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导演的困境和突围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ward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第五代电影体现的安逸现实的认识以及对商业性批判的同时,新兴起的所谓第六代的年轻导演们,使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可能性。在数次国际电影节上,他们都获得了大奖。张元、贾樟柯、王小帅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他们用电影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用现实的手法表现对边缘人的关心同情。但是他们的电影,距离一般观众都能理解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界限的。那么,第六代导演的困境是什么?到底该如何突围?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 困境 突围 边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一种体裁,是从总体上体现文化的一种综合艺术,可以说,它是一面体现现实的镜子。电影进入中国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在这100年中,电影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第五代电影体现的安逸现实的认识,及对商业性的批判的同时,新兴起的所谓“第六代”的年轻导演们,使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可能性。在数次国际电影节上,他们都获得了大奖。张元、贾樟柯、王小帅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他们用电影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某些现实情况,用现实的手法表现出对边缘人的关心及同情。
   第六代导演想表达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或是自己亲眼看见过的事实,所以他们的电影内容很真实很坦白,在他们的电影里,体现出来的都是真实的中国当代社会。第六代导演从中国现在城市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中找出发生的纠结,从而进行批判。因为飞速发展的商业化和世界化产生了新的价值,他们在电影中,通过描写传统规定和伦理之间的纠结体现出中国风貌。
   第六代导演谈论的有关问题都是和底层阶级相关的,从本身而言,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因为这是无论谁都应该讨论却又都回避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终将都浮出水面,让社会弱势阶层和非主流阶层成为主人公。通过电影中的社会底层阶级,提出了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强调了只有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才能使中国真正和谐民主。
   这个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快速发展的国家以及先进的国家都存在着的问题。在这样的因素下,希望第六代电影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位。但是他们的电影距离一般观众都能理解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界限的。那么,第六代导演的困境是什么?到底该如何突围?
  
   一 困境
  
   1、第六代导演的影片在叙事上,多采用反常规,反主流的叙事策略,他们的作品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戏剧性”,这无疑与深受“戏剧性”影响有着“影戏”传统的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有一定的距离。第六代导演注重电影的非情节叙事,在他们的影片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起承转合的情节过渡,他们力图使空间溶进人的精神状态中去。
   在形态的处理上,第六代导演也不似第五代那样静止、抽象,而是以时间来切割空间,让时间流动在变幻不息的空间。他们摈弃了第五代电影客观叙述,代之而起的是亲历式的主观叙述。
   中国的观众在影视审美心理上有一定的积淀性:在内容上要求表现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与人生态度,追求真、善、美,摈弃假、丑、恶;在叙事上,故事往往有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情节曲折动人,结构完整,通常都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时间观念很强,尽量做到时空统一;在接受上,导演在影片中往往传导一种思想、观念。中国观众的这种审美心理特征,其实主要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中国早期电影和外国早期电影的影响。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观众的审美要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第六代导演的这种完全以叛逆姿态出现,与中国的观众的审美心理还有一定的距离。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与观众的“期待视野”远了,那么他们的“审美距离”也会加大,影片让观众难以理解,那么他们的影片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
   2、第六代导演基本上过分自恋,缺乏思想浓度。在选材上他们把摇滚生活搬上银幕,刻意描写他们混乱的生活,剧中人毫不辟讳地说脏话,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最痛苦的人,而且是精神上受折磨、又不被理解的人,总想表达自己,把痛苦放在显微镜下。因此表现也就限于边缘人——其实就是自己,是明显的青春期综合症,也可以说是小布尔乔亚式的思想。
