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个‘魅力工程’,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在教育中,我坚信人格可以感化人格,智慧可以孕育智慧,激情可以燃烧激情。尤其是校长工作,校长要用自己人格的芬芳,去影响一群人,教育一代人。”这是梁妮16年校长工作的心灵感悟。
梁妮所说的“人格的芬芳”,是她所追求“人和”的教育境界。“管理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是关键,正所谓‘和则睦,睦则兴’。”她说。
巧打“感情牌”,营造“人和”的氛围
罗理梅,现任玉林市玉州区迴龙小学(以下简称迴龙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从教21年来,罗理梅共事过四位校长,在她看来“梁校长对我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在我心中她亦师亦友”。
6年前,罗理梅获得代表迴龙小学参加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的机会,但她并不想接下这个“光荣任务”。梁妮知道后,便找她做思想工作,鼓励她参赛,并组建团队帮助她研读课标、备课、评课、磨课、修改教案。最终,她获得了比赛二等奖。“梁校长总是这样无私地帮助我们。现在,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还连续四年获评为城区的学科骨干教师呢。”罗理梅说。
迴龙小学副校长梁树清有同样的感受。2009年,梁妮任校长时,她刚提拔为教导处副主任。初涉领导职务的她,在工作上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开展,甚至还有“撂挑子的想法”。“后来,梁校长经常找我谈心,教我如何与其他领导合作、如何理清工作思路,还给我提供了很多锻炼机会。”梁树清说,“在梁校长的指导下,我工作越来越顺畅,由我负责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多次获评玉州区品德发展水平先进学校。2017年,组织提拔我担任学校德育副校长。非常感谢梁校长的用心培养,她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梁妮看来,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每一分子都应该为家庭的兴旺发展努力。那么,如何发挥家庭成员的积极性?梁妮认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说,想要教师们有创造性、积极性,作为家庭的“家长”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搭建一个发展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收获成就感、幸福感,如此方能焕发教师们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的活力,进而推动学校向前发展。“虽然有点“耍手段”的感觉,但效果确实非常明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还让他们拧成了一股绳。”梁妮说。
梁妮的另一条“予之”之道,是倡导“兄弟姐妹式”的管理理念,这正是她“学校家庭论”的延伸和细化。具体而言,就是在职位上她是“家长”,但在工作中她是“长姐”。她更喜欢“长姐”这个身份,因为它拉近了与其他教师的心理距离,而且这个身份让她“更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各种意见,让各种声音都有发声的机会”。
“在年纪上,我是她大姐,但在处事上,我得叫她一声‘姐’,因为大家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她倾诉。”迴龙小学副校长林小红感慨道,“有她在,大家的心就能往一处想,劲就能往一处使。”
交叉式管理,为“人和”保驾护航
情感凝聚是梁妮管理学校的一个重要“法宝”,但她深知学校的管理单靠感情维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管理机制做保障。
梁妮提出了“交叉式管理”的理念。“交叉”就是各岗位既有明确分工,又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参与到别的工作方块中去。该校的三位副校长,各有负责的板块,同时也可参与其他副校长分管的领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有艺术特长,因此在分管教学的同时还兼管了德育领域的艺术工作;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语文教学能力突出,所以在分管德育的同时也参与到语文学科的构建当中;而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是数学教学的能手,所以也同时参与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管理方式比较乱。但事实上并不乱,这既确保了‘事事有人做’,又较好地弥补了某一岗位领导因某一种能力薄弱而不能很好完成工作的缺陷,有利于发挥各个领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迴龙小学副校长封明对记者说。
交叉式管理同样适用于中层领导班子,但与校级领导的“交叉”有所不同,中层领导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教学优势和学科专长,参与“名手拉新手”等活动,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学校新教师、年轻教师成长。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迴龙小学近年来培养了城区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骨干6人、学科新秀40多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交叉式管理的效用?梁妮认为,关键是让教师实现个性化成长,培养具有多元技能的教师队伍。她提倡“尊重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师培养方法,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职业发展意愿等,制定一年、三年、五年个性发展计划,并根据每位教师的计划提供相应支持、创造相应机会,从而培养多元发展型教师。
