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之地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古县修武位于焦作市,其源头可追溯至武王伐纣在此“勒兵修武”。修武县三千余载的历史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滥觞、演变、发展和兴盛。修武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问礼之地、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谪居之地、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行医之地、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可以说,一部修武史就是华夏文明史的缩影。
  武王伐纣
  “武者,止戈也。”修武在武王伐纣前的地名为“宁”,史称“宁邑”。而其地名的修改就是源于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
  修武县城东南数里,两个村庄比邻而居,北边的叫大文案村,南边的叫小文案村。大文案村头,一户人家的门口竖着块褐色石碑,上面刻着“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在修武本地传说中,大小文案村曾是武王伐纣时的驻地,当时他将周文王的神位和香案带在军中,“文案村”之名即由此而来。不但这个村庄,今焦作境内待王、恩村、卜昌、大封等地名,以及“修武”这个名字,都因武王伐纣而来。用这么多地名去印证同一个历史事件,这在全国范围都极为罕见。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带来制度和文化上的巨大变化,而且周王朝分封的众多诸侯国,后来也成为姓氏的主要来源。由于《封神演义》,这个事件在民间更是有着强大而深远的影响。
  武王伐纣的起因,《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纣王听信妲己,残暴无道,做酒池肉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又发明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和忠臣,以致天怨人怒。
  这场战争的过程,司马迁也写得颇为详细:“(周武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当时黄河在郑州邙山折向东北,修武恰处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是武王攻击朝歌的必经之地。走到今修武一带,一些偶然事件令武王惴惴不安:“盾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这些征兆,让武王陷入莫名的忧惧。
  武王的确无法安心,大战将临,胜负未卜,多年的“姬周梦”能否实现在此一举。殷商王朝已延续五百多年,一向强大无比,虽然已筹划多年,但周人的力量似乎仍有所不逮。
  惴惴不安的武王找来姜子牙,问道:“难道天意纣王尚未可伐乎?”关键时刻,姜子牙成为全军的定海神针:“不然,折者为三,军当三分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兵也。”于是,周军“修武勒兵”于宁,更宁曰修武。
  长途跋涉而来的周军,在修武停下脚步,进行最后的装备和体能准备,为大战蓄积能量。
  修武距离朝歌,不过一两天路程,周军走出修武,以高昂的士气迎来牧野大战。在传世的《尚书·周书·牧誓》中,周武王对他的军队反复强调一句话:“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这是要求他的将士们,要用整齐的步伐制造强大的声势,以威临前敌。今天的“步伐”一词,即始于此。
  面对周军的赫赫声威,纣王仓促拼凑的奴隶军队迅速崩溃,“阵前倒戈”,武王趁势挥军追击,攻破朝歌,纣王逃回华丽的鹿台,穿上他最好的衣服,投火而死。
  竹林七贤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和吴、蜀两国鼎足而立,史称三国。修武属魏国,仍然被析置为修武、山阳二县。不过,山阳县属河内郡,修武县属朝歌郡。魏国建国之初,就一改曹操统治时期举贤任能、发展生产的新兴气象,就开始腐败。至魏明帝曹睿时,腐败更甚。这时候,魏国唯一的谋略家、军事家司马懿及其儿子们经过几十年的经营,逐渐把持了朝政,而且开始夺权。司马氏集团为扫除异己,大张挞伐,滥行杀戮,使朝野上下危机四伏,陷于一片恐怖之中。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思想领域发生了一次大裂变,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强劲的思想解放浪潮,随之亦产生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群体,即所谓的“魏晋名士”。而活动于修武县北五里源一带及百家岩山林里的“竹林七贤”则是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谯郡銍(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是“竹林七贤”的实际领袖。他幼年丧父,因而母亲和兄长嵇喜对他很是娇宠。但他天资超人,自幼博览群书,尤喜庄老之学。成人后,身高七尺八,伟岸俊美,加之才华横溢,文章盖世,时人称之为“龙章凤姿”。嵇康的身世和后学,养成了他旷迈不群、高亮任性的个性,在性格上明显地表现为两面:一方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方面却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
