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话陆游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ptpd_dr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诗歌鉴赏题
  1.临门一脚——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系统复习以后,第三轮已到了5月中旬,时间紧迫,就更要求选准临门一脚的突破口。各个知识板块中,诗歌鉴赏往往是难点,从山西省近五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来看就可见一斑。
  2.学生现状——诗歌鉴赏题是最难以琢磨,最难以把握的题,读了没边际,答了没感觉。因此,能在考前作一次比较贴近高考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不提倡“猜题”,但是考前引导显然有着这样的导向性。
  考前引导,诗歌鉴赏题确定哪个朝代,哪位诗人呢?
  二、确定陆游
  1.中国历代著名诗人、词人一千五百余人。
  在群星璀璨的历代著名诗人中,根据考纲不成文的规矩“名家非名篇,非名家名篇”,我选定了名家非名篇,从唐代、宋代各选几位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引领复习。尽管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考了宋词,而临门一脚之际,我确定了宋代,选定了诗人陆游。
  2.陆游——宋诗流派纷呈,风格迥异,一般说来,最称大家的是苏轼、黄庭坚和陆游。
  我这样看陆游,他的定位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陆游一生,从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复试被黜,到因支持主战将领张浚北伐,在张浚北伐失败后先被贬至镇江,接着又被罢职,再到后来在家闲居三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1170年—1189年,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陆游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在这近二十年时间中,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经常身着戎装,骑着战马,驰骋在当时的西北边防前线。却屡屡被贬,回到故乡山阴闲居,然后又被起用,又被贬。这正像朱熹所说的:“恐不合作此好诗,罚令不得作好官也。”我认为,陆游这一阶段的思想极为广阔深刻,感情极为复杂深沉。(2)1190年—1210年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光宗即位后,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被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
  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陆游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一类的为主;(下转2—7版中缝)(上接2版《临门一脚话陆游》)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陆游诗作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串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其词一百三十首,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我认为,陆游诗作、词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深受学者关注,而他第一阶段抒发抗战复国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复杂感情的诗词可能被忽略,这些诗词恐怕恰恰被高考命题者锁定。
  三、确定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南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乾道8年(公元1172年),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了此诗。他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都市,是去安就危,去劳就逸。这样的“远游”而“入剑门”时,又一次“黯然销魂”!
  一步一步确定了思路之后,我于6月初,用一课时引导理10班学生欣赏了陆游的这一首诗,熟悉诗人的思想情怀、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四、对比鉴定
  高考结束了,细细研读新课标语文试卷,一看到诗歌鉴赏题,我恍如做梦!命中了一道11分的高考试题?起码学生觉得“脸儿熟”,心理贴近了试题,顺利进入状态了!
  2013年新课标卷高考诗歌鉴赏题:
  《鹊桥仙》陆游(南宋)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数属闲人,又何必皇恩赐予!
  这首词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最能代表他放归后的词作特色。他写“身老沧洲”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他在描写湖山盛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如此,群星璀璨中,我与高考命题人竟然选中同一位诗人;同一位诗人万余首诗词,我竟然与高考命题人选中同一阶段、同一风格的作品,而且可以说,它们分别是同类作品中的代表作!
其他文献
一、考纲解读  此项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综观近几年试题,该考点年年出现。虽然题型不同,但实质一样,如,图文转换、用平实的语言表述等,都属于句式变换的类型。  二、知识解说  1.主动句与被动句(主语A,谓语B,宾语C)。  ABC(A把CB)——C被AB。  例,我打死了两个敌人。我把两个敌人打死了。两个敌人被我打死了。  2.肯定句与否定句。  否定词(不)+反义词(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更应该把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古人曾要求人们要“因声求气”,所谓的“因”就是根据、依照的意思,“求”,就是探求、推求的意思,就是说要通过朗读、体味探求诗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音调,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讲周邦彦的《苏幕遮》时,就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可以说,整堂课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  教学过程是这
期刊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杰出的小说。作者以隐忍冷静的笔触,通过一位高烧的小伤兵回到已经是战地医院的母校的心理活动,巧妙揭示了德国纳粹的军国主义及其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毁灭、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小说的环境描写、反讽手法都非常的高超,课堂上将此作为重点来分析,以此理解作者的反战倾向。但课文里那个比尔格勒,唯一一个有名字的人物,而且出现了很多次的人物,他在文章中究竟起一个怎样的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颂歌的变奏”这一板块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读”的妙处,充分感受到了“读”的乐趣。当然这绝不是在说,要将每个学生都训练成朗诵家,只是想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歌,用声音去传达诗人所寄寓的诗情。只是想让学生能爱上朗读,爱上诗歌,从而能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年龄,去享受一份美好的诗意。  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形式,收到了别样的效果。  一、教师范读,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高一(8)班
期刊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围绕这种理论进行的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就应该把课堂的角色彻底转换一下。怎么转换?最好的老师应当是导师或者叫做导演。老师做导师或者做导演,就是领着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把老师的知识贩卖给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创新思维,
期刊
现在很多老师学生,对听说能力训练认识不够深刻。笔者调查本校22位语文教师,晓得口语交际的甚少,即使晓得口语交际,但也未去组织过活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根本不知道有口语交际一说,也不明白开设“口语交际”活动有何用。笔者近几年参加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面试,很多大学生面对考官的提问,未曾开口脸先红,手足无措,支支吾吾,私下问他们原因,都道:没经历过。现在的高中生,马上面临走向社会,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
期刊
人生在世,总需倾诉,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一种渴求。在语文的学习中,也有一种倾诉,那就是写作。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倾诉得淋漓尽致,真正“以我手写出我心”呢?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用眼睛去观察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对身边的事物多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相同与不同。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当“看”成为
期刊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语文高考试卷古诗鉴赏都占很大比重,如今横看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古诗鉴赏也毫无例外地占据一隅江山。因此,探讨古诗鉴赏的质量目标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来探讨古诗鉴赏质量目标的基本策略。  第一步:知识构建,夯实基础。从第一次接触古诗词赏析开始,学生就要着手积累,掌握有关诗歌的文本知识,作者、背景、内容、思想等。在识记或背诵的基础之上,建构有关诗歌鉴赏的网络结构。如,诗歌形象中的意象、意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古典文化的浸染,似乎让自己更多地思考职业的幸福感、人生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而作为一名极为普通的教师,似乎也不止一次地为教师的清贫与苦累而动摇了职业的信仰。在十多年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的轮回与坚守之中,《论语》之类的古代典籍中朴素的处事智慧,点燃了一盏亘古不熄的心灯,让我在浮躁之中获得平静,在迷茫之中找到方向,在动摇之后重新坚强。  读《论语》的过程总是能使人惊讶,无论是凝神屏息的全
期刊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出身于一个卑微的家庭,早年做过和尚,法名无本,结识韩愈之后,贾岛从出世的道路上回过头来,重新走上了入世的道路。贾岛因为其僻涩之才无所用,屡次落第,生活穷困之极,一生不得志,最后郁郁终老。  贾岛写诗,曾受教于韩愈与孟郊,而他与孟郊一些不同之处在于,贾岛不仅坚持苦吟,而且在努力追求诗歌的艺术。贾岛的苦吟是把精力放在律诗的中间两联上,特别是颈联。在贾岛的诗《戏赠友人》中说:“一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