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文化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热爱班级”,却从来没让他们具体知道热爱班级的什么,更没有让他们知道该怎样热爱班级。这是因为,我们都忽视了那个存在于教室里的文化。专家们把它称之为“班级文化”。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是方向
   班级文化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二)班级文化是引力
   它是一种强大的引力,向心力,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在这样的群体中,群体成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认识、情感、行为相一致,团队意识就强。
   (三)班级文化是规范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观念性规范,它设定了一种看不见的规矩,个人在班级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班级成员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改变自己的直觉、意见、判断和信念,在行为上与班级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二、怎样创建班级文化
   可以从以下个方面来实现:
   (一)教室里的文化会说话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资源。这所有的布置最好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内容要有知识性、教育性。布置好的墙面也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不应该是一学期甚至一年不变化的。让墙壁会“说话”。教室虽小,可利用的空间却无限,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于无声处彰内涵,于细节处显氛围,给人以启迪教育。
   (二)教室里的文化有“规矩”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班集体要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少不了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1.有人人看得见的班级制度
   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形成良好的班风。
   2.有人人可参与的班级岗位
   让学生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班级内可设立纪律、劳动、学习等监督岗,做到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也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在整个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进而调动他们持续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局面。
   (三)教室里的文化很多彩
   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秉承着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念,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去感受,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不定期组织一些分组辩论赛,如“家庭作业多了究竟好不好?”“中学时代的恋爱可以吗?”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类比赛,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各种棋类比赛;师生一起主持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娱表演,如“元旦联欢会”“中秋晚会”等;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电影和视频,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欣赏,让教育深入人心。
   (四)教室里的文化真“人文”
   怎样在班集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1.建立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应怀着一种宽广的胸怀去面对学生的差异和差错,应用智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差错,应用艺术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的过错。这样,学生也会因为你的大度、你对他的尊重和理解,更加愿意接近你,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2.学生相互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所以我经常告诉学生,交朋友可以从帮助对方开始。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
   3.建立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的优势要远大于任课教师。所以每当任课教师在班级教育教学方面遇到难题时,班主任一定要主动帮助解决。并寻找机会在学生、家长和领导面前讲述任课教师的优秀之处,为其树立威信;同时经常在任课教师面前适时描述班上学生的可爱之处,改变任课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偏见;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为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机会。
   (五)做个有品位的教师
   教室里的文化还包括教师本身的文化品位。教师会通过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气息。站在教室里,你不仅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讲台上的你,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你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你得懂得引导学生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激起他们智慧火花的碰撞,使你的教学异彩纷呈。
其他文献
课堂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语文学习重要的基本方式。语文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课堂学习达到了优化高效,语语言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一、激发学生需要,精心组织教学   1.巧设导语,引发阅读需要   根据学校条件,学生实际,学习内容,阅读需要等设计导语,朗读一首诗、背诵名言、叙说故事、评议现象、播放视频、学生表演诸方式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引领学生走进建筑,熟悉建筑,完成对建筑的基本特征的“扫盲”。   3.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本,结合图片,学生自主归纳、探究中国建筑的结构及装饰方面的特征。   2.挖掘建筑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及习俗。   3.拓展课本,合作
期刊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压力,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切实地更新教育理念,更在于理清许多实际存在的困惑。   困惑一:教材体系新、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是个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困惑二:从这半个多学期的实践情况来看,我们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个难题,如何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阅读占有一
期刊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阅读教学的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体。阅读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并不等同于语感。前者是知识,后者是能力,中间需要一个转化的环节。一个能把一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的人未必能理解语言。每一部具体的作品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    就像世上不存在没有形貌的人一样,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章。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越来越熟练,使语言教育变得更具
期刊
如何使你的记叙文具有很高的感情浓度呢?   关键要用真实写出感情的饱和度。记叙文需要真情实感。但感情的隐秘性和复杂性又消隐了它的透明性。面对生活的繁复驳杂,写作应该有一个去粗取精的提炼过程,要尽可能发掘生活的原生意蕴,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去感悟和生发有意义的东西。人在生活事件中的行动,往往带着个人的鲜明印迹,也会含着一个人的深厚感情在内。    请看下面的文章:   人生的路曲折坎坷,心
期刊
口头作文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口头作文灵活而简便,既不需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课堂上安排时间,就可以进行练习。    口头作文还便于与讲读课文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表达,常常是从模仿开始的,讲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古圣今贤学习表达的方法。口头作文正好给这种学习创
期刊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语文教改势
期刊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 
期刊
近几年来,河南省中考古诗阅读题都会重点考查诗歌的意象、语言.因为古典诗歌用字精练,内涵丰富,含蓄隽水。要赏析诗歌,必须品其意象和语言。那么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捕捉意象,进入意境,进而去品味其特有的思想美、语言美和形式美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把握意象,感知形象   古代文艺美学家认为,任何文艺作品,总是以某种隐喻或象征等艺术方式来表达作者对宇宙、社会和人
期刊
如何使所写文章的语言充满激情呢?怎样让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呢?根据我多年辅导学生写作文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巧用修辞方法,感受艺术的熏陶    首先是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有时又同比喻或反问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更佳。在文章适的地方适当的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排比这种修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