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物理问题的八项注意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挖掘隐含条件
  我们平常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的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限制性的语言。他们或描述物理变化、或界定变化过程。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等。往往使考生有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题目中“光滑”,就表示“摩擦可以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和木板有相同 的速度”、题目中说“小球与板碰撞后沿原路返回”,就表示“小球与板垂直碰撞”等等。
  二、分析基本过程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常常涉及的物理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先变速而最终匀速的过程。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是等压变化、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等。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先变速后匀速运动等等。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认真理解每个过程的特点和遵循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每个过程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三、画出分析草图
  画出分析草图,是审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定的物理问题关系,可以把物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草图具体而言就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还有用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能画图的尽量画图,以便理解题意、分析过程、弄清每个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很多计算题通常要考画图来加深认识,要靠画图审查细节及细节之间的关系。
  四、建立物理模型
  模型是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它突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建立模型,便于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例如:牛顿由于提出了质点模型,才使他有可能解决巨大的天体间的引力问题。理想变压器、光滑平面、不可伸长细绳、质量不计的弹簧、定值电阻、内阻可忽略的电源以及弹性碰撞等等,都是理想模型。理物中的结论、规律都是通过对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来的。随着高考试题对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理论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一种趋势。这类问题的得分率并不高,原因就是不少考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模型的能力欠缺,对一个实际问题不会通过物理的思维方法将它抽象成一个典型的物理模型。不少试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建模能力。
  五、抓住三个特性
  1、阶段性。应将题目涉及的整个过程合理划分成几个阶段,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得到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功效。当然,在审题过程中,宜分合则合,以求最佳的解题思路。
  2、联系性。面对复杂的过程,要找出各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各量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临界点和极值点等特。”解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明确不同状态、不同过程遵从什么物理规律,找准与之对应的公式或方程。
  六、谨防定势思维
  一些物理问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在表述物理情境中设置一些陷阱,由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程度越大,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越容易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去伪存真、寻求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些题目的物理过程隐而不漏,这就需要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谨防思维定式把求解引入歧途。如系物之绳突然绷紧,此过程往往伴随着机械能损失。有数还会将物体沿绳张紧方向的分述度讯述减为零,而部分同学意识不到这一点,还照搬机械能守恒。这就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干扰。
  七、充分利用图像
  在解答计算题时,一般是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但有些题目,用公式反而变得复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图像求解。因为图像不仅可以描述物理之间的规律,还可以反映出物理过程。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可以直观、简捷地找到物理过程中的关键点。
  八、注意情景对称
  在高中物理中,有不少的物理现象、运动过程都具有对称性。如单摆、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的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量、动能等都具有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中的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对称性。解题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对称性。
  
其他文献
由于科技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靠的整体,每个国家和个人,为了适应这一整体的发展,需要打破语言界限,以便更快地沟通思想、相互交流、调整个体的活动。英语,成了一门世界通用的非常重要的交际语言,显然,那种以翻译为主,块块教学重在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用课文引路,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景,平等地、积极地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的教学交流过程,实
期刊
2011年是河南省新课程改革高考的第一年,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考的大纲和考试范围也相应有所调整,因此进入高三物理复习的方法、策略、导向都应该有所革新。教学中能否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能否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能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和高考成败的关键。以下是我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一些探索。  一、研究考纲,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  通过
期刊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够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如何才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内容摘要:怎样在短时间内将三年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综合,直至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将其转化成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所有学生关心的问题。本文重点谈一下高中语文的复习方法和策略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复习 策略    随着三年语文课讲解阶段的结束,高考前的复习冲刺阶段就会来临。高考复习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然途径之一,是巩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庞
期刊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实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而是要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甘泉: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单一的
期刊
科学素质主要指自然科学素质,是指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在品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关键的作用。与原教材相比,现行高中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了更为丰富的科学方法体系,藉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正是由于化学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
期刊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本)虽然经过反复修订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作为全国统用教材,仅此一种,很难照顾到各地不同的教学实际。(2)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这套教材内容尚显单薄,与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3)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从高一到高三,选文难度差别不大,听说读写训练没有
期刊
本文以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为例,对教学解题理论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一、组成计算题的四种条件  1、量值条件。凡是在题中以数字形式或字母形式给出的物理量值都属于量值条件,量值条件给出物理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状态的定量描述。  2、实物条件。任何一个物理计算题,总是就某一个特定的物理实物系统拟定的,不论系统多么简单,它总是由一个以上的物质实体(包括电场、磁场),按一定的空间位置关系构成的。题中所给出的构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会自主探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