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既新颖又实用的物理课教学情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to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熟知的生活现象自然过渡到课堂学习中去,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和问题性。
  关键词: 教学情境 生活性 形象性 学科性 问题性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物理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学科知识具有“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特征,教师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既新颖又有实用价值的物理课教学情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
  新课程理念呼唤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重当堂课所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从生活实例出发,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同时引发学生对类似生活情境的思考。这样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直接经验或者学习积累,加深对将要学习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学习《比热容》这节时,教师以蒙古人的打扮进入教室,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人的打扮?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学生都能回答出是蒙古人的打扮,一部分学生回答出是因为蒙古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服饰便于添、减衣服。教师继续追问:蒙古为什么昼夜温差大呢?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还有哪个地方昼夜温差大呢?你知道相关的歌谣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起地理课学到的有关新疆温差大的歌谣: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教师继续发问:这两个地方为什么温差大呢?学生交头接耳却不能回答。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调动起来,教师趁热打铁地引导:让我们一起打开书,用“比热容”的相关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吧。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进入了求知状态,带着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目的去学习,课堂效率会更高。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形象性
  创设情境要具有形象性,要有利于学生解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比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从学生经常见到的现象入手:当汤圆或饺子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它们慢慢浮了起来。当汤圆或饺子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对这一熟悉的日常现象进行思考:饺子或汤圆在下锅后,开始时,空气是冷的,饺子、汤圆是瘪的。经过一段时间受热后,饺子或汤圆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饺子或汤圆皮胀大了,它们就鼓起来了,体积当然就增大了。这时,它们所受的浮力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浮力大于饺子或汤圆自身的重量时,它们就浮起来了!因此,只要你留心,会发现饺子或汤圆是慢慢浮起来的。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日常生活现象为切入点,以形象思维带动抽象思维,以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想象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学科性
  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体现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应用条件,应该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具体运用的场景或者事件。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热情。比如,在学习《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前,给学生读一则新闻报道: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小河基地前200米左右时,雪突然停止,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这雪为什么不见了?请同学们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如果你觉得有困难,请打开课本90页,了解水的形态变化和变化需要的条件吧。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本学习,抱着以物理知识解决心中疑惑的目的,课堂学习的热情和效率都能极大提高。
  四、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问题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有问题性。而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目的性和新颖性。目的明确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课堂现场演示一个实验:用酒精灯给一个空易拉罐加热,然后快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严,放到桌子上。一会儿,看到易拉罐开始变瘪,并且发出“啪、啪”的响声。此时,学生被出现的情况吸引着,感觉很好奇。教师趁热打铁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易拉罐变瘪了?”同学们能大致回答出:易拉罐里的空气收缩了。此时,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易拉罐里的空气收缩会让易拉罐变瘪呢?在这个问题的带动和驱使下,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探究之中。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或生活现象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犯一些使教师始料未及的错误,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教师直接纠正,有的教师不知所措……这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我们可以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意外的错误资源,使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一种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学习时必须有自己的探索尝试,尝试中就必
期刊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
期刊
摘 要:文本的基本要素是语言,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情感不是靠教者“告诉”、“灌输”、“讲解”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想的磨砺和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 人文 情感    眼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值得思考,文本在教学中的地位仅仅是引出话题,教者往往围绕一些问题转: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活动由此出发,信马由缰,任意驰骋。语文课上,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快速进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且易于被学生接受。本文想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 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
期刊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研究这种新词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一、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1.以
期刊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生活的一次大转变,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玩的生活转变为正规的小学教育,大多数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上课坐不住,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无从认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法,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如何使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为一位现代物理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方法。  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作了一番简要介绍。   一、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和特点   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是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等。另有一些心理现象如性格、气
期刊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
期刊
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理论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运用启发式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改革。  一、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与生及其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教师是主体,教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一面;而学生则成为客体,教师施教于学生,主体作用于客体。教和学两个过程相比较,学习过程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而教
期刊
摘 要: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语文教师要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追求语文的诗情和创意,使语文课堂成为启发孩子想象的乐园;营造彰现个性的语文课堂,唤醒成功, 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实现有效互动,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