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引领学生走进建筑,熟悉建筑,完成对建筑的基本特征的“扫盲”。
   3.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本,结合图片,学生自主归纳、探究中国建筑的结构及装饰方面的特征。
   2.挖掘建筑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及习俗。
   3.拓展课本,合作探究中国建筑与国人性格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2.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充实学生心灵。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品读赏析本文作为科技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背后的人文性,组织学生探讨建筑与国人性格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课文,迅速把握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装饰特征。
   2.点拨法。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3.合作探究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建筑与国人性格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国徽的图案。
   这是什么建筑?这是什么图标?它们有何关联?它们都是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及其才女妻子林徽因共同主持设计的。同学们对建筑了解多少?(多媒体显示五幅图片)。世博会中国馆雄浑大气,犹如华冠高耸,这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部分叫什么呢?看来,大家对中国建筑了解并不太多,基本可称为“门外汉”,由梁思成这样一位大师引领我们揭开建筑的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是最合适不过了。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走进建筑,基本完成对中国建筑的“扫盲”。
   2.培养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3.合作探究,走进社会,关注人文,充实心灵。
   三、明确学习重点
   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介绍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分哪两个方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探讨这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四、探讨建筑的结构特征
   学生先细读课文建筑特征的前五点,边读边讨论,熟悉建筑专业词汇及文中关键信息。
   进入“建筑辞典”小测验环节。
   第一题:结合课文内容分别指出图中的建筑物的柱、梁、举架、斗拱和椽子。
   第二题:说出单个建筑物及一所房子的组成部分。
   第三题:快问快答,考查学生“闪电存储”能力。
   概括建筑结构特征——“规整有序,设计巧妙,恢宏大气”。
   大家现在应该不是建筑的门外汉了吧!而且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建筑的专业词汇,完成了对建筑结构方面的扫盲。
   五、探讨建筑装饰方面的特征
   学生读书,并结合多媒体显示图片进行讨论,接着请学生讲述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屋顶:翘起,老百姓叫“飞檐”,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独具动感韵味。
   颜色:朱红+彩绘,最大胆,最大气,可谓“金碧辉煌”。
   装饰图案:花卉纹,鸟兽纹,云气纹,“福禄寿”等文字纹。
   重点介绍房屋顶上的鸱尾,送学生一个“知识小锦囊”,激发学生课后探寻中国建筑装饰背后的秘密。
   六、合作探究——中国建筑与居民性格的联系
   正如同文学和历史不分家一样,建筑与美学、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建筑与国人性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刘姥姥二进贾府所见到的几处闺房引出下边学生的合作探究。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地建筑及其特点、色彩、建筑风格、居民性格这四个角度进行讨论,重新认识一下各地居民的性格。
   京味建筑:大气规整
   四合院方方正正→守规矩
   庭院宽敞开阔→能言善侃,性格豪放,心宽得像长安街
   天子脚下→ 傲气得像个爷:做生意的叫“倒爷”,蹬三轮的叫“板爷”,能吹牛的叫“侃爷”。
   江南水乡:怎一个美字了得?
   看着这些建筑,想到了哪些诗?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戴望舒《雨巷》
   小桥流水 → 有灵性,清透
   粉墙黛瓦 → 不用明艳的色彩,不喜张扬,藏拙内敛。
   女子温婉清秀,男子风流多情
   陕北窑洞:天人合一
   就地取材,倚黄土坡而建→淳朴、敦厚
   陈设简单、大炕→粗犷、热情
   总结:各地居民创造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筑又熏陶渐染了各地人们的性情。
   七、引导学生倾听建筑,关注生活
   今天我们细细地欣赏了中国的许多建筑,发现建筑和国人的生活、性格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或精巧或大气的建筑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娓娓地向我们诉说些什么,可能是一种精神,可能是一种文化,可能是一种情结,如果我们凝神倾听的话,将会感悟很多,学会很多……
   八、布置作业
   下课后寻访、观察襄阳的特色建筑,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中国建筑图案背后的秘密”。
   九、板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建筑“扫盲”
   结构:规整大气
   装饰:美丽有文化气息
   (二)合作探究
   各地建筑与居民性格有什么关系?
   各地居民创造不同风格建筑,建筑又熏陶渐染了各地人们的性情!
其他文献
古今中外的大家讲到写作强调的无非是一个字“情”。  一篇文章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思想的高下或优劣',还取决于情感的真假和强弱。朱熹对“情”在作文中的作用是这样阐述的:“‘人生而静,天之情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可是,我们的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少的恰恰是“情”,所以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异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潮水般向学生涌来的开放社会,它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们再也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重要地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学生心理状况调节好了,班级管理就得心应手了。   一、毕业班学生中常见的几种不健康的心理简析   1.成绩唯一的功利心理。作为毕业班学生,把成绩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但部分
期刊
我们曾无数次的看过卓别林大师的无声电影,电影中大师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极富幽默和智慧的情节一次次的感染我们,让我们捧腹的同时,产生无限的联想,也就产生了无限的艺术魅力。这说明,虽然没有口头语言,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我们依然能准确的领会到故事的内涵和传达的智慧,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比语言讲述来得更加深刻,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具备口语达不到的效果。有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达中,说一句话,词语只表达
期刊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的这句话不无道理。语文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那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如何呢?   一、语文教学应生活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
期刊
通感是文学理论术语,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它是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是由钱钟书先生最先提出来的。常见有两种类型:形容通感(甜甜的笑)和比喻通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
期刊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有着书写艺术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并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字如其人,通过书法作品可以触及书法家或潇洒豪放或内敛含蓄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从门楹、屋柱上的一副副对联感受到一个个地域的文化底蕴。而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用钢笔等各类硬笔书写出来的汉字更是呈现出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性。   把汉字写得正确、清晰和流畅,可以提高汉字作为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即提高
期刊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而作为教师,只有充
期刊
高中生普遍感到议论文易写难深,问题出在没有掌握展开论证的有效方法上,从中心论点分解入手,就可以比较顺畅地帮助学生度过展开论证思路这道关口。   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看法,并能够准确的表述观点,只能说是完成了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对中心论点进行有效分解,并能顺畅地展开论证,才是一篇论文成功的重头戏。能否对中心论点有效的分解,不仅关系到文章能否写出深度,更决定了文章内容充实与否。而这个环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近年来,大家对这一考点涉及的各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答题的规范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答案形式规范了,但学生得分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教师比较重视出题规律及答题模式的总结,而有点忽视对读懂诗歌的教学;二是过分地关注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许多同学在还没有真正读懂诗词的情况下,就匆匆下笔,结果往往是胡乱贴标签,答不到点子上。因
期刊
课堂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语文学习重要的基本方式。语文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课堂学习达到了优化高效,语语言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一、激发学生需要,精心组织教学   1.巧设导语,引发阅读需要   根据学校条件,学生实际,学习内容,阅读需要等设计导语,朗读一首诗、背诵名言、叙说故事、评议现象、播放视频、学生表演诸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