2010年,李琴刚到迴龙小学之时,就给自己制订了个性发展计划。在计划中,除了规划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发展,她还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愿望。梁妮记下了她这个愿望。不久后,玉州区教育局举办教师演讲比赛,通过会议讨论,这次机会落在了李琴身上。因为是代表学校参赛,李琴不免畏怯。梁妮知道后,就主动帮她修改、完善演讲稿,训练她的站姿、语速、感情等。“在梁校长的培养下,我不负所望,在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那次之后,一有这方面的机会她就会想到我。现在,我的演讲能力越来越好了。”李琴说。
“要想实现交叉式管理,老师必须具备多样的能力,才有可能参与自己工作以外的工作,这对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促进。”梁妮说。
民主管理,让“人和”落到实地
2018年春季期,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迴龙小学决定调整教师值日制度,将原本每天轮值一位教师变为轮值三位。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如若处理不当,势必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
为了消除教师的不良情绪,梁妮首先召开了学科组长会议,聆听学科组长的建议,然后该校德育部门牵头对原有的值日教师制度进行修改,再召开学校教代会,由教职工代表对修改后的制度进行讨论。经过数次讨论、修改后,新的轮值制度最终得以落地。
“这一制度是通过多次教师研讨后产生的,我们了解修改制度的初衷和重要性,而且这不是学校领导压下来的任务。所以,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迴龙小学教师谢海华说。
自担任校长以来,梁妮始终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协商、人人参与的管理氛围,学校每一项决策的落实、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制订、每一次工作的调整、每一个活动的举办,乃至于安排哪位教师参加比赛或评奖,都需要通过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学科组长会议、教代会甚至全校教师大会讨论。这既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有效避免了决策上的各种疏漏,还极大激发了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评选工作,与教师的岗位设置、工资收入等紧密关联,所以每一次竞争都非常激烈,而且容易使教师产生怨言,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如何解决这块“烫手山芋”,梁妮有自己的“招數”。在开展评选之前,她组织成立学校评优领导小组,先让教师自我述职、介绍自身情况,然后由教师民主推荐参评人选,推荐名单最后经评优领导小组讨论和评议,确定评选名单,并需全校公示,无异议后才最终确定。
如今,迴龙小学摸索出了较为公平的教师评优方式,即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评,但近两年内获评过优秀的教师一般情况下不能再评,有突出贡献的可以连续获评。“这样比较公平,提高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增强了老师间的凝聚力。”迴龙小学教师李芳说。
十六年来,梁妮用行动追寻着“人和”的管理境界,这一追求现已提炼成为迴龙小学的“和善教育”理念,推动着该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有力印证了“和则睦,睦则兴”这句话。
(责编 蒋海兰)
梁妮所说的“人格的芬芳”,是她所追求“人和”的教育境界。“管理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是关键,正所谓‘和则睦,睦则兴’。”她说。
巧打“感情牌”,营造“人和”的氛围
罗理梅,现任玉林市玉州区迴龙小学(以下简称迴龙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从教21年来,罗理梅共事过四位校长,在她看来“梁校长对我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在我心中她亦师亦友”。
6年前,罗理梅获得代表迴龙小学参加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的机会,但她并不想接下这个“光荣任务”。梁妮知道后,便找她做思想工作,鼓励她参赛,并组建团队帮助她研读课标、备课、评课、磨课、修改教案。最终,她获得了比赛二等奖。“梁校长总是这样无私地帮助我们。现在,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还连续四年获评为城区的学科骨干教师呢。”罗理梅说。
迴龙小学副校长梁树清有同样的感受。2009年,梁妮任校长时,她刚提拔为教导处副主任。初涉领导职务的她,在工作上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开展,甚至还有“撂挑子的想法”。“后来,梁校长经常找我谈心,教我如何与其他领导合作、如何理清工作思路,还给我提供了很多锻炼机会。”梁树清说,“在梁校长的指导下,我工作越来越顺畅,由我负责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多次获评玉州区品德发展水平先进学校。2017年,组织提拔我担任学校德育副校长。非常感谢梁校长的用心培养,她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梁妮看来,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每一分子都应该为家庭的兴旺发展努力。那么,如何发挥家庭成员的积极性?梁妮认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说,想要教师们有创造性、积极性,作为家庭的“家长”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搭建一个发展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收获成就感、幸福感,如此方能焕发教师们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的活力,进而推动学校向前发展。“虽然有点“耍手段”的感觉,但效果确实非常明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还让他们拧成了一股绳。”梁妮说。
梁妮的另一条“予之”之道,是倡导“兄弟姐妹式”的管理理念,这正是她“学校家庭论”的延伸和细化。具体而言,就是在职位上她是“家长”,但在工作中她是“长姐”。她更喜欢“长姐”这个身份,因为它拉近了与其他教师的心理距离,而且这个身份让她“更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各种意见,让各种声音都有发声的机会”。
