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民参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积极性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zhang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现实意义
  国家运作是一个不间断的政治产品的再生产与输出的过程,它需要不停歇地从社会环境中提取物质、能量与信息资源,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加工过程形成“政治产品”,再输出给社会,同时社会不断产生信息回馈,促使政策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国家与社会环境间的沟通与互换。由此可见,社会体系是国家体系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
  (一)培养公民的政治合作与参与品质。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制度促成了社会经济活动多元化、经济利益特殊化、经济主体异度化局面的形成。同时在经济生活多元化的公民色社会里存在着各式各样独立的社会组织。它们之间是以横向为主的关系网络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网络里,任何组织成员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致的。人们在组织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明白通过何种方式表达自身利益。
  (二)培养公民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衡量合法性高低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公民对政治的信任度。民主制度是否继续存在取决于它们是否在公众中生根,因为对民主来说,公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因素。社会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就是对国家合法性的承认,也就是以一种政治参与的形式对公共权威提供支持。
  (三)培养公民的宽容、合作与妥协精神。
  以横向为关系的社会组织允许不同的信仰和意见存在,不同群体和集团之间是宽容合作的。因此,从草根民主演变而来的自治、容容、合作与妥协精神在社会组织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大圈子”内是主流的精神文化。人们在组织中修正甚至摈弃自己狭隘目标而与组织主流思想达成妥协,相互宽容和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和合作。这样有助于把社会冲突消化于社会组织内部,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二、从国家主导的社会模式中探索政治稳定的改革措施
  (一)国家主导社会模式的必然性分析。
  当代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社会模式来维持政治稳定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国历史是上就有国家主导社会的传统,国家统领社会的习惯根深蒂固。再次从现实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分化的程度更加激烈,社会多元格局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主导全局,维持社会稳定。
  (二)维护政治稳定的改革措施。
  1、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认同。
  首先,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建设:公共权力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与公民对语言、文化与历史传统等的认同。同时公共权力也必须加强政治社会化以培养社会与公民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再次,加强社会与公民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的支持能力建设。通过大力拓宽参与渠道来容纳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要求。但为避免政治参与爆炸造成的社会动荡,应避免不切实际的民主宣传,以及使政治参与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进行。
  2、提高社会与公民对公共政策的参与效益。
  国家应建立与社会的良好沟通机制和利益表达渠道,保证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样才能使国家在获得本阶级支持外,还能获得其他各个力量的支持,才能取得广泛的政治合法性。再次,国家应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理解社会的各种信息,以便根据各种变化适时调整,修改现行的各种方针政策,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加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首先,国家应承认社会的合法性,这种承认有利于社会的自主发育与成熟,有利于社会履行自身职能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冲突与争端。其次,国家应通过具体的政策,尽可能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制度上的便利与支持。最后,国家主导社会并不是用强力控制社会,而是通过对社会的合法性承认和合理授权,使其更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中,自愿接受与配合国家,这样也就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4、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管理。
  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化与流动使社会变得更加复杂,更需要参与,人们在社会中更热衷于争论、批评,对政府的要求更高。”因此,政府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首先,尽快建立规范化的政治体系,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来源,同时规定公共权力行使的界限、明确责任,这样才利于政权进行有效的政治输出。其次,强化制约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腐败的可乘之机,消除社会不满情绪,以维护公共权力的正位运行。最后,提高与社会结构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便在政府决策管理中能够应变自如。
  (作者: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注释:
  李兵.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发展.探索,1999,(4).
  [美]西摩·马丁·利普赛特,宋庆任,约翰·查尔斯·托里斯.对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的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民主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信任、幸福与民主.载马克·沃伦主编.民主与信任.华夏出版社,2004.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8.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原因,并分需求、供给、经济环境、制度和其他五个方面对武汉市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为武汉市政府未来打压房地产泡沫、提出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 武汉市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原因是多方面很复杂的,除了房地产业自身的某些特点、房地产开发商成本的上升、
期刊
摘要 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如何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一次服务于制度变革的管理技术上的创新。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方法。但是,新概念、新思路、新工作方式的引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质量管理体系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还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摸索,前景值得期待。  关键词 公共服务 质量管理体系
期刊
摘要 运用多元对应分析统计方法对我国15家上市银行各项主营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总收入的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收入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这种差异性表明各银行在不同业务方面的相对实力不同。该结果对银行管理层明确自身发展优势和劣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对应分析 相对实力 上市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期刊
摘要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人群、参与社会建设与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北京市现行残疾人就业政策已经形成集中安排就业、分散安排就业、自主创业和就业培训四板块一体的框架。本文结合实地调研,以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政策为例进行分析,对把握当前形势下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概貌及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残疾人 特殊群体就业 就业政策 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政策格局  中图分类号:F241.4
期刊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消费纠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大量的消费纠纷不仅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而且也影响了商家的正常经营,同时对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妥当的解决不断增长的消费纠纷,既是时代的紧迫需要,也是纠纷解决机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消费纠纷的内涵解析  (一)消费纠纷的含义和性质。  消费纠纷,是指在消费领域发生的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
期刊
摘要:农地资源价值由有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两部分构成。对于非市场价值评估,目前有多种方法,近年来国外新兴的生活满意度法也可以用于进行评估。生活满意度法基于快乐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不仅应该包括个人情况和社会经济变量,同时也应该包括表示环境条件的变量。当生活满意度法运用于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只要确定了农地数量和收入变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就可以计算农地数量与收入变量之间的替代率,即为农
期刊
一、 举证期限制度的内涵  举证期限,指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交证据的责任期限,在规定的期限内,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如果在此期限内未提供,则认为当事人放弃对证据举证的权利。简单的理解就是当事人提供证据的一个期限。而当事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未向法院提交证据,要承担相应的诉讼后果。而对于当事人未在此期限提供证据材料的,法院在审理中不再对逾期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未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判案的
期刊
近年来,恶意拖欠工资在我国普遍存在,尤其是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刑法修正案(八)》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作出了针对性反应,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是犯罪行为。虽然该内容引发社会上一片叫好声,但是是否必须要将恶意欠薪行为入刑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值
期刊
票据法徘徊于交易安全和公平价值之间,规定了票据抗辩(包括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票据抗辩限制(仅适用于人的抗辩)——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仅适用于人的抗辩)等一系列制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衡平票据持票人和票据债务人的利益。票据抗辩作为一种票据债务人对抗票据债权人的措施,体现的是公平价值,同时票据抗辩限制将抗辩事由限定在票据债务人与其直接相对人之间,以保护善意受让票据的持票人的利益,但“票据抗辩限制不是
期刊
自1954年《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颁布以来,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我国城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设置、人员构成和职能权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机构规模的膨胀超出了派出机关本身所能涵盖的范围,超出了其作为城市治理派出组织最初的角色定位和权限范围,街道办事处在上下关系、组织结构、人员及权力运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21 世纪初,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