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拐弯处 看“回头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白黑第二次靠近南迦巴瓦,还是那位瘦高个的,门巴族小伙子边巴牵着那 两匹马,站在路边。
  黄白黑看见边巴,鼻子一酸,好像自己刚刚逃命 出来,遇到了故交。
  还是一路颠簸,但去的地方,与五天前完全不一样了。
  黄白黑说,洛登讲过,要带我去拐弯最急的地方,看一块“回头石”,这块石头能帮我去掉心病。他是带我去看最弯的那个拐点吗?
  边巴措姆说,大拐弯不是哪一个弯拐过来的,是无数个弯连在一起形成的。拐弯是不知不觉的,没人知道拐点。


  天黑前,走到一个叫阿登子的地方。
  不一样的高山石头屋,一样的各种形态的、随意摆放着的石头馆……
  黄白黑像个缺氧的病人,进屋就躺倒在毛毡子上。屋内暖融融,毡床边立着一块石头,像一个侍者,也像老朋友,正温和地关照这个远道而来的病人。
  黄白黑醒来,已经是深夜,房间里弥漫着烤羊肉和青稞酒的香气。
  见黄白黑醒来,洛登起身倒酒,边巴舀了一碗满满的松茸说,起来喝掉,就精神了。
  第二天,太阳从窗外直直地照进来。喝过酥油茶,吃过烙饼,就出发了。
  边巴骑着他的马原路返回。黄白黑跟着洛登,早晨出门,看着南迦巴瓦在那,到了傍晚还在那。
  这一天,他们两次下到山谷去。他们拣到两块石头,一块扁平椭圆,像面老式的镜子。另一块,很像个大烟斗。
  傍晚,洛登的另一座石头屋到了,让黄白黑难忘的第三个雪山奇石馆。
  “镜子”被挂在石屋的门后,“烟斗”则搁在案上。镜子和烟斗,好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
  “烟斗”和“镜子”是雪山的朋友,我的朋友,洛登一边说,一边将炉子的火生起来。
  第三天,桔红的阳光,沿着云海的水平线,环抱着金色的南迦巴瓦。石屋中,“镜子”闪着金光,将光投到“烟斗”和其他石头上。
  出门便是身在云海,洛登和黄白黑,两个讨海人,顶着金光出发。雅鲁藏布江,是云层下的一个大裂缝,往下看去,只听巨响,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
  往下走,钻到晨光的水平线下,像潜到海水里,沿着幽暗的陡坡一直下去,直到崖壁垂直,再无处可下。
  第一次贴近天坑俯视深涧,黄白黑眼前的世界突然竖起来,雅鲁藏布江,两个急剧的转折,是一道闪电,一个面目惶恐哀怨的巨人,“闪电”是他一头混乱的毛发……
  黄白黑一阵眩晕,好像正在急速地掉进一个深不可测的渊薮……
  阳光渐渐升高,仿佛和雪山融化在一起,从峡谷上倾泻下来,“回头石”缓缓地回过头来,表情温和而平静地注视着黄白黑,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是他飞扬的鬓发……
其他文献
奇石要进拍卖场,是当前许多石友对奇石走向的期待。业界对奇石拍卖的尝试也非一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型拍卖公司对石头的认可仅限于古石,而业内自行组织的多数奇石拍卖,要么沦为某次活动的鸡肋,要么成为某些主办方的噱头,本应是公开、公平的交易平台的拍卖,其规范性、真实性却屡受质疑。拍卖,似乎成了石友一次次期待与失望的循环。  奇石拍卖究竟能不能搞,怎么搞?今年四川长江石赏玩区的做法令我们眼前一亮。  
期刊
东子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十几年前,他居无定所、给人干零工,给谁干就住在谁家;没活干就没有钱,上顿吃饱了,不知道下顿在哪里。只有一辆破摩托车,老婆孩子、所有的家当都在车上了。  给人背石头,让东子认识了石头,也知道了石头能卖钱。满滩的石头都能变成钱,激励了东子。他也没辜负老天给他的机会,捡石头勤快、做生意机灵。  十几年过去了,东子一步步做成了老板。那些之前看不起东子的人还在牧区放羊,东子却在旗上买了
期刊
北京焦洪光先生《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文自本刊1月刊刊登以来,在国内石界引起强烈反响,李炳秋、陈砚农、吴玉伟等18位先生,先后在2至6期刊文阐述各自观点。还有更多的石友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进行交流探讨,在此,我们对参与争鸣的所有读者、石友、老师表示感谢。  当代奇石的发展中,多次出现理论争鸣的热潮,如观赏石与奇石概念的争论、传统赏石与现代赏石观的碰撞、奇石是否是艺术品的定性、奇石鉴赏标准的
