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人 以情出新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不仅要做到赏心悦目,更要有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情”,给读者豁然开朗、为之一振的感受。在习作中,我们渴望看到学生具有独特情感和个性特征的文字,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一、 真诚:关注细节,展现人情美
  《爱之链》一文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关注生活中动人的细节之美。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要力图挖掘琐屑却又十分具有情感内涵的细节。在这样看似寻常琐碎的文章中,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却有着细腻的人情美。学生几乎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语言,就可以在平平淡淡中把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那种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往往更能给人以感染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中的人情美。首先,是引导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真诚地对待生活,才会俯身贴近生活,正视平常事物中那点点滴滴的闪光;真诚地对待生活,生活中的细节之美才会投射到我们的内心中去。每个人的生活情境是不一样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具有个体差异的美的细节,不至于出现生活素材的简单雷同。其次,学生要注意积累生活中动人的细节,日记、随笔是很好的形式。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审美导向,培养学生抒写真情的习惯和欲望,而不至于把日记、随笔当作简单的任务。
  在充满人情味的细节的捕捉过程中,恰恰展示了学生自身性情中真诚的一面,柔性的一面,通过文字这个桥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人性美、人情美的光华。
  二、 细腻:重视描写,追求才情美
  同样面对漫天飞雪,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到“未若柳絮因风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人不同的才情;在李白和徐凝的同题古诗《望庐山瀑布》里,我们看到了各具风韵的才情。对于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表现形式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写作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力。
  首先,要借个性化的形象描写,展示独特体验。学生在写作时,首先应该走到事情的深处,走进人物内心,聚焦细节,调动感官,用个性化的语言解读人物的神情、行为、语言、心理等。“路上,我好累,最累的不是脚,不是腿,也不是手膀子,而是我的眼珠子……在手表和正前方来回地转。”“我的心好像被抛在了北极,好冷好冷……”这些语言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其次,要借助个性化景语展示独特情趣。高年级学生要学会恰当地运用景语,个性化地解读景物语言,凸显个性化,表现出情绪的独立性。借助独特的“景语”,我们时常可以感受到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比如写湖水:“当手与你接触的一刹那,一股凉意透进心底,如拉着妈妈的手那样温柔,我沉醉在这柔柔的湖水中!”写落日:“傍晚的太陽终于落山了,在昆虫和小动物们的催促下,终于落下了地平线。但是太阳神是永远都不会屈服的,于是他甩下一片云彩,气愤地消失了。”
  总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种相同的感受。写出与众不同,就写出了独特。举手投足,颔首蹙眉,乃至于一切景物,都可以有一个具有个性特征的表达方式。
  处理文字的时候,作者不妨把自己当作一个高明的摄影师,时而聚焦,时而定格,时而拉长镜头,时而慢镜头播放;同样的画面,追求不寻常的视角,表现别样的韵味……这种个性化展示,使得文字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才情。当然,这种个性化必须遵从一个原则,即自然,切不可为了追求新奇而失真。
  三、 率真:正视原“我”,袒露性情美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首先应该打破枷锁,以宽容甚至欣赏的心态,接纳学生习作里流露出来的原生态的“我”。曾经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文章,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看到一个娃娃不小心跌倒了,我扶起了她。这时,她的母亲从楼上冲下来,把我大骂一通,嘴笨的我一时有口难辩,只得逃避。恰巧这时候,这位母亲又要上楼,叫那个娃娃在楼下等。结果这个娃娃跟在我身后往小区外挪去,不小心又一次摔倒了。我有些不知所措,看着那个倒地的孩子,在短暂的思想斗争之后,我飞快地跑出小区,把那个孩子的哭声留在身后……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有“圣人”一般的表现,更不该给他贴上“觉悟不高”的标签,应该承认,作者是一个真实而且坦诚的孩子。在这里,“我”就是一个真心实意的人,一个孩子。这个“我”,不需要十分高尚,可以是一个平凡的个体;这个“我”,有一些幼稚,甚至还有一些无知;这个“我”,可以有一些狭隘,甚至还有一些自私……对于学生而言,就算是留下一些遗憾,在遗憾中获得人生体验,不也是一种成长吗?
