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月色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光下的邛海,就像一位素颜的少女,恬静、文雅、秀丽,静静地躺在安宁河谷,静静地躺在泸山脚下。
  今夏,有机会送援助凉山的民警到西昌,于是也便有了机会到邛海,一睹它的芳容。
  那天早晨6点半,我们从绵阳出发,经过德阳、成都、雅安,在异常险峻号称“云梯天路”的雅西高速路上一路穿行,一路赏景,经过腊八斤连续刚构特大桥、泥巴山隧道,下午3点半顺利到达西昌。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有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之称。古人云:清风雅雨建昌月。说的就是茶马古道川康段上的西康三绝:清溪关风大,雅安城雨多,西昌城月明。西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有小春城之称。
  到达西昌市区后,我们得到了西昌朋友和布拖县上同行的热隋接待,下榻入住的宾馆离凉山民族体育场较近。稍微休整后,我就迫不急待地想去邛海看看。
  邛海,一个被称为“海”的湖,与西昌有许多渊源。西昌古称邛都,邛海古称邛池,西昌因邛海而温婉泽润,秀美俊气。
  沿着城南大道,穿越市区,我们到达城东南的邛海边,走上湖边步行道。已近黄昏,夕阳的余辉静静的洒在湖面上,湖光山色,碧水泛波,波光粼粼。湖面一望无际,没有看到泛舟的渔船,没有看到跳舞的大妈,没有听到嘈杂的声音,许多市民在邛海边健步行走,这里成了人们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经过一座木桥,看到一个荷塘,荷塘内荷花盛开,层层叠叠的荷叶,长势茂盛,微风吹来,随风摇曳,沙沙作响。行走在木桥上,分散在荷叶中含苞待放的荷花总会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盛开的荷花在碧绿的邛海映衬下别样红,看到此景,禁不住地拿出手机拍照,留下美好的时光。
  环湖一阵步行,身上微微出汗,来到海边的一座木栅处。听朋友说,这里是观赏邛海的最佳拍摄处。站在木栅上,放眼邛海,三面环山,湖水丰盈,在轻烟笼罩下,波光倒影,分外迷离。远处是西昌市区,万千灯火倒映水中。近处是泸山,青黛含翠,像一把座椅稳稳地坐落在山水间,邛海就像一个小女人一样依偎在泸山怀抱。隔江想望,岸柳村落,草色青青,炊烟袅袅,犹如一幅水墨画。
  邛海周围的山,连绵起伏,或深沉,或稳重,不卑不亢,各具其神,各具其态。周围的树,林木郁郁,茂密苍翠。在群山环抱中的邛海清澈盈盈,优雅恬静,湖光山色,碧水连天,让人视野开阔,令人神清气爽。
  夕阳晚霞,漫步邛海边,随时可见一些年轻的家长带着小孩在海边嬉逐戏水,还有许多当地人在海边打着电筒捉捞长约一寸、全身透明的小青虾,这种海虾附在水中石头上,没有半点腥味,听说做出的菜肴味道爽口,价格不斐。
  沿着湖边观景的多是外地来的游客,或夫妻,或朋友,或家人,他们在湖边慢慢行走,在平和与舒缓中享受着美好时光。几位远道而来的小妹妹在海边树下捡拾一些小花瓣,一问,说是黄桷兰,我也弯下身子,拾了几朵,放在手心,花瓣素雅,花香清新。
  我们从观海湾,经过蒋介石行辕、邛海公园,到达风情小镇,一路赏景,来到月亮湾塑像前。夜色已深,湖风迷人,路上的游人还不少。湖边的客栈灯红酒绿,摊点烟雾缭绕,许多旅客坐在湖边,吃着烤鱼、烤虾、“醉虾”、彝家酸菜鱼等邛海湖鲜美食,吹着海风,欣赏周围的美景。
  邛海赏月,乃人生一大陕事。如果走累了,可以坐在湖边石头上或者木橙上歇息,一边赏月,一边观景,微风吹拂,十分惬意。湖边走廊也便成了市民散步的胜地、消暑的乐园。
  邛海月色,诤隋画意,让人惊叹。“这里得天独厚”,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游览邛海后留下的题词。当地人把它刻在石碑上,矗立在邛海边。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羅到西昌后对邛海的景色大加赞叹,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则认为,西昌邛海可与瑞士的日内瓦湖相媲美。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邛海太大,我们仅仅走了一小部分,那个夜晚,我真想在静静的月光下慢慢地绕湖行走一圈,静静地享受一个安静的夜晚。
  (责任编辑:李慧)
其他文献