  嵇康出仕后,初任为浔阳长,后升为中散大夫,并娶长乐亭公主即曹林的女儿为妻。中散大夫是个虚职,此时的嵇康身为曹魏宗室姻亲,对司马氏黑暗残暴的统治极为不满,而他又不愿和腐朽的曹魏集团同流合污,这使他内心十分痛苦。为此,他于正始四年(263年)举家迁居山阳,以逃避当政者的拉拢或诛杀。
  嵇康寓居山阳是为了暂避时事,但他刚肠嫉恶,遇事便发,尤其蔑视那些趋炎附势的阿谀之徒。在山阳的寓所,他即得罪了朝廷新贵司隶校尉钟会,为自己埋下了日后的杀身之祸。钟会是大将军司马昭的心腹红人,他早就听说嵇康的大名,为了附庸风雅,他轻衾肥马,带着一班随从特地前来拜会嵇康。当时嵇和向秀正在宅前的大树下锻铁。当钟会他们走到距离嵇康、向秀二人不远时就停了下来,等待嵇康的迎接。此时,嵇康也从眼角瞟到了钟会的到来,但他十分鄙夷这种得志小人,就给向秀递了个眼色,向秀会意,二人就继续叮叮当当地埋头干活。钟会等了好大一会儿,开始认为嵇康没有看到自己,又是咳嗽,又是跺脚,半天才明白人家是根本不屑理睬自己,很是尴尬。正要恨恨地上马离开,这时嵇康抬起头来,讥讽地问道:“听到什么来了,又看到什么走了?”钟会又羞又恼,咬着牙回答说:“听到所听到的来了,又看到所看到的走了!”
  景元元年(260年),嵇康的好友山涛由吏部选曹郎升任散骑常侍。山涛认为,唯有让嵇康这种富有学识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前职,才能为朝廷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吏来。于是,他上书司马昭,举荐嵇康。司马昭其实也很想拉拢嵇康这种名望很大的人来体现自己的任人唯贤,当即准允。但当这个消息传到嵇康的耳朵里时,他却十分恼怒,愤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洋洋洒洒千余言的文章,在陈说自己性情疏懒、不喜作官的同时,公开表示不与司马氏集团同堂共室的绝决态度,公然蔑视司马氏推行的虚伪礼教,揭露司马氏企图篡位夺权的野心,从而正式开罪于司马氏集团。   景元三年(262年),嵇康因吕安“不孝案”牵连入狱。嵇康的不合作态度虽然触怒了司马昭,但他顾忌嵇的名望,在杀与不杀之间十分犹豫。这时,钟会进言说:“嵇康是条卧龙,大将军要得天下,他是最大的隐患,因此您绝不可有妇人之仁。”司马昭于是下令处死嵇吕二人。消息传出后,三千太学生赴朝请命,企图留下嵇康作他们的老师。司马昭更加畏惧嵇的威望,下令尽快行刑。
  景元三年深冬(263年初),嵇康被处死在洛阳东市。行刑前,嵇康顾视日影,看看时辰未到,就对监斩官说道:“可否与我找张琴来?”琴很快被送来,嵇康席地而坐,神色自若地弹起古曲《广陵散》,琴音悲慷清冽,昂扬激越,直上云霄,回荡天际。曲终,刑场久久没有声息。许久,只听嵇康叹道:“从前,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没有教他。从此以后,此曲将成绝音!”言毕,从容就戮,在场之人无不唏嘘悲叹。
  孝子丁兰
  修武城东北三十华里处,有一个村叫丁村,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东汉时候,在这个地方有一人姓丁名兰,幼年失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丁母把儿子视作心肝,宁愿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肯让其受半点罪,好不容易抚养儿子成人,又娶了儿媳。由于丁母的娇惯迁就,丁兰自己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逐渐变成忤逆不孝之人。他不但不思如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反而感到娘老无用,十分厌恶。在妻子的怂恿下,丁兰对其母张口就骂,举手就打,使丁母痛苦不堪,经常暗自伤心落泪。
  下地干活时,虽离家不远,但丁兰从不回家吃饭,逼着老母一天三顿往地里面送。每次送饭到地,丁兰不是说馍生,就是嫌饭稀,找岔子打骂母亲。吃罢饭后,他经常长时间躺在地头的大柳树下休息。天长日久,在柳树下躺着无聊,他就细心观察起地头那个老鸦窝来。起初他见不会飞的小乌鸦在窝里整日地叫着,老乌鸦飞来飞去,一趟一趟地叨来小虫子给小乌鸦吃,小乌鸦长大了,老乌鸦已眼花嘴滞,日渐衰老,不能再外出寻食了。小乌鸦就学着老乌鸦原先喂自己的方法,也一趟一趟叨来食物喂老乌鸦。乌鸦反哺的情景触动了丁兰的心坎。他想到母亲一口一口喂自己长大,现在自己却这样对待母亲,简直连一只乌鸦都不如!内心十分悔恨,恰在这时,丁母颤巍巍地抱着篮子送饭来了。丁兰急忙跪在地上,一步三叩首地前去迎接母亲。丁母见儿子这个模样,害怕极了,心想:儿子是不是疯了?要是疯了,再打起人来可不得了!自己活着受这份罪,还不如干脆死了好!就急转回身,一头撞在大柳树下,丁兰大吃一惊,急忙扑过去抱住母亲。见母亲已经死去,丁兰悲痛万分,伏在娘身上大哭起来。
