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头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S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头作文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口头作文灵活而简便,既不需要事前充分准备,也不需要纸笔文具,只要课堂上安排时间,就可以进行练习。
   口头作文还便于与讲读课文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表达,常常是从模仿开始的,讲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古圣今贤学习表达的方法。口头作文正好给这种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课堂上刚刚学习的课文的表达方法,马上就可以进行口头模仿,这不是学用结合非常便利的条件吗?
   口头作文的练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片段练习,也可以进行综合练习,还可以进行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编提纲练习。可以在课堂上即兴口头作文,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再在课堂上当众口头发言。下面就介绍几种口头作文练习方式:
   片段模仿。进行片段模仿,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弱点安排训练,内容比较单一。片段模仿的范围很广泛,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可以学,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可以学,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抒情、议论等等都可以学。这种单一性的片段模仿练习经常进行,就会给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扩展描述。所谓扩展描述,就是教师给出某种具体内容,让学生对这个基本内容进行扩展,加以描述,使其内容充实,陈述具体,形象鲜明。扩展描述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景物,各种物件,各种人物,各处事情,各种场面,都可以作为描述的对象。尤其是把学生作文中那些写得空洞的地方拿出来搞扩展练习,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讲述梗概。指导学生写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可先作讲述梗概的练习。培养他们的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例如,教师说出一个先进同学的下列事迹:在风雪中帮助一位送菜的老大爷推车,到一个生病的同学家去给他补课,把观看文艺演出的票让给同学,和一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谈心。要求同学们概括地说出,怎样以其中的一件事作为重点确定全文的中心,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组织成一篇文章。
   这种练习非常灵活,教师可以拿出各式各样的题目,提出各种写法方面的要求,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构思。这对培养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条理性,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接续补充。教师口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开头部分,由学生接下去把全文补充完整,这种练习就叫做接续补充。这种练习,不需要学生审题,只需要学生具体地选择、组织材料和组织语言。
   这种练习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例如,说个事件的开头,让学生把事情述说完整;概括说出人物的品质,让学生述说具体表现;简介某种物品,让学生加以评论等等。
   口述全文。让学生从头到尾口述一篇文章,这和书面的命题作文是很相似的。因此,命题作文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于这种口头作文。值得注意的是,书面作文可以不受篇幅的限制,而口头作文则以篇幅较小为宜。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初中学生是很难把各方面顾及周全的。所以,教师命题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内容比较集中、写作方法也比较简单的一些题目。像《课间十分钟》《一则新闻》这些题目,少则一两百字,多则四五百字就可以完成,是比较适宜的。
   口头作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教师必须语言敏感,还要熟悉每个学生口头表达的情况,能立刻听出学生说话中的毛病。同时,教师应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并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积累词语,丰富词语,为口头作文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通感是文学理论术语,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它是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是由钱钟书先生最先提出来的。常见有两种类型:形容通感(甜甜的笑)和比喻通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
期刊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有着书写艺术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并引以为豪的非物质文化。字如其人,通过书法作品可以触及书法家或潇洒豪放或内敛含蓄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从门楹、屋柱上的一副副对联感受到一个个地域的文化底蕴。而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用钢笔等各类硬笔书写出来的汉字更是呈现出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性。   把汉字写得正确、清晰和流畅,可以提高汉字作为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即提高
期刊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而作为教师,只有充
期刊
高中生普遍感到议论文易写难深,问题出在没有掌握展开论证的有效方法上,从中心论点分解入手,就可以比较顺畅地帮助学生度过展开论证思路这道关口。   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看法,并能够准确的表述观点,只能说是完成了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对中心论点进行有效分解,并能顺畅地展开论证,才是一篇论文成功的重头戏。能否对中心论点有效的分解,不仅关系到文章能否写出深度,更决定了文章内容充实与否。而这个环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近年来,大家对这一考点涉及的各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答题的规范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答案形式规范了,但学生得分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教师比较重视出题规律及答题模式的总结,而有点忽视对读懂诗歌的教学;二是过分地关注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许多同学在还没有真正读懂诗词的情况下,就匆匆下笔,结果往往是胡乱贴标签,答不到点子上。因
期刊
课堂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语文学习重要的基本方式。语文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课堂学习达到了优化高效,语语言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一、激发学生需要,精心组织教学   1.巧设导语,引发阅读需要   根据学校条件,学生实际,学习内容,阅读需要等设计导语,朗读一首诗、背诵名言、叙说故事、评议现象、播放视频、学生表演诸方式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引领学生走进建筑,熟悉建筑,完成对建筑的基本特征的“扫盲”。   3.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本,结合图片,学生自主归纳、探究中国建筑的结构及装饰方面的特征。   2.挖掘建筑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及习俗。   3.拓展课本,合作
期刊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压力,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切实地更新教育理念,更在于理清许多实际存在的困惑。   困惑一:教材体系新、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是个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困惑二:从这半个多学期的实践情况来看,我们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他们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在教学中,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个难题,如何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阅读占有一
期刊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阅读教学的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体。阅读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并不等同于语感。前者是知识,后者是能力,中间需要一个转化的环节。一个能把一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的人未必能理解语言。每一部具体的作品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    就像世上不存在没有形貌的人一样,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章。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越来越熟练,使语言教育变得更具
期刊
如何使你的记叙文具有很高的感情浓度呢?   关键要用真实写出感情的饱和度。记叙文需要真情实感。但感情的隐秘性和复杂性又消隐了它的透明性。面对生活的繁复驳杂,写作应该有一个去粗取精的提炼过程,要尽可能发掘生活的原生意蕴,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去感悟和生发有意义的东西。人在生活事件中的行动,往往带着个人的鲜明印迹,也会含着一个人的深厚感情在内。    请看下面的文章:   人生的路曲折坎坷,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