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江西省南昌市一名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我很喜欢第七期开始推出的“名校学案”栏目,觉得与我们的高考复习贴得特别近。在此,我有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想请教:在科技文阅读中,会遇见一些语言表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而这种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那么,完全肯定或否定的表述项是不是绝大多数是错误的?这是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老师解惑
田大江同学,在科技文阅读中,那些语言表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绝对表达)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这确实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因为科技文体讲究语言准确,行文时往往在程度、范围、频率、时间等方面加以限定补充,以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不至于绝对片面、主观武断。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往往改变了原文的意思,因而大多是错误的。
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将就事例来详细分析,希望能解除你的困惑。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8题)D项: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解析]其中的“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就是一种完全否定的判断,而原文只是说“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不尽相同”是一种局部否定的表述,既表明各类湿地存在不同,又没有完全否认它们可能存在某些一致性,显得更为客观准确。因此选项D就是错误的。
[例2](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6题)A项:“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解析]其中“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就是一种完全肯定的说法,而原文则是说“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往往”只是表明出现的频率、机会很大,与“都是”有着很大区别。因此A项是错误的。
以上列举的两个例子,选项的表述都是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也都是不符合文意的错误选项。但绝不能因此而认为这就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这是因为,科技文阅读判断选项正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与选项相关的原文的信息区域,而不能单凭选项的语言表述形式就妄下断言。
[例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速发展的智能机器将来完全可以代替人类的许多智力活动。
B有智慧、能思维才使人类取得了主宰地球、驾驭生物的优越地位。
C“人机大战”实际上是卡斯帕罗夫一个人跟许多人的智力的较量。
D计算机在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方面不能跟人类相匹敌。
[解析]很多同学根据“经验”,一看见A项“完全可以代替”这样完全肯定的字眼,还不等阅读完后面的选项,就不假思索地断定A项就是要选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种经验主义的做法让很多同学在考试时掉以轻心。如果认真读完选项,后面还有“许多智力活动”的字眼,注意是“许多”,而不是“一切”、“所有”,再联系原文信息,计算机也可以涉足包括下棋在内的许多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的人类思维活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人类,那么就可以判断A项应该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其实答案是D项,根据原文第三段结尾处“机器固然能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但人脑还有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这些却是计算机所无法企及的”,这里特别强调原文中的“固然能具有”,意思是说计算机在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方面可以跟人类相匹敌,但在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方面不能与人类相匹敌。
因此,在阅读科技文时,看到表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我们不能马上断定它就是错误选项。当然我们对这类选项特别警觉也是必要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重点嫌疑”对象,将它与原文信息区域的语句仔细核对比较,看看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看看它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错误选项。这样,才不至于冤枉“好人”,才可以避免让真的“罪犯”漏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江西省南昌市一名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我很喜欢第七期开始推出的“名校学案”栏目,觉得与我们的高考复习贴得特别近。在此,我有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想请教:在科技文阅读中,会遇见一些语言表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而这种选项往往是错误的,那么,完全肯定或否定的表述项是不是绝大多数是错误的?这是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老师解惑
田大江同学,在科技文阅读中,那些语言表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绝对表达)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这确实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因为科技文体讲究语言准确,行文时往往在程度、范围、频率、时间等方面加以限定补充,以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不至于绝对片面、主观武断。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往往改变了原文的意思,因而大多是错误的。
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将就事例来详细分析,希望能解除你的困惑。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8题)D项: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解析]其中的“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就是一种完全否定的判断,而原文只是说“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不尽相同”是一种局部否定的表述,既表明各类湿地存在不同,又没有完全否认它们可能存在某些一致性,显得更为客观准确。因此选项D就是错误的。
[例2](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6题)A项:“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解析]其中“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就是一种完全肯定的说法,而原文则是说“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往往”只是表明出现的频率、机会很大,与“都是”有着很大区别。因此A项是错误的。
以上列举的两个例子,选项的表述都是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也都是不符合文意的错误选项。但绝不能因此而认为这就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这是因为,科技文阅读判断选项正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与选项相关的原文的信息区域,而不能单凭选项的语言表述形式就妄下断言。
[例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速发展的智能机器将来完全可以代替人类的许多智力活动。
B有智慧、能思维才使人类取得了主宰地球、驾驭生物的优越地位。
C“人机大战”实际上是卡斯帕罗夫一个人跟许多人的智力的较量。
D计算机在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方面不能跟人类相匹敌。
[解析]很多同学根据“经验”,一看见A项“完全可以代替”这样完全肯定的字眼,还不等阅读完后面的选项,就不假思索地断定A项就是要选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种经验主义的做法让很多同学在考试时掉以轻心。如果认真读完选项,后面还有“许多智力活动”的字眼,注意是“许多”,而不是“一切”、“所有”,再联系原文信息,计算机也可以涉足包括下棋在内的许多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的人类思维活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人类,那么就可以判断A项应该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其实答案是D项,根据原文第三段结尾处“机器固然能具有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但人脑还有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这些却是计算机所无法企及的”,这里特别强调原文中的“固然能具有”,意思是说计算机在可形式化的逻辑、理性特征方面可以跟人类相匹敌,但在意志、灵感、性情和精神方面不能与人类相匹敌。
因此,在阅读科技文时,看到表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我们不能马上断定它就是错误选项。当然我们对这类选项特别警觉也是必要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重点嫌疑”对象,将它与原文信息区域的语句仔细核对比较,看看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看看它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错误选项。这样,才不至于冤枉“好人”,才可以避免让真的“罪犯”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