  丁兰为了赎回自己不孝的罪过,便锯掉了大柳树,请来能工巧匠用柳木刻成了娘的“偶像”,整天背在背上,每日三餐必先供食母像,然后自己才吃。他的行动取得了乡亲们的谅解,并被当地人们称为孝子。后来,他须出远门做生意,在众人劝说下,只得将母像放在家中正面桌上。临行前,他再三吩咐妻子,要经心侍候,无论如何每日三餐不能少过。丁妻原也是一个不孝之辈,认为丈夫待娘生前不好,死后却装模作样,很不以为然,哪里会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呢!况且丁兰走后一个妇道人家在家有很多难处,晚上害怕,便用木像顶住门;白天嫌放在桌上碍事,就把他的“偶像”塞在床底下去了。不久,丁兰回到家中他得知妻子待母像的行为后,非常恼火,狠狠地责打妻子,直到妻子跪地求饶,保证永不再犯,才算罢休。
  后来,丁兰背着母像去泰山拜佛朝圣。回来后,依照佛教劝人孝敬父母、积德行善的教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刻写书简,到处散发以教育后人,在这一带民间造成很大影响。丁兰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他家所住的地方,也被后人叫成了丁村。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最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学识广博,精通经史百家。他以毕生心血写成的《千金方》,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和五千多个药方,丰富了历代医药学家的药物知识和治疗理论,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亦因而尊称他为“药王”。据有关记载和史迹证实,孙思邈曾在药材遍地的修武云台山研究医药、医病救人十余年,住在云台山主峰茱萸峰的一个山洞里。在修武,除流传有孙思邈的大量传说外,还留有他居住的山洞即药王洞,以及他在洞口亲手栽植的千年红豆杉一棵。
  孙思邈不仅为百姓治病,在修武当地还流传着他为猛虎治病的故事。有一次,孙思邈在太行山中采药行医的途中,遇到一只猛虎挡道。他知道无法躲避,就索性站着不动等死,过了一会儿,并不见猛虎吃他。孙思邈看见猛虎张大嘴巴、摇着头坐在他前面,表情痛苦,流露出乞求的眼神。出于职业的敏感,孙思邈慢慢接近猛虎,看到猛虎的喉咙里卡着一根野兽的骨刺,吐咽不下。
  于是,孙思邈一边抚摸猛虎的头安慰它,一边小心地把手伸进猛虎的嘴里取出骨刺,消除了猛虎的痛苦。传说猛虎知恩感激孙思邈,常与他结伴而行,也不伤害他,还成了他的坐骑。
  《旧唐书·孙思邈传》对“药王”其人有这样的记载: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以居焉,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修武古称“宁邑”。繁体的“寧”字,有房子,有盛放粮食的器皿,于是,人有了一颗安宁的“心”。到了殷商时代因为一场战争,此地有了“修武”的名号,但“勒兵修武”仍是为了百姓的安宁。古县修武,有云台山的青山碧水,泉瀑飞流,云蒸霞蔚,玉树青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有片砖只瓦、一陶一缶记录着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明……宁静、和谐,是这个千年古县如今的城市底色。
其他文献
河南人邵玉鹏打造了一个电商平台——买多网, 他想将 《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街道搬到互联网上。  这个草根创业者,将热情与梦想倾注到这个平台上——他想让各个行业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商业生态链,让各个加盟商、实体店与供应商一起联动,从线下反攻线上。  通过一个网站,一个地面渠道网,尝试实现消费者、中小厂商、便利店的共赢局面,这,真的可行吗?  十八般尝试  很小的时候,生活在豫北农村的邵玉鹏就有一个梦想
期刊
昂山素季的理念和印度甘地、南非曼德拉、捷克哈维尔是一脉相承的。她的自我期许不是一个终身的反对者,而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1989年4月5日,缅甸一个小镇街头,正在进行巡回演讲的昂山素季被一队士兵拦住,他们威胁道,如果再往前走就开枪。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昂山素季让她的支持者们站到边上,独自一人走上前去。相持的最后一刻,带队的少校命令士兵不要开火。  士兵们撤走之后,昂山素季转身离开,背后汗湿了一片。
期刊
她行事凌厉果断,她话语强硬,她在浮躁的潮流中坚守着自己的专注,她身居高位却也是个享受点滴赞美的小女人,她付出很多得到很多也失去不少,她从基层销售做起,敢言别人之不敢言,敢挑别人不敢挑之重任。在别人墨守成规时,她打破规则“杀”出一条新路,她就是带领格力成为空调业霸主的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霸气抢答  似乎在喧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董明珠还是很安静的。  强硬是她的第一个关键词。 
期刊
