的,无人问津的寂寞让我心痛。那种痛是苍凉的,像人世间某种意味深长的嫌弃之痛。
  朋友在老家重建老屋封顶时,我们去恭贺。那座富丽堂皇的新屋前,有一棵桂花树,是棵600年以上的桂花树,九枝丛生,古朴沧桑而又郁郁葱葱。朋友告诉我,当年他的高祖父在此地的老房子里生了9个儿子,后代子孙分散到各地都有建树,就像这九枝丛生的桂花一样人丁兴旺。朋友是小房后代,所以至今仍是老屋主人。那老屋破旧不堪了,朋友回家重建,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许多债。亲朋纷纷说他傻,那建房款可在城里买一套高档住房,况且建了房,也不常回老家住。
  朋友坦然地告诉我,那是眼里只看见钱的人所说的话。他之所以回老家建房,就是因为那棵九枝桂花树,那是他们家繁荣昌盛的根,也是他内心隐秘的乡愁记忆,最深沉的故园牵挂!
其他文献
妻子两次住院动手术,我们都请了护工。  护工是通过劳务公司请的。请一个护工每天向劳务公司支付150元,由劳务公司给护工发工资。如果雇主提供一日三餐,护工24小时不离开;如果雇主不提供饮食,则每餐给护工一个小时吃饭。晚上护工休息用的折叠床,由医院出租,雇主支付租床费。  第一个护工是个敦实的中年妇女,很精明的样子,干活不主动,叫一声动一下,也有时叫几声都听不见。刚刚看着还在旁边,一眨眼就不见了,与她
期刊
可能是岁数渐大的原因,近年来脑袋里老是爱想过去的事情。与老同学聚会,谈起当年校园同窗的往事,津津乐道;与当年下乡时的荒友相遇,聊起在北大荒的故人老友,兴致盎然。前不久回了趟老家,与84岁的三姐说起妈妈生前思念远在北大荒的我的情景,令我几次差点儿眼泪从眼眶里掉下来。平时无事静思,想的也净是些陈年往事。这是怎么啦?过去没这样啊!后来一想,快70岁的人了,已经到了靠回忆打发日子的年龄,能不怀旧吗!正所谓
期刊
熟悉的人一见面都问我:你看上去一点都不显老,和实际年龄要相差20岁左右,就像年轻人一般,你有什么养生长寿的秘诀?我成竹在胸,笑吟吟敞开心扉向他们推荐了我的“幸福功课”。  生活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幸福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名词,它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众所周知,幸福是一种愉悦的情绪状态。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了滋养精神的正能量,它将让你更自信,做事效率更高,创造力更强,从而激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
期刊
上午带孩子在公园玩,孩子玩泥土,我拿了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看。其中有这样一小段话:不同的树的姿态比建筑物更美,它们高低俯仰,疏密错落,塑造别样的景观,树们四季呈现变化的美,比呆板的房子更灵慧。树在风里飒飒,包藏花果,它们是微笑沉默的高士。  往下,我一时看不下去了。这两句话是有生命的,书本是它们的土壤,它们从书里长出来,转眼成了两朵好看的花,攥住了我的眼和心。我本来是坐在树荫下的,也坐不下去了。站起
期刊
泰山,号称“五岳独尊”,以其雄伟峻拔,为中国高山大岳之冠。明代文人张岱不乏夸张的描写:“山东地势之高出于江南者,不知几千万仞,而岱又高出于山东几千万仞。则江南发足之地,凡从鞋趿下高一咫尺者,皆岱之高也。”泰山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在于它被层累地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意义。封禅、游观、畋猎、求仙、铭功刻石……在泰山所有的意义史上,孔子的“泰山之志”,影响最为深刻。  《孟子·尽心》载:“孔子登东山而
期刊
现在是毛豆上市的全盛时期。街上到处都是卖毛豆的人,一块五一斤。周末到乡下去,远远地就能看见地里硕大的或黄或绿的油布伞下,人们把毛豆荄子割倒,坐在那里抢摘豆子的情景。秧苗皆绿,白鹭漫步,青蛙的叫声,大白天里,也十分清晰。  又到了大嚼毛豆的季节。毛豆可以独当一面,也可担当配角。读到一个贴子,谓之“毛豆宴”,觉得挺有创意。毛豆虽然常吃,可是毛豆宴还真没见过。  在我看来,毛豆的吃法就两大类,带壳吃,或
期刊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跌跤真是一件不可预测的事情。前几日早上,我下楼的时候,由于匆忙,一不小心一只脚踏空,趔趄着跌了一跤,结果到办公室,隐隐作痛,掀开衣服一看,小腿出现瘀紫的斑块。  由此我想,我们的一辈子,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何地,会以何种姿态跌上一跤。  中午回到家,电视里是100米决赛。8名运动员一字排开,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出膛的子弹,一个劲地向前飞奔。其中有一位运动员,身材高大,步伐
期刊
年少时,曾对伤害自己的人念念不忘,咬牙切齿,发誓有朝一日定给他些颜色看看。被恨意挟裹着,内心充满了愤怒不平。为了摆脱怨恨的日日纠缠,硬是逼着自己静下来,心无旁骛,埋头赶路。等到自己有能力给那个人颜色看的时候,回眸凝望,往事已随风化为天际的一朵流云,渺踪难觅,于是,只能对着流年里那个面目依稀的青涩少年微笑——放下就是仁慈。放下心中的怨,遗忘曾经的伤,给别人更为宽厚的包容,心中才会云淡风轻,生命才会海
期刊
今年四月底,自告奋勇下来帮助脱贫。江淮之间天气已很热,村子靠近长江边,干苍蝇水蚊子,此时,一到傍晚,蚊子就出来乱飞了。一开始我们住村民家,虽然他们为我们每个人的房间都做了纱门纱窗,宿舍里没蚊子,但共用卫生间没做这些,为了透气,还专门开了个小窗子。于是我们每天早晚必须与蚊子打交道。  灯光一开,镶着瓷砖的墙上布满了黑点。都是蚊子!经历一冬没有冻死的家伙们一个个竟然都很大。我曾轻轻拍死一个,就想看看它
期刊
“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仍有空白点,全国还有12%的县(区)没有公共图书馆。”这段文字如果不是出自《人民日报》,打死我也不会相信,时至今日———社会步入初步小康、国家复兴指日可待———居然还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县(区)尚无一座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是城市的“文明窗口”。虽然,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我相信,12%县(区)没有图书馆,不是建不起,而是不想建。建设图书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