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必须能让学生专注于所学内容,积极参与进去。把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法”融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机会的利用,小组分配,任务设计,多维评价四个方面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合作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在合作学习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实现优势互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活动中,适时捕捉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很容易捕捉,可以让学生的独立学习适时适宜、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合作形式的学习。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理论内容比较多,课堂上前一部分的内容是信息的一般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学生自学,然后归纳出特征。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是每个人的结论组内共享,进行小组补充、归纳。然后组间共享,进行全班汇总,比较哪一组归纳得全面。
在之后的“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部分,可以借当前的热点“斯诺登”事件,再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小组合作,然后进行组间大讨论,最后总结出如何才算是合理使用了信息技术。
二、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小组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1.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实现优势互补。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2.之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知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
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
4.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对小组成员进行适时调整。
这样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三、科学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
有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合理、有趣、有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容易解决的小任务,根据任务,再合理分配小组任务,将多个个体组织在一起,互相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完成任务。策略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个人的进步和团体的进步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将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制订科学多维的评价内容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再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评价交叉、有机结合的特点。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因此评价不但应以个体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更要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积极性、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
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和评价,使学生得到了团队意识锻炼,通过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学生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提高合作积极性。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事实证明,对于合作学习的褒扬性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强了课堂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章,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J].教育改革,1995(1):47-50.
[2]王佃锋.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郭家店高级中学校)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合作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在合作学习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实现优势互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活动中,适时捕捉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很容易捕捉,可以让学生的独立学习适时适宜、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合作形式的学习。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理论内容比较多,课堂上前一部分的内容是信息的一般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学生自学,然后归纳出特征。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是每个人的结论组内共享,进行小组补充、归纳。然后组间共享,进行全班汇总,比较哪一组归纳得全面。
在之后的“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部分,可以借当前的热点“斯诺登”事件,再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小组合作,然后进行组间大讨论,最后总结出如何才算是合理使用了信息技术。
二、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小组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1.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实现优势互补。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2.之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知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
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
4.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对小组成员进行适时调整。
这样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三、科学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
有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合理、有趣、有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容易解决的小任务,根据任务,再合理分配小组任务,将多个个体组织在一起,互相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完成任务。策略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个人的进步和团体的进步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将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制订科学多维的评价内容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再次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评价交叉、有机结合的特点。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因此评价不但应以个体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更要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积极性、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
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和评价,使学生得到了团队意识锻炼,通过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学生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提高合作积极性。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事实证明,对于合作学习的褒扬性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强了课堂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章,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J].教育改革,1995(1):47-50.
[2]王佃锋.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郭家店高级中学校)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