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兰:白手创家业 赤诚乐奉献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20-21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地产新视角品牌经纪金桥奖典礼暨中国房地产两岸三地高峰论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在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危”和“机”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在出席此次盛会的两岸四地中国房地产界的企业家们中间,一位香港房地产界的女性代表格外引人瞩目,她就是代表香港地产代理总商会上台演讲和颁奖的宝丰地产董事长、香港地产代理商总会主席团顾问及永远名誉会长朱建兰女士。
  在香港地产界,谈及宝丰物业集团,可谓声誉卓著,作为涵盖地产业多个领域的专业集团化企业,“宝丰”早已是业界的“金字招牌”。
  而作为“宝丰”董事长的朱建兰女士,人们的脑海中则会出现一个豁达、热情、干练的“大姐”形象,在业界、在客户心中,甚至在珠海等多个城市,人们皆亲昵地称她为“朱大姐”。
  一声声“大姐”的背后,洒满了她二十余年拚搏奋斗的汗水,承载了她二十余年奉献社会的夙愿,更激励着她永无止境地无怨无悔地献智献力。
  
  事业:拚搏、稳健、持续
  
  朱建兰女士祖籍江苏。由于父亲是位军人,离休后一直居住在珠海,她亦于珠海长大。1977年,尚在读初中二年级的她前往澳门,后又只身来到香港。“当时到澳门的时候,只有十几岁,后来逐渐意识到澳门太小了,没有足够的空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为此,我才选择了来到香港。”
  踏足香港后,年轻的她一无所有,需要从底层一步一步开始。“当时初到香港,只有十几岁,身上带了两百多块,什么都没有,的确吃了很多苦。”朱建兰女士回忆说,“不过,我的性格里天生有一股豪爽之气,我从来不怕苦不怕累,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坚毅的她从进入工厂打工起步,辛苦地经营着人生,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1984年,中英谈判取得重大成果,但对香港的地产业却产生了直接不利的影响,楼价大跌。就在有钱人纷纷移民之际,朱建兰女士藉此契机,成立了宝丰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经历了打工岁月中的长期艰苦蛰伏后,她站在了全新的高度,以全新的视野,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当时不少居民从内地迁居香港,内地很多企业也来香港发展业务,颇具慧眼的她利用自己流利的普通话优势,充分利用这一市场资源,带领“宝丰”扬帆远航,很快在业界树立了口碑。“当时有不少的香港市民移民海外,导致房价降低。当时我就有一个概念,就是要为内地人定居香港服务,所幸的是我读书的时候,一直都说普通话,和内地的中资机构都能进行很好的合作交流。因此,业务开展起来相对顺利。”
  从而立之年进入地产行业,二十余的岁月转眼间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建兰女士也历经了数次沉浮起伏,与地产行业一起繁荣兴衰。回首过往,她总结说:“我刚进入地产的那段时间,楼价比较低。在发展过程中,香港的地产经历了一些波动,但总体上比较稳定,偶尔出现一次小波动,也能很快恢复过来。但最近十几年,发展的波动性却较强,‘九七’回归后的金融危机,2001、2002年的股票大跌,影响也不小,但真正让人刻骨铭心的还是‘SARS’期间。”
  在地产风云变幻之中,朱建兰女士却一直稳步发展,以不变应万变,逐渐将宝丰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打造成为业务立足香港、延伸至内地的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我做地产稳重发展、谨慎起步,投资也不大。很多时候,我都是比较幸运的,遇到困难时,有很多朋友,或业界的、或非业界的,都会尽力帮助我。”
  
  宝丰:全心、为您、服务
  
  稳步发展,是宝丰物业集团发展的基础,朱建兰女士极佳的人缘是发展的推助器,而公司多年来一直秉承的“全心为您服务”的宗旨则是发展的根本和迎接市场竞争的法宝。不管在朱建兰女士的名片上,在宝丰企业的画册里,还是公司的网址上,大凡能代表宝丰物业和宝丰地产的一切事物,莫不印有“全心为您服务”的赫赫字样,时时刻刻提醒着“宝丰人”坚守服务的宗旨,向客户昭示着“宝丰”人一颗全心全意的服务之心,也显示出朱建兰女士做人做事的根本。她笑言:“毛主席曾经说过,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就是秉承他老人家的这个宗旨。”
  为了真正落实好服务宗旨,朱建兰女士要求每一家分店,每一位员工都能谦卑待人,真心服务。她说:“不管是哪个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成功的道理就是一定要对人友善,工作要勤恳,为人诚实,全心为客户解决问题。我们要当客人是自己人,不管对方是富有还是贫穷,来了都是客户;也不论最终对方会不会购买,都要一如既往地热情、热心。”
  正因如此,宝丰集团才会持续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涉及到地产业的诸多领域。在朱建兰董事长的领导下,宝丰集团带着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崇敬和向往,融合中西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创造性地为客户设计全新的形象,成为业界的佳话。
  作为公司的领航者,朱建兰女士被人敬称为“朱大姐”。据介绍,现如今宝丰集团的业务涵盖有地产代理、物业投资、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建筑规划、城市规划、景观与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领域。她说:“我很幸运,我们的公司能够在稳健高速的发展中,汇聚一大批技术精湛、高素质、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各项专业都有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领衔把关。公司除了技术实力外,更注重管理模式的建设,完善及强化行政、技术、市场、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专业人才资源,发挥团结合作精神,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今,宝丰集团下辖有多个分店,仅在北角一带便有八家。面对公司各项工作,朱建兰女士显示出了极强的统筹能力,更显现出了一个成功领导者的智慧和爱心。“每个分店,我都安排有经理和秘书协调事务,每个星期一都召开例会,无论多忙,例会雷打不动。万一我身在外地,我会让我的儿子代为主持。对于这些和我一起奋斗的员工,我都将他们当家人,经常和他们交心、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及其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服务:领头、爱心、快乐
  