那一年雪下得很大很大。三爷爷生前每次回忆起1956年发生的事情,总是这样开头。  那一年,我的父亲俄狄阿朵出生才九个月就成了孤儿。在他能够站立后的第三个晚上,他的父亲俄狄欧贡在自家的火塘边被一阵乱枪打死,以致后来的孙子们无缘见到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祖父一面。  那时候,我的老祖们住在宁南县倮格乡杉木箐村那条名叫牧图日达的河谷中。具体坐落的地方叫吉保洛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名。曾祖父的祖父迁自于今布拖县
期刊
变化是——宇宙的自然法则,人的喜爱也在这法则之中。  我喜爱散文,从两个方面说。一是我爱读散文,特别钟爱古今的好散文;另是我学写散文。  爱读散文,是在我中年以后读书习惯变化所形成的。进入老年,我基本上不读小说,名家名著,偶尔看看。当今当红的“网络小说”,更不屑一顾,不是我轻慢这些作者,是他们的作品,不适合我的胃口。  我青少年时候还是读小说的,而且特别“上瘾”,苏联的、国内的中长篇小说,一卷在握
期刊
阿诗玛  死过一次之后  阿诗玛就不会再死了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万个彝族人心中  只有一个阿诗玛  每年都要从索玛花中蹦出来  阿诗玛香气四溢  骨子里藏着黄金的光芒  在最深情的叙事诗里,你也能看见  她坐在星星一样的词语上想心事  当大三弦与月琴在《快乐的啰嗦》中  强烈共鸣  你也会听见阿诗玛  在音阶上拍手跳舞  阿诗玛!阿诗玛!  在昆明石林  你喊一声  她应一声
期刊
昭觉的冬天  一个人走在昭觉的冬天  既不寒冷,也不孤独  在深深的秋意中  昭觉的冬天露出她应有的美  一个人独处于昭觉  温暖的怀抱  五彩裙瓦拉,还有  温顺善良的羊群  都足以点燃  内心的火把  现在,我正由秋天的深处  向昭觉的冬天进发  我希望翻过最后一座山  就能看到静静流淌的昭觉河  就能看到  匆匆走在昭觉街上的那个人  和只属于他的  完完整整的昭觉的冬天!  喜德的蝴蝶  
期刊
在越西  这个嶲字,佳山叠嶂  藏于四川西南,横断山脉  很多人不识它,也没有到过越嶲  人难于走出自己,难于仰望这方圣地  1959年,扫盲班把嶲字替换成同音字西  一个用了1700年的好文字  随嶲水流走,它的神秘藏于  毕摩的经文和喃喃诵声  一个出生在越西名叫张亚子的人  修炼成了国人熟知的文昌帝君  我凝视从水观音涌出的大山积雪  化作圣水,在阳光下流向远方  我喜欢做梦,没有梦到越西 
期刊
阳光下,王仕明略显零乱的头发,没能  遮挡额头上早已沁出的汗水。黑色毛衣和蓝  色牛仔裤的搭配,显现出这位年轻人的干  练,左手不停地拣拾起砖块,右手不停地抹  灰砌墙,戴着红色乳胶手套的双手,协调的  动作,传递出欢喜却沉稳的心情。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史玉芳老人心情也  很平和。“我就喜欢这个地方,气候好,空  气好!”他坐在院坝的木凳上,慢条斯理地  打整带着泥土屑的青菜,几块蔬菜地围绕房 
期刊
1  雨过天晴的荞地  铺开一片片  绿油油的  绿叶  归意和出走  袅如炊烟  羊儿  唤醒春天的草  啊,春天的草  满山满坡  野生野长  2  热烈的焰舌  久違了,火塘  笑语满屋  无比亲切的  母语,像土豆  在秋夜失落的雨中  堆满墙角  在冬夜漫长的冷中  烤熟飘香  族人啊,沧桑后  相拥成大小村寨  族谱啊,分支后  刻满阿普的脸  格言如烟斗  不离不弃  3  毕摩会 
期刊
“遇到三个越西人,年都过不成”,这是越西周边县流传较广的一句顺口溜。此话大有说越西人的不是,大有贬斥越西人的滋味。作为越西人的我听来总觉得不舒服。  本是勤劳、聪明、善良的越西人在外县人眼里咋就成了不受欢迎的角色,犹如瘟神、灾星一般。有这么可怕吗?在异县他乡从事教育工作的多年中,不管在何时何地,在外乡同事、熟人,乃至朋友中,时不时、自觉与不自觉中,当真也好,戏言也罢,总会无端地遭到“遇到三个越西人
期刊
1  从峨山出发,九十五公里  一级高速,一路无限风光  一个小时,安全到达元江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  是一个名叫那诺的哈尼山寨  我不知道,那诺在哪里  陌生的那諾,像躲藏在  迷雾中的美女,让我捉摸不透  午饭刚结束,一群人  在酒店大厅里,大声谈论着  元江坝子的气候。其实  脸颊上如雨滴落的汗珠  早已告诉我们,在这里  身上的衣服都是多余的  有人坐到我身边,小声地说  “那诺是个遍
期刊
1.吉俄伍沙的长诗《兹兹普乌和阿普笃慕》(《凉山文学》彝文版2012年4期)  这首诗长达221行,每一行诗句式变化多端,语言精炼新颖,让人过目不忘。“来到兹兹普乌/我做梦/我惊魂/兹兹普乌啊兹兹普乌/我的梦里/祖辈居住在此/祖母居住在此/士兵络绎不绝/骏马蹄声响彻山谷/街道像要被踏裂开/房屋像要被振坍塌”。全诗是对祖居地和先祖的怀念之作,而寻根文化是这首诗歌的典型特色。大凉山的彝族人大都知晓兹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