   “新生代的影片大多视野比较狭窄、人物比较平面、情感表达也时常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造作,缺乏思想深度,情感深度和艺术深度,相对统一单一的社会历史经历,相对单调的人生、生命体验作为一种局限,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新生代的影片中,这批导演的电影素质明显的强于他们的人文素质,艺术感觉强于他们的生活感觉,形式力度强于他们的精神力度。”
   他们的作品缺乏深度,与他们不注重文学是有密切关系的。正如著名导演谢飞曾这样关切地问第六代的导演们:“我说你们为什么非要死盯着都市,死盯着你们自己,为什么都是自己写剧本不改编?而‘第五代’的优势就在于改编的作品多。”
   在缺乏真正的艺术电影院线、主流电影发行的补充机制的中国,使这些电影尽管在国外广泛受关注,但大多很难与国内的观众见面,很难走向普通观众。正如张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导演仅仅现身于报纸而不是作品,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下决心使自己的作品一定通过,一定在中国放映,而不管这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评论,因为我厌倦了,那些年几乎成年在国际电影节漫游,去参加比赛……可是就是没有机会让自己的电影在国内放映。”作为一名中国的导演,自己的影片不能与国内的观众见面和交流,这对于任何导演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二 突围
  
   第六代导演,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实,他们正在不断地调整自己。那么,第六代导演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以使他们的影片更加完善。
   1、第六代影人在不断地调整,他们关注现实视野在扩大。如前所述,第六代电影人在影片拍摄的题材上,多是选择自己身边的事,只表达自己内心领域的东西,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关注面的狭隘性(仅限于传达个人化的感受和体验),也使他们的作品很难与观众达到共鸣。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它传达的不仅仅是个人化的感受。由此第六代导演似乎可以尝试着,调整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对现实的关注,以使自己的作品有更多与读者交流的机会。
   对观众的重视,是现代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第六代电影所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从他们的影片已经展现给观众的心理期待来看,第六代的基本特征仍然是介于主流和市场的边缘地带,坚持个人化的路线和艺术立场面不随波逐流。因此,他们仍然应当充当中国电影的“先锋”和“前卫”角色,而不是淹没在主流的宣教和大众娱乐浪潮中。
   实际上,凭借他们的专业教育背景,良好的电影熏陶和电影意识,敏锐的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个人化的影像风格和审美趣味,他们也完全可以承担起这样的担子。因此,问题仍然回到前面的论述,尽快树立起属于第六代的标识,并为这一标识,不断填充可以辨识的、具有稳定风格的电影作品,也许是他们的当务之急。电影毕竟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呈现社会的价值导向,满足观众的精神诉求,体现观众的审美情趣应是它的价值所在。
   2、要保持一种相对平和、平静的创作心态。人们通常认为,从事创作的人的内心要保持一种虚静澄明、安定平和的心态。一种相对平静的创作心态,可以使我们保持创作时的冷静与超然。在创作中出现激情、梦境、幻觉、幻想、醉态、无意识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能总沉静在其中不能自拔。因而对于创作激情和冲动,我们既要扬鞭给其加油,又要用理智去控制它。
   第六代导演用跳切的结构、摇滚的节奏、情绪化的人物等体现了他们的焦躁的个人化的情绪。这种焦躁的情绪使他们的作品很难对人生、民族、命运作深度思考。随着第六代导演的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增长,他们的心态已经作出一些调整。
   张扬的《洗澡》就以一种真诚、沉静的叙事的心态来向观众讲述了一段澡堂的故事,影片没有了“前期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导演通过平和内敛的一种叙述方式,表现了温厚的人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失落的无奈,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主人翁刘大明由深圳回到北京,对父亲的澡堂的理解(接纳),明确地表达了新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回归。而青年导演们所擅长表现的,躁动的生存体验在这部电影里被淡化。而霍建起所拍摄的电影《那山、那狗、那人》,在选材、表演等诸多的方面都表现了导演的平和朴素的心态。
   第六代导演的影片还有一些不足,他们暂时还不能完全被中国观众所接受,但是他们自身在不断地调整和努力,我们应该给予第六代导演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时间。艺术是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进步的,一个国家的电影业能够不断的改变永远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 尹鸿:《中国电影业现状与未来展望》,《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
   [2] 林少友:《“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上海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作者简介:朴宰亨,男,1974—,韩国大邱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影视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影视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由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的时期,这种文化转型在消费社会中为视觉营销提供了契机和温床。本文以营销语境为立足点,以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当下视觉营销中的“中国元素”之“中国红”的演绎。  关键词:视觉文化 视觉营销 中国红 符号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对于媒体而言