  在地产业,朱建兰女士奋斗了二十多年,而在服务社会方面,她同样奉献了二十多年。可以说,她是一边工作,一边服务,为自己亦为他人。纵观朱建兰女士的服务轨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服务业界,她担任了香港地产代理业界联席会议会务顾问、香港地产代理商总会主席团顾问及永远名誉会长等职务。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她曾创办了香港北角地产代理商协会,是该会的创会主席和永远名誉会长。早在1995年,为了更好服务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北角地区,在朱建兰女士的积极奔走呼吁下,北角地产代理商协会应运而生。成立后的协会,为整个香港地产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作为主要创办人之一,朱建兰女士回忆创会之难,不无感慨:“作为一个从内地过来的女性,我一人发起,与别人协力成立了香港北角地产代理商协会,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谈及香港地产总商会,她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组织,每年都会有很多活动。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一共筹集到了善款八十多万,我有幸成为捐款最多的女性,全部余款都捐给了四川,支持灾后重建。”
  另一部分,则是完全服务于社会,她是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政协常委、广东珠海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北角居民协会副会长、香港珠海联谊会常务理事等。在珠海长大的朱建兰女士,经过澳门来到香港,但不管怎样,每到一处,她都会产生深深的眷恋感,每一处都是她的家,她都以赤子之心反哺故园。在她服务珠海唐家镇老年中心时,由于服务之多,服务之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曾有珠海电视台采访她,问她:“你既不是唐家人,也不是珠海人,为何如此热情呢,常常捐钱和为他们服务?”她回答说:“我在唐家镇读过书,我就是唐家人,我爱唐家镇和这里的人,为他们服务是应该的。”
  “我父亲是老干部,经常教育我要为人民服务,能够为这么多人服务,交到这么多朋友,真的很开心。”对于服务的感受,朱建兰女士笑着表示,“我的主要信念就是挣到钱后,要为更多人服务,我乐意付出金钱和时间。我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献出爱心。”
  
  性格:热情、豁达、干练
  
  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朱建兰女士付出多,收获亦多,更让她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唐家镇老年中心那里都是老年人,他们没有多少钱,但是都很开心。所以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要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心。”她说,“成功是一种心态,金钱与幸福与成功,没有必然联系。”
  无疑,朱建兰女士的快乐,源自于她的热情之心,源自于她豁达的个性。从小她就梦想能当兵,到绿营中锤炼自己,虽然后来没有实现,但她骨子里的军人后代的气质让她活得潇洒而从容,豁达而大度,遇到困难,从不气馁。“困难遇到过很多,‘SARS’的期间,整个公司基本没业务,我女儿和儿子还在英国读书。为了供应他们,我把住的房子租出去,但是租房的人也很困难,迟迟交不了房租。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没有被困难吓倒。”
  朱建兰女士从小就将伟人毛泽东列为偶像和学习的榜样。“我非常佩服毛主席,他的军事才能,识人用人之明以及艺术才华,更主要的是他带领中国人民成立和建设了新中国。”朱建兰女士积极拥护中央政策,对于“庆回归”和国庆等活动都非常热心,很多时候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如今,作为地产界、服务界的“大姐”,朱建兰女士身上的担子更多更重,她每天的生活亦安排得相当紧凑。为了扮演好“大姐”的角色,起到更好的表率作用,在家、在公司、在社会上树立一个榜样,朱建兰女士正以饱满的热情勇往直前!
  
