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求即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它的科学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法达到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讲只有思想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才不会容易动摇。而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即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作为信念基石,才能铸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1 当前国内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
当前中国信仰出现了许多危机,不仅仅是党员干部,许多人民群众也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这种信仰危机首先表现为个体精神的迷茫和混乱,使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精神危机感和失落,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真空的出现。没有了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没有生命的终极解释,没有崇高理性信念的追求,使人们的生存再也踩不到支撑点,在价值体验方面表现出严重的感性化倾向,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和感官刺激,而忽视内在精神需求。
(2)信仰乏力。在当前利益繁荣、日益丰富的物质和财富面前,信仰逐渐失去其强大的驱动力。尽管人们认识到信仰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却依然迷恋世俗的享乐,迟迟不走皈依之路。信仰的吸引力的弱化是信仰“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表现为,信仰的制约和引导作用越来越小,对“信仰者”来说,真理和价值并不是那么重要,在信仰和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常常会选择后者。
(3)信仰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国内经济体制的轨迹,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呈现。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中物质功利的急流奔涌,一方面是人的“天人合一”或“神人合一”的信仰祈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封建迷信开始回潮,这些迷信可着各种各样的幌子,趁着混乱的信仰局面迅速地抢占由于信仰危机所造成的 “真空”地带,使得新时期中国的信仰形势更加混乱。
(4)信仰的功利化。市场经济的繁荣,激活了人们感性的物质需求。在很多人看来,信仰只有“获利”,只有“有所得”,只有给其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才值得他去信仰。
2 加强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信仰途径
(1)当前社会上就信仰缺失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具体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助于深化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统一群众的思想意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单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鉴于当前思想领域这种状况,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已经不能收取良好的效果,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停留在理论灌输的层面上,必须通过理论的深人、内化,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最终把外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果。
(2)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资源越来越向资本、权力聚集。在这样的背景下,漠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和基本利益诉求的言行,不时见诸报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益紧张,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的信仰体系中逐渐边缘化。可以说,在实践层面上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核心,就是在利益分化的大背景下解决如何敬畏人民的问题。二是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优越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忽视百姓生活,就难以有效引领大众思想观念,就难以让百姓形成信仰认同。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提出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缩小收入差距” 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民生措施。这些工作看似和信仰无关,但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
(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稳固马克思主義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只有 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大力量只有在实践 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马克 思主义信仰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凝聚最广大人 民的共识,共同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且也只 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 信仰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稳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能够更加深刻地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深刻地体会马克 思主义信仰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而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分 析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指导现实的生活和学习实 践,则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得 到持续提高,进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得到持续稳固。
作者简介:何曼(1996—),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1 当前国内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
当前中国信仰出现了许多危机,不仅仅是党员干部,许多人民群众也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这种信仰危机首先表现为个体精神的迷茫和混乱,使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精神危机感和失落,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真空的出现。没有了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没有生命的终极解释,没有崇高理性信念的追求,使人们的生存再也踩不到支撑点,在价值体验方面表现出严重的感性化倾向,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和感官刺激,而忽视内在精神需求。
(2)信仰乏力。在当前利益繁荣、日益丰富的物质和财富面前,信仰逐渐失去其强大的驱动力。尽管人们认识到信仰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却依然迷恋世俗的享乐,迟迟不走皈依之路。信仰的吸引力的弱化是信仰“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表现为,信仰的制约和引导作用越来越小,对“信仰者”来说,真理和价值并不是那么重要,在信仰和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常常会选择后者。
(3)信仰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国内经济体制的轨迹,各种新观念、新事物不断呈现。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中物质功利的急流奔涌,一方面是人的“天人合一”或“神人合一”的信仰祈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封建迷信开始回潮,这些迷信可着各种各样的幌子,趁着混乱的信仰局面迅速地抢占由于信仰危机所造成的 “真空”地带,使得新时期中国的信仰形势更加混乱。
(4)信仰的功利化。市场经济的繁荣,激活了人们感性的物质需求。在很多人看来,信仰只有“获利”,只有“有所得”,只有给其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才值得他去信仰。
2 加强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信仰途径
(1)当前社会上就信仰缺失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具体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助于深化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统一群众的思想意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单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鉴于当前思想领域这种状况,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已经不能收取良好的效果,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停留在理论灌输的层面上,必须通过理论的深人、内化,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最终把外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果。
(2)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资源越来越向资本、权力聚集。在这样的背景下,漠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和基本利益诉求的言行,不时见诸报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益紧张,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的信仰体系中逐渐边缘化。可以说,在实践层面上解决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核心,就是在利益分化的大背景下解决如何敬畏人民的问题。二是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优越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忽视百姓生活,就难以有效引领大众思想观念,就难以让百姓形成信仰认同。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提出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缩小收入差距” 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民生措施。这些工作看似和信仰无关,但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
(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稳固马克思主義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只有 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大力量只有在实践 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马克 思主义信仰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凝聚最广大人 民的共识,共同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且也只 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 信仰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稳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能够更加深刻地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深刻地体会马克 思主义信仰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而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分 析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指导现实的生活和学习实 践,则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得 到持续提高,进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得到持续稳固。
作者简介:何曼(1996—),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