期刊
摘要 禅宗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宗教派别,它里面包含着对人生无比广阔的思考,对人们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禅宗对宋词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 禅宗 禅理 随缘自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禅宗,是一个独特的宗教派别。印度禅学的第一代祖师据说是摩诃迦叶,南北朝时,禅学传到了中国。禅宗始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当
期刊
摘要 在寓言小说越来越成为纯粹的儿童读物的今天,云南诗人李森的《动物世说》却深刻地指向幽深的人性世界,其表现出来的对复杂人性的关注和批判,不仅是对寓言传统的承继,更是赋予了当代寓言以现代性品格,为未来寓言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关键词:《动物世说》 寓言 人性 现代性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李森而言,“云南诗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更不是一个身份的
期刊
摘要 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代表着“富贵”、“吉祥”、“喜庆”、“青春”、“春天”等涵义;而在美国人的眼里,红色(red)则象征着“流血”、“谋杀”、“暴力”、“反动”、“亏损”、“火灾”等等,这就意味着用red来翻译《红楼梦》中的相关内容,势必会曲解“红色”在《红楼梦》中的特殊涵义,但如果不用“红色”,《红楼梦》所渲染的浓厚中国文化气息就很难被外国读者所了解。  关键词:《红楼梦》 文化 翻译  中
期刊
摘要 汉语的音韵结构决定了古代文学作品,如诗、词、曲的写作特点,即本身要如珠子般的圆润,而成为诗词曲载体的传统声乐也具有“如贯珠”的特点,这个理论在昆曲歌唱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在昆曲理论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如贯珠 昆曲 珠圆玉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声乐理论是基于汉语演唱之上的理论,其载体为汉字,汉字的读音虽几经变更,但其音韵结构却无大的变化,这就使得
期刊
摘要 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年),是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涵盖各种体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曲式结构完整严谨,音乐表现富于诗意幻想。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本文拟选例其首创的钢琴音乐体裁《无词歌》中的《春之歌》(作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渐江山水画中的“静”境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美学等方面对“静”的蕴涵进行了一定阐述,继而从渐江的生活经历、个性及习画路程等方面对他山水画中的“静”与他平静淡泊的心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静 心境 平静 淡泊 冷寂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渐江(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欧盟。安徽歙县人。后到武夷山削
期刊
摘要 艺术的现代性转换是在人类社会转型,经济、文化、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从艺术思想到美术教育,从艺术创作到史论研究,任何一方面都消除不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就月份牌来说,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在上海产生并发展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集年画、招贴画、广告画于一身。其发端于中国旧式木版年画,受西方招贴画、水彩画、油画的影响,在创作内容、绘画技法、制作过程、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上的转变,是中国
期刊
摘要 二战以后的欧洲电影格局开始了多元化的电影思潮,开其先声的便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来自意大利的电影创作者高举欧洲现实主义的鲜明旗帜,给世界影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而此时的中国电影也开始一段历史性的跨越。本文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从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电影语境角度、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角度以及视听语言角度去比较分析,通过两个具体的个案《偷自行车的人》和《马路天使》来论证30年代的中
期刊
摘要 在笔者眼中,战争就是由暴力、血腥及杀戮等因子构织而成。遗忘的和被遗忘的正是人性、伦理与道德,一切同情、爱怜瞬时变得毫无影踪。战争的反思也正是对于人性价值本身的重估。社会暴力、纷乱的主要因素之一,源于直接的战争。而从另一个层面看,人性在战争中的荒芜一旦延伸到了社会,生活本身失序也正是源于此因。因此,战争背后应是反思,而反思的背后应是剥离人性的弥合企图。  关键词:战争 人性 影像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