  【人物简介】
  朱建兰女士,宝丰物业董事长、宝城地产董事长、深圳宝丰地产董事长。担任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政协常委、广东省珠海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地产代理商总会主席团顾问及永远名誉会长、香港北角地产代理商协会创会主席及永远名誉会长、广东省珠海市唐家老人中心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珠海联谊会常务理事、香港北角联合大厦业主立案法团主席、香港耆英协进会永远名誉会长等社会职务。
其他文献
华人设计师吴季刚夺“时尚界奥斯卡”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有“时尚界奥斯卡奖”之称的CFDA(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奖)7日公布得奖名单,华人服装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拿下施华洛世奇女装设计师奖,他曾因为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设计总统就职礼礼服而名声大噪。吴季刚的妈妈陈美云从记者口中得知儿子得奖的消息,开心地说:“Jason这么年轻就拿到CFDA奖,我只能说他很幸运,有这么多人鼓励他、支持他
期刊
出身于东莞、扎根于香港,多年来矢志不渝地发展国粹之一的中药产品。可贵的是,事业蒸蒸日上,他却始终抱着一颗悬壶济世的慈善心和弘扬国粹的信念,他和他所热心的中药商会屡屡做出系列慈善行为,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善举包括了捐助内地希望小学、援助四川大地震、青海大地震等等。这位善于搭建平台,团结同业的人士就是香港参茸药材宝寿堂商会有限公司理事长、万全昌燕窝参茸行董事长曾耀棠先生,他给我们诠释的不仅仅是一个勤奋
期刊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时,身处风口浪尖的金融行业,能不受其影响,并保持着理性思考的,能有几人?金融战场风谲云诡,置身其中,几经沉浮,仍能泰然自若,并始终保持着勇不言败精神的,又能有几人?在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中,领导着属下多间上市公司,虽是百般繁忙,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却仍要抽出大量时间参与社会服务,并积极奉献于公益与慈善事业中的,试问又有几人?  其实,这所有的答案都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产生了交集,他就是
期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科医生是光明的使者,他们用无声的语言,灵巧的双手擦亮每一扇窗户。周伯展医生自1980年从事眼科专业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在香港,他是著名的眼科专科医生,在眼科医学领域声誉卓著,深受眼疾患者的信任。  他不但在专业领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同时还不忘服务社会,他是令国际医学界瞩目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复明大使,为内地许多白内障
期刊
自称“半汕半客”的徐名军先生,事业道路因先后涉足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而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事业,相同的成功,徐名军先生在概括自己的创业历程和收获时,只有感而发地说了两个字:奋斗!  这么多年,是勤恳、敬业、不计付出的投入,为徐名军先生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勤奋、刻苦、无止境的努力,令他收获了充实而富足的人生。  徐名军先生有八个兄弟姐妹,并育有六个子女,人丁兴旺家族兴旺的背后,是徐名
期刊
提及澳门著名的西饼麺包店,马里奥饼店当属其中,它是澳门最大的西饼麺包连锁店之一,同时也是澳门唯一在各门市全面使用酒店式欧洲焗炉及推行全天24小时服务的西饼麺包店,一直以高质量,高要求出品,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  踏足餐饮行业二十多载的赵北荣先生,在业界同行中享有盛名,有同行称他在餐饮业一路走来,是颇有技术的人。赵北荣先生可谓见证马里奥饼店成长的人,长期在质量、技术上严格把关、监督以及严格要求、管理
期刊
驰骋澳门地产行业近二十余年来,乐富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施芳远先生经历了几次起落升涨,但无论“上”也罢,“下”也好,他都一如既往,执着、稳重、诚信、以人为本,坚持事在人为,于不动声色中,描绘出自己的精彩。    拚搏濠江,投身地产创新篇    施芳远先生祖籍福建,1980年底,改革开放不久,刚刚从南桥中学毕业的施芳远先生藉机和父亲一道从老家来到澳门,开始了在澳门近三十年拚搏奋斗的历程。  “当时有
期刊
得天独厚的地缘经济位置与独特的经济政策,使香港成为闻名世界的购物天堂和大众的娱乐、消费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美容产品更是大众追求时尚的日常用品。由于背靠大陆、澳门和台湾乃至东南亚,香港虽然没有自己响亮的品牌,但市场的繁荣程度在全球首屈一指。  香港化妆品同业协会理事长,新力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绍忠先生,踏足化妆美容业界三十载,一直意气风发,锐意改革,团结业界,引领美容行业新潮流
期刊
【本刊讯】日前,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假旺角帝京酒店举行“迎世博、贺新年”新春联欢晚会,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协调部部长沈冲、九龙工作部部长林武、副部长容福华、全国人大代表费斐等出席主礼,在全国政协委员、总会名誉会长王国强、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会长谭锦球博士、名誉会长侯东海、常务副会长王惠贞、吴维新、邓清河、何志佳、杨奋彬等的陪同下,数百宾客及乡贤友好聚首一堂,为庆祝世
期刊
中国是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中华厨艺渊源流长,早在数千年前,鲍鱼就出现在中国人的食谱中。虽然国人很早就懂得烹制鲍鱼,然而能真正推陈出新,以自创的烹调技艺使鲍鱼自成一系,独占中华厨艺鳌头,并进而享誉全球美食界的,当推“阿一鲍鱼”。“阿一鲍鱼”被冠称“天下第一”,皆因创办人杨贯一先生为中华领导人准备的“天下第一鲍”大获好评而名扬四海;之后“阿一鲍鱼”更获得世界各国元首、政要及美食家等的赞扬。“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