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揭石界“三短”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s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的业余赏石爱好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有幸结识了许业内老师及朋友、学到了许多相关的文化知识,为我的人生拓展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有悖初衷的怪象。
  石头动了手脚,大家都嗤之以鼻、甚至一文不值了,形势、环境、氛围要是动了手脚,难道不是大家的悲哀吗?
  一短 —— 乱收费
  本来,大家是因为石头聚到一起成为朋友,也常讲要以石头的品质做朋友、以石头品质友好往来、断不能以石头的名义大肆敛财。
  可无论是“上级”协会或各界“领导”、“专家”,还是兄弟协会及本地协会,动不动就搞调研、普查、参观、座谈、聚会、考察、研究、出书、展览展销??今天收费,明天打款,后天集资,最后花天酒地吃一顿。个别聪明的找个借口躲了;一些有靠头的局外人也混迹其中,登记交费时玩失踪,酒桌上舌战群雄。谁也不好意思说沾了大家的光;剩下都是非掏不可的,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一次次地被“宰割”??有的交了钱还轮不到在大家面前露个脸。
  当然了,必要的宣传应该要的。意外得了“宝贝”,因为高兴,小聚庆祝一番也未尝不可;家中有好东西拿出去亮个相、交点展位费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作为个别“领导”或“专家”们,“下命令”前不要让人说“狼来了”,打道回府后不要让人说被“侵略”了,满足欲望后不要让人说被“强奸”了。不能因为大家一只脚迈进来了,就觉得人家别无选择、毫无退路了。
  二短 —— 手不贵
  因为身着“上级领导”的外衣,找一个理由到各地巡游(寻优)。下车一通高谈阔论:先批评当地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然后指责石头品质不够出色、市场竞争难得认可??结果以“拿回去研究研究”为名,不管石友们愿不愿意,在石头堆上任意挑拣。知名石友务必走遍,谁家有更好的品种,必须送一块。有的石友就一块“孤品”不乐意送,领导当面不说什么,呵呵一笑了之,没想到“秋后算账”!
  “家访”完了还得“实地考察”,由当地协会负责人带头到石头出生地一探究竟,了解详细位置、如何挖掘,为日后再次光临创造条件。到了现场,“客人”的眼光似乎有些不够使唤,手忙脚乱。上车时,当然是满载而归,因为除了自己发掘的,还有一大帮“陪同”人员无私奉献上刚捡到的??无论客人逗留几日,当地石友少不得为客人登记宾馆、预定饭局,临走甚至还要赠送当地土特产品。客人走后,石友们AA制分摊饥荒,当场抱怨、回家却不敢“汇报”老婆??果不其然,客人不会轻易忘记自己苦心拓展的“根据地”,日后每有闲暇,频频光顾。一传十,十传百,几年下来,产地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三短 —— 结恩怨
  领导、专家,在大家心目中自然是见多识广、宽宏大量、文化素质高的,要不怎么能当领导呢?石友之间、领导与部下之间,因为有个共同的业余爱好——赏石,感情非同一般。互赠藏品,来往走动都应该是自愿的,很正常随意的,而不是恃强凌弱的。尤其是因为几块石头,更不应该为之伤感动容、嫉恨如仇。
  可是,一些所谓的“领导”却不顾个人形象,利用手中“特权”,为了一块石头,官报私仇,逆我者亡,顺我者昌。到处迂回、穿插阻击所谓的“异己”:想参加个培训,不批!想组织个协会,不承认!想参加个展会,不让入场!玩奇石收藏,毕竟是一种业余爱好,尤其是下边基层的爱好者们,他们手里有几块所谓的“宝贝”,有空儿玩一阵,黄金时节还得靠正当职业养家糊口,你在石头上打压他,只能作为笑谈分享给其他石友。除此之外,你又能奈何他什么呢?就像你看上一位美女一样,人家不从,只能另觅良女,哪能处心积虑、怀恨在心呢?而一方好石就像自己抚养的孩子,虽丑犹亲,又怎能轻易送人呢?
  我认为,玩奇石不像玩古物收藏,因为大多数石友手中的藏品都是当地自产的,无须出资购买,能玩出一个好心境、好身体就是最大收获了。赏石悟道嘛!说低了是一块石头,说高了是一种文化,即便不顾忌文化,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估摸一下你和你手中的石头,谁更高贵!