期刊
2002年,台湾著名赏石家苏先生到我地考察交流。采购了大批本地特色石种以后,座谈中又相中石友小文的一块山形石。此石系50元购得,小文考虑到苏先生已经购买了他几块石头,便大方地说:这个石头送给您。苏回到:不可不可,这样吧,给你这个数好了。说时伸出五个指头,小文只得默许。  稍后结款时,苏的助理从包里拿出五沓一万元的人民币递给小文,小文一时错愕。那一天我们看到小文的手一直都是微微颤抖的。后来小文说:我
期刊
石兵先生的这几个组合,都创作于十多年前,从时间上讲,一点儿也不“新”了。但今天重新关注这几组作品,其创作思路之超前,组件选择之大胆,在小品组合盛行的今天,依然令人耳目一新。  当前的小品组合,多强调组件的形象与场景的具象,不仅人物、动物、桌子、茶壶……越像越好,一些难以用石表现的元素,也要想办法用木雕、瓷器等等加以补足。石兵先生的创作却另辟蹊径,对抽象造型给予了更多关注。  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的
期刊
在上海开花  在江西省内,虽有买家在四五年前就认识潦河石并零星购买,但潦河石真正走出产地,是在去年5月的南昌石展上。上饶的几位买家在展会上看到几块不错的潦河石,随即与产地石友进入奉新干洲和靖安,之后两个月持续频繁地购买潦河石,购买数量、频率以及注入资金量都刺激了产地市场。产地石农对本地潦河石的价格有了比以往更有根据的认识。  潦河石对外形成影响,是在去年9月的上海万春园石展上。上饶的付先生将几块得
期刊
身为石友,哪年不去参加几个展会呢!在石界的日历里,石展,就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节日,让人期待,给人希望,并可能带来巨大的收获。在当代奇石几十年的发展中,大型石展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对于有些地区、有些届别的重要展会,石友总是津津乐道。比如,两年一届的柳州展在全国的影响,一年一届的石家庄展对河北、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石界的引领作用;比如,2001年深圳宝安展的精品轰动效应,2005年内蒙左旗
期刊
杨 靖  十年前我刚刚进入石界,就见过这块石头。在众多光彩照人的大化石中间,它素黑沉寂,却又飘逸超拔,显得孤独而另类,因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我再没见过这样气象的墨石。这个石种数量本来不多,也从未充当过石市的主流。幸好,十几年了,石界的潮流也几经更替,它还仍以超逸的姿态屹立着,今天再见,除了重逢的惊喜,还有看它终究未被浮华掩埋的欣慰。  墨石玄黑,多孔洞,虽是现代石种,却常有古石意韵。但它
期刊
简单的视觉元素,干净的构成,你仍然能一眼分辨出这是一只惟妙惟肖的鱼形大化石。头部饱满,融大智;尾部回弯,具动感,最精彩处在于眼睛,连眼白与瞳仁的比例都恰到好处,点活了整个石头。  “鱼”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可饱口腹之欲,亦可寄情笔墨。垂钓注重成功后的快感,而赏鱼则更多的是心境上的净化,不需目的性,只需将思绪散怀于山水,这便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闲情逸致。  邓思德(收藏)  电话:1390
期刊
2014年5月31日,包头市第四届“鹿城杯奇石节”在包头市古玩奇石城隆重开幕。原包头市政协副主席李广斌、包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国强、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元重举、包头市观赏石宝玉石协会会长李兰维、包头市蒙元古玩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名誉总经理贾斌等领导嘉宾及众多石友参加了开幕式。  奇石节由包头市古玩奇石城主办,吸引了各地的专家学者、藏家、石商、石农、百姓前来观摩、交流。  参展的石商多来自包头本地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