  基于这一点,教师还要宽容地尊重学生对于习惯思维的挑战。如写“雪”,既可以写它的纯洁,也可以写它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写小草,既可以写它的顽强,也可以写它的举棋不定,随风摇摆……“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让学生的习作真正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总的来说,无论是人情美、才情美还是性情美的表现,都是以实践积累和内在情感的发展为依托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要避免进入一个单纯追求技术的误区,当然,这更要求教师本身做一个既有情怀又有胸怀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广益小学)
其他文献
在一次校内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执教苏教版二上《识字7》后,整体感觉比较扎实,教学设计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努力让学生读准音、记清形、辨明义,全面细致的教学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但整堂课上下来,学生虽然学有所得,课堂气氛却不够活跃,这显然不符合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特点。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个人感觉并不轻松,由于教案细碎,教师的语言过多,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长达7页纸的教案内容的回顾上。  课后的研讨
期刊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宋代,美丽与哀愁并生/那段风雨颠簸的历史/留在了词人独特的感受里/被时光打磨得鲜亮/那些旧事,是历史,是词史,更是心史/它轻巧地触动你的心房/带你走进一场真实的穿越  因为看到了封底上的这段话,很喜欢;也因为《山月不知心里事》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同属于“漫漫古典情系列”,于是,买下了这本书。  对于宋词,从来没有刻意去背诵过,不喜欢那种“为赋新词强记忆”式的阅读方式
期刊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课,我选择的图画内容是一个山坡,山坡上有一只大山羊和一只小山羊。为了方便学生有序地表达,也为了给学生由说到写搭建桥梁,我特意写了一篇下水文做了示范。  课开始了,我先指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同学们很兴奋,都能把图上的情景说清楚,而且内容很丰富,有的说它们在散步,有的说它们在跑步,有的说它们在郊游。有几个学生竟然
期刊
《小露珠》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通过小露珠和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它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纵观课文,最精彩的段落无疑就是小动物们和小露珠之间的对话了: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摘自《小露珠》一课第2、3、4小节
期刊
《莫鸂窟》一文,若说要教“莫高窟”,那么我们应该引入图片、视频、历史资料等丰富素材,让学生获得关于“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更多信息。然而我们教学的是“《莫高窟》”,那么,我们需要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我们想用它来做什么?或者说通过对这个文本的教学,我们想让学生获得什么?  本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语言凝练,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基于文本
期刊
一、 课程目标制定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 着眼学科属性,寻找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共性,更有其独特性。《语文课程标准》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学语文首先是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促进思
期刊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是通過学习一篇又一篇课文来达成的。那么,阅读课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的什么,才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呢?这是事关语文教学方向的问题,理论界至今没有统一而清晰的认识,教学实践领域更是五花八门,混乱不堪。我们从各地“同题异构”的教学竞赛、教学展示活动中看到,不同教师用相同课文去教学情总体相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大相径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者偏爱什么就教什么,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是其他学科没
期刊
问题的提出  一、 平时听课过程中的观察  平时走进课堂听课,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不少老师在提问过程中总是比较匆忙,像赶路程一样。这里略举两例——  例一:一位老師教学一年级《看菊花》。  在讲读课文时,老师提问:“小朋友,课文写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菊花怎么好看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里的句子,一会儿我要请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话刚说完,老师就在讲台上整理马上要用的挂图和卡片。整理完了,老师问:
期刊
周二上午,第二节课,一年级语文《练习3》“学用字词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老师请小朋友读题:“如果是傍晚,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手,自信满满地读道:“如果是晚上,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呢?”  很多小朋友听出他把“傍晚”读成了“晚上”,纷纷举手,性急胆大的还脱口而出,予以纠正。  老师微笑着说:“你把‘傍晚’读成‘晚上’了,以后读书可要仔细哟。”  隨即,老师话题一转,顺
期刊
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断修改、试教、打磨,总算把这堂优质课——《花钟》录制完毕。尽管录制的过程有些不盡如人意,留有遗憾。但回首这段时间的付出与努力,自己收获了累累的经验与满满的教训,亦得到了极好的砺炼,结果反倒不重要了,这也是自己在教学之路上的一次成长。  《花钟》是人教版三上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一主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美著称。文章用花儿美、插图美、文字美、语言美,把“美”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