非常有幸,在乙未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结识了赵德润先生。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阅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2月22日推送的一篇《习近平成为最高领导人绝非偶然》的文章后,才对他格外关注起来的。  31年前的1984年,也是在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四月天,身为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的他深入石家庄市正定县,采访了从中央机关下来的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一气呵成了通讯《正定翻身记》,在
期刊
枪响也许是个偶发事件,但不应是日军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借口。我们以卢沟桥事变为原点,向前梳理,颇多史料证明,日本的侵华意图早已有之,而他们对华北的政策则在1936年就已确定了,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从这个背景看,即便不是7月7日,也会在别的日子发生;即便不在卢沟桥,也会是别的地点。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没有月光。星空下,可以隐约看到远处宛平的城墙和附近不时移动的中国士兵的影子。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促使欧洲人民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在对战争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百年宿敌法德两国实现了和解。为避免战争重新燃起,法德推动并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从而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人类政治史上有两项最伟大的政治实践,这两项实践都是对破坏性的力量进行控制,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一项在国内政治层面,通过分权制衡对公共权力进行了有效限制,一定程度上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期刊
在20年前,88岁高龄的美国记者德丁在“七七”事变58周年之际接受采访时,痛苦地自责说:“在日军进行大屠杀时,我见到一名中国伤兵下巴几乎被打掉,濒于死亡,我竟然愚蠢地向他送上一张钞票!”日本人曾宣称他们发动战争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德丁直斥这些人在“胡说八道”。  黑夜来临前的迟暮黄昏  早在1937年8月,南京市民就强烈地感受到战争的气氛在逼近。8月15日,是淞沪会战的第三天。为制造恐
期刊
峭岩,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诗人,同时应该是个思想家,抑或哲学家,不然,他就不配为诗人。  诗人,是扎根大地的树,风吹雨打、雷劈火烧,不会动摇其根基。  诗人的任务:倾听和言说。用心灵中阳光的部分去倾听,倾听社会的、大众的、底层的声音,用朴实又智慧的语言,言说个性化的所思所想。  读石群良的诗,我首先想到这些,这是他的诗引发我的联想。  处在当下的诗人,是最难拿捏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无
期刊
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说起话来声音洪亮。65岁的陈方在约定的采访时间,一分不差地出现在记者面前。白衬衫、灰裤子、黑布鞋,穿着朴素,如同邻家伯伯。  “我和哥哥姐姐们从来没什么优越感,在我们家里,也感受不到特殊化的氛围。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借父母的光行事是靠不住的,人要靠真本领吃饭,靠讲诚信立身。’这句话,我受用一辈子。当我的女儿开始识字懂事时,我便把这句话转送给了她。”  在陈云诞辰110周
期刊
23岁,姚劲波卖掉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以几十万元的价格拿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28岁,成为万网的副总裁,底层做起的创业小子登上了职场的另一个高峰;  34岁,他创办的学大在纽交所上市,他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  2012年,36岁的姚劲波和他的58同城,依然以激昂的热情在路上……  从58个人的创业公司,经历七年之痒,如今的58同城发展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大公司,而58的平台也变成全国老百姓衣食住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