“在年纪上,我是她大姐,但在处事上,我得叫她一声‘姐’,因为大家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她倾诉。”迴龙小学副校长林小红感慨道,“有她在,大家的心就能往一处想,劲就能往一处使。”
交叉式管理,为“人和”保驾护航
情感凝聚是梁妮管理学校的一个重要“法宝”,但她深知学校的管理单靠感情维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管理机制做保障。
梁妮提出了“交叉式管理”的理念。“交叉”就是各岗位既有明确分工,又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参与到别的工作方块中去。该校的三位副校长,各有负责的板块,同时也可参与其他副校长分管的领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有艺术特长,因此在分管教学的同时还兼管了德育领域的艺术工作;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语文教学能力突出,所以在分管德育的同时也参与到语文学科的构建当中;而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是数学教学的能手,所以也同时参与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管理方式比较乱。但事实上并不乱,这既确保了‘事事有人做’,又较好地弥补了某一岗位领导因某一种能力薄弱而不能很好完成工作的缺陷,有利于发挥各个领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迴龙小学副校长封明对记者说。
交叉式管理同样适用于中层领导班子,但与校级领导的“交叉”有所不同,中层领导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教学优势和学科专长,参与“名手拉新手”等活动,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学校新教师、年轻教师成长。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迴龙小学近年来培养了城区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骨干6人、学科新秀40多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交叉式管理的效用?梁妮认为,关键是让教师实现个性化成长,培养具有多元技能的教师队伍。她提倡“尊重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师培养方法,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职业发展意愿等,制定一年、三年、五年个性发展计划,并根据每位教师的计划提供相应支持、创造相应机会,从而培养多元发展型教师。
2010年,李琴刚到迴龙小学之时,就给自己制订了个性发展计划。在计划中,除了规划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发展,她还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愿望。梁妮记下了她这个愿望。不久后,玉州区教育局举办教师演讲比赛,通过会议讨论,这次机会落在了李琴身上。因为是代表学校参赛,李琴不免畏怯。梁妮知道后,就主动帮她修改、完善演讲稿,训练她的站姿、语速、感情等。“在梁校长的培养下,我不负所望,在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那次之后,一有这方面的机会她就会想到我。现在,我的演讲能力越来越好了。”李琴说。
“要想实现交叉式管理,老师必须具备多样的能力,才有可能参与自己工作以外的工作,这对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促进。”梁妮说。
民主管理,让“人和”落到实地
2018年春季期,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迴龙小学决定调整教师值日制度,将原本每天轮值一位教师变为轮值三位。这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如若处理不当,势必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
为了消除教师的不良情绪,梁妮首先召开了学科组长会议,聆听学科组长的建议,然后该校德育部门牵头对原有的值日教师制度进行修改,再召开学校教代会,由教职工代表对修改后的制度进行讨论。经过数次讨论、修改后,新的轮值制度最终得以落地。
“这一制度是通过多次教师研讨后产生的,我们了解修改制度的初衷和重要性,而且这不是学校领导压下来的任务。所以,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迴龙小学教师谢海华说。
自担任校长以来,梁妮始终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协商、人人参与的管理氛围,学校每一项决策的落实、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制订、每一次工作的调整、每一个活动的举办,乃至于安排哪位教师参加比赛或评奖,都需要通过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学科组长会议、教代会甚至全校教师大会讨论。这既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有效避免了决策上的各种疏漏,还极大激发了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评选工作,与教师的岗位设置、工资收入等紧密关联,所以每一次竞争都非常激烈,而且容易使教师产生怨言,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如何解决这块“烫手山芋”,梁妮有自己的“招數”。在开展评选之前,她组织成立学校评优领导小组,先让教师自我述职、介绍自身情况,然后由教师民主推荐参评人选,推荐名单最后经评优领导小组讨论和评议,确定评选名单,并需全校公示,无异议后才最终确定。
如今,迴龙小学摸索出了较为公平的教师评优方式,即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评,但近两年内获评过优秀的教师一般情况下不能再评,有突出贡献的可以连续获评。“这样比较公平,提高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增强了老师间的凝聚力。”迴龙小学教师李芳说。
十六年来,梁妮用行动追寻着“人和”的管理境界,这一追求现已提炼成为迴龙小学的“和善教育”理念,推动着该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有力印证了“和则睦,睦则兴”这句话。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