其他文献
东子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十几年前,他居无定所、给人干零工,给谁干就住在谁家;没活干就没有钱,上顿吃饱了,不知道下顿在哪里。只有一辆破摩托车,老婆孩子、所有的家当都在车上了。  给人背石头,让东子认识了石头,也知道了石头能卖钱。满滩的石头都能变成钱,激励了东子。他也没辜负老天给他的机会,捡石头勤快、做生意机灵。  十几年过去了,东子一步步做成了老板。那些之前看不起东子的人还在牧区放羊,东子却在旗上买了
期刊
北京焦洪光先生《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文自本刊1月刊刊登以来,在国内石界引起强烈反响,李炳秋、陈砚农、吴玉伟等18位先生,先后在2至6期刊文阐述各自观点。还有更多的石友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进行交流探讨,在此,我们对参与争鸣的所有读者、石友、老师表示感谢。  当代奇石的发展中,多次出现理论争鸣的热潮,如观赏石与奇石概念的争论、传统赏石与现代赏石观的碰撞、奇石是否是艺术品的定性、奇石鉴赏标准的
期刊
2002年,台湾著名赏石家苏先生到我地考察交流。采购了大批本地特色石种以后,座谈中又相中石友小文的一块山形石。此石系50元购得,小文考虑到苏先生已经购买了他几块石头,便大方地说:这个石头送给您。苏回到:不可不可,这样吧,给你这个数好了。说时伸出五个指头,小文只得默许。  稍后结款时,苏的助理从包里拿出五沓一万元的人民币递给小文,小文一时错愕。那一天我们看到小文的手一直都是微微颤抖的。后来小文说:我
期刊
石兵先生的这几个组合,都创作于十多年前,从时间上讲,一点儿也不“新”了。但今天重新关注这几组作品,其创作思路之超前,组件选择之大胆,在小品组合盛行的今天,依然令人耳目一新。  当前的小品组合,多强调组件的形象与场景的具象,不仅人物、动物、桌子、茶壶……越像越好,一些难以用石表现的元素,也要想办法用木雕、瓷器等等加以补足。石兵先生的创作却另辟蹊径,对抽象造型给予了更多关注。  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的
期刊
在上海开花  在江西省内,虽有买家在四五年前就认识潦河石并零星购买,但潦河石真正走出产地,是在去年5月的南昌石展上。上饶的几位买家在展会上看到几块不错的潦河石,随即与产地石友进入奉新干洲和靖安,之后两个月持续频繁地购买潦河石,购买数量、频率以及注入资金量都刺激了产地市场。产地石农对本地潦河石的价格有了比以往更有根据的认识。  潦河石对外形成影响,是在去年9月的上海万春园石展上。上饶的付先生将几块得
期刊
身为石友,哪年不去参加几个展会呢!在石界的日历里,石展,就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节日,让人期待,给人希望,并可能带来巨大的收获。在当代奇石几十年的发展中,大型石展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对于有些地区、有些届别的重要展会,石友总是津津乐道。比如,两年一届的柳州展在全国的影响,一年一届的石家庄展对河北、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石界的引领作用;比如,2001年深圳宝安展的精品轰动效应,2005年内蒙左旗
期刊
杨 靖  十年前我刚刚进入石界,就见过这块石头。在众多光彩照人的大化石中间,它素黑沉寂,却又飘逸超拔,显得孤独而另类,因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我再没见过这样气象的墨石。这个石种数量本来不多,也从未充当过石市的主流。幸好,十几年了,石界的潮流也几经更替,它还仍以超逸的姿态屹立着,今天再见,除了重逢的惊喜,还有看它终究未被浮华掩埋的欣慰。  墨石玄黑,多孔洞,虽是现代石种,却常有古石意韵。但它
期刊
简单的视觉元素,干净的构成,你仍然能一眼分辨出这是一只惟妙惟肖的鱼形大化石。头部饱满,融大智;尾部回弯,具动感,最精彩处在于眼睛,连眼白与瞳仁的比例都恰到好处,点活了整个石头。  “鱼”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可饱口腹之欲,亦可寄情笔墨。垂钓注重成功后的快感,而赏鱼则更多的是心境上的净化,不需目的性,只需将思绪散怀于山水,这便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闲情逸致。  邓思德(收藏)  电话:1390
期刊
2014年5月31日,包头市第四届“鹿城杯奇石节”在包头市古玩奇石城隆重开幕。原包头市政协副主席李广斌、包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国强、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元重举、包头市观赏石宝玉石协会会长李兰维、包头市蒙元古玩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名誉总经理贾斌等领导嘉宾及众多石友参加了开幕式。  奇石节由包头市古玩奇石城主办,吸引了各地的专家学者、藏家、石商、石农、百姓前来观摩、交流。  参展的石商多来自包头本地及
期刊
黄白黑第二次靠近南迦巴瓦,还是那位瘦高个的,门巴族小伙子边巴牵着那 两匹马,站在路边。  黄白黑看见边巴,鼻子一酸,好像自己刚刚逃命 出来,遇到了故交。  还是一路颠簸,但去的地方,与五天前完全不一样了。  黄白黑说,洛登讲过,要带我去拐弯最急的地方,看一块“回头石”,这块石头能帮我去掉心病。他是带我去看最弯的那个拐点吗?  边巴措姆说,大拐弯不是哪一个弯拐过来的,是无数个弯连在一起形成的。拐弯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