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迫切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开拓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来参与,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人是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又不偏离教师的教学方向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由“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首先根据所学新知识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力求使学生在强动机浓兴趣的前提下探究知识。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的设置还要让学生感到有趣,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自学探究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多学习、多钻研、多积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出色的创设好问题情境。
2 探究知识的尝试
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对问题下结论、告知结果,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尽量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类比、猜想、归纳、推演,在探究中逐步发现新知识。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上教师要侧重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探索规律、发现知识,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先探究,师生后归纳的程序。“自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自学-点拨-训练-提高
3 自学课本,理解知识
学生带着自己对问题的猜想或发现,在较强的学习动机之下自学课本,会大大增强其自学的主动性。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粗读、细读、精读等,要让学生拿着笔看书,学会在字里行间中找学问,在关键字词下标上圈点,读不懂的问题做上标注。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阅读在语文中要抓住精炼的或生动形象的词与句,而在数学中则应抓住关键的词语。
4 点拨反馈质疑,排除思维障碍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同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教师不能轻易的对问题进行灌输式讲解,教师只讲学生经过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以排除思维障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心理支持,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你的身边”,可以随时对你的学习提供帮助。
5 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有一定的技巧,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增加课堂容量,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设置一定量的“已知条件不变探索不同的结论、已知条件变化结论不变和已知条件和结论都发生变化”的变式练习。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6 小结,纳入知识系统,使学生认知得到升华。
小结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总结。小结可以由学生来做,也可以由教师来做,其目的是使学生将学会的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识系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小结的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把握,它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有时可以在学生自学之后进行,也可以在“质疑”后进行,有时一节课要进行两次或三次小结。小结也可以由教师进行精辟讲解,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学好数学也需积累,积累包括两方面:一是概念知识,二是错误题目。脑子中多一些概念就多了一些思考的方法,多了一些解题的突破口,在做较难的题目时也就得心应手了。积累错误的题目,指挑选一些自己平时易错或难懂的题目,记在本子上,在复习是翻看这本本子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应特别注意。所以积累对学好数学起着极大作用。
三、引导发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这里所说学生参与知识发现过程,不是指学生像科学家发现数学真理那样,参与发现发展的全过程,也不单纯等同于发现法教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封闭的、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探索、猜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喷发出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火花。学生的探索可能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就要鼓励、保护学生的大胆探索、猜想的精神,并把它引导和启发到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以上来,绝对不能棒杀另类答案,教学中只要估计学生可说的、可讲的,要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去唱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本文仅是本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就教于广大教师,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现代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来参与,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人是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又不偏离教师的教学方向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由“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首先根据所学新知识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力求使学生在强动机浓兴趣的前提下探究知识。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的设置还要让学生感到有趣,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自学探究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多学习、多钻研、多积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出色的创设好问题情境。
2 探究知识的尝试
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对问题下结论、告知结果,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尽量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类比、猜想、归纳、推演,在探究中逐步发现新知识。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上教师要侧重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探索规律、发现知识,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先探究,师生后归纳的程序。“自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自学-点拨-训练-提高
3 自学课本,理解知识
学生带着自己对问题的猜想或发现,在较强的学习动机之下自学课本,会大大增强其自学的主动性。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粗读、细读、精读等,要让学生拿着笔看书,学会在字里行间中找学问,在关键字词下标上圈点,读不懂的问题做上标注。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阅读在语文中要抓住精炼的或生动形象的词与句,而在数学中则应抓住关键的词语。
4 点拨反馈质疑,排除思维障碍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同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教师不能轻易的对问题进行灌输式讲解,教师只讲学生经过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以排除思维障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心理支持,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你的身边”,可以随时对你的学习提供帮助。
5 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有一定的技巧,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增加课堂容量,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设置一定量的“已知条件不变探索不同的结论、已知条件变化结论不变和已知条件和结论都发生变化”的变式练习。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6 小结,纳入知识系统,使学生认知得到升华。
小结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总结。小结可以由学生来做,也可以由教师来做,其目的是使学生将学会的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识系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小结的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把握,它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有时可以在学生自学之后进行,也可以在“质疑”后进行,有时一节课要进行两次或三次小结。小结也可以由教师进行精辟讲解,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学好数学也需积累,积累包括两方面:一是概念知识,二是错误题目。脑子中多一些概念就多了一些思考的方法,多了一些解题的突破口,在做较难的题目时也就得心应手了。积累错误的题目,指挑选一些自己平时易错或难懂的题目,记在本子上,在复习是翻看这本本子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应特别注意。所以积累对学好数学起着极大作用。
三、引导发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这里所说学生参与知识发现过程,不是指学生像科学家发现数学真理那样,参与发现发展的全过程,也不单纯等同于发现法教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封闭的、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探索、猜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喷发出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火花。学生的探索可能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就要鼓励、保护学生的大胆探索、猜想的精神,并把它引导和启发到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以上来,绝对不能棒杀另类答案,教学中只要估计学生可说的、可讲的,要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去唱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本文仅是本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就教于广大教师,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