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的形成是在充满情趣、情感、自信心和富有魅力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教学内容的处理到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精心设计,以创设兴趣情境,有效地激發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学习情境 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趣味引入,创设美好情境
  
  数学学科是抽象而且逻辑很严谨的和门学科,一般不易使学生部生兴趣,因此趣味引入很重要。趣味引入又分趣例引入、设置悬念引入和幽默语言引入等。
  趣例引入是指在讲解新课前,引入与新课相关的有趣例子。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参考一些数学史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
  设置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逼人期待”的数学魅力。如:在讲对数运算前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给你一张国际象棋棋盘,请你在第一个方格中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方格中放两粒米,第三个方格中放四粒米,以此类推,当把所有的方格都放满后需要多少斤米?然后再告诉学生需要的大米相当于一个大国几年的粮食总产量。会有这么多吗?再引入数列运算的课题。这样以悬念为路标,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巧妙利用幽默语言的引入,可使学生减少数学学习的压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新课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老汉卖鞭炮,他能确保前一个鞭炮响则后一个必响,你愿意买他的鞭炮吗?
  
  二、生活实例引入,创设应用情境
  
  数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不上其它学科紧密,如果教师能够精炼地举出生活实例,将所学或将要学的新知识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这个问题上,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对称问题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在理想状态下打桌球,要想让白球击到边上再反弹击到目标球,应沿什么样的方向打击白球。此外,还有很多新课导入的方法,如比较引入、正误对比引入、例题错解引入,可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为学生创设了深思情境。引入课题,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阐述要符合唯物辩证法,要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
  
  三、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初步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通过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数学问题的发生过程和解决过程的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踏实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上数学课时,还应注意对人格教育的渗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会遇到困难,意志薄弱者往往不去认真钻研,或问别人,或翻答案,或放弃。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以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指导下,适时把握渗透的“度”,做到语言精练优美、举例恰如其分、目的明确具体,手段形式多样,一定要把数学课中的德育落实实处。
  
  四、重视数学模型和数形结合教学,增强情感的自我控制作用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常有较强的情绪性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却常以情感支配理智,心理品质不成熟,自控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根据学生意志的强弱,强化感情的自我控制教育。因此,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数学模型、挂图、幻灯、电化等一些有效教学媒介,使学生在情感渲染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气氛里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当然,培养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由于数学学科自身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总离不开定义、公理、公式、数字等一些相对比较枯燥繁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数字运算、冗长的公式推导、繁琐的定理证明,日积月累,已使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数学课心有余悸,甚至讨厌数学课。如何调动学生从内心情感上接受数学课,进而喜欢数学课,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努力在做,也是最值得去做的事。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一定要努力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不断感受到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满足和乐趣,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和良好个性品质发展的主人。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让初中语文教学充满趣味呢?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构成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這方面的知识。  那么,怎
期刊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老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改以来,我们将以前的百分制量分改为等级评定,但我仍认为单凭一个简单的“优”、“良”、“及格”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能。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地总结、创新,发现要想更好地通过批改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
期刊
我们所说的学困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主观原因外,更重要的还是客观原因。如:一些家长经商,整天忙着做生意,不重视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有些学生是因为父母到远处打工,成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家长的管束,自控力又差,学习成绩就逐步下降;还有些是由于父母的离异,他们的性格发生变化,成绩也会逐步下降,甚至还染上一些恶习。如何转化学困生呢?我采取了如下措
期刊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的教学语言,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一团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像一粒种子,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可见语言产生的作用无比深远。在当前课改的形式下,有的老师只注重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和优化设计,结果出现了许多怪异现象,如教学中词不达意、言不传情、陈词滥调等等。那么,应该怎样做到教学
期刊
新课程要求师生在互动中实施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呢?    一、师生关系定位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一改传统的师道尊严,倡导师生人格平等、教学互动相长。尤其是当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三重角色:1、是师傅。学生是受教育者,传统心理赋予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弟子”。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师傅,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帮助他们学好各科文化知识。2
期刊
每当要上公开课时,教师就在为上什么内容而苦恼。如果教学时教材上没有涉及的题目坚决不讲,不逾越教材一步,这又太照本宣科了;如果抛开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的内容,自己再重新进行设计,这又太大刀阔斧了。这两种做法都有失偏颇。那么,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素材,让自己的课堂亮点频出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一、亮化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教材内容的选择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期刊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1、学生姓名:小欢(化名);2、性别:女;3、年龄:18岁;4、籍贯:盐亭县人;5、盐亭县某寄宿制高中三年级文科学生    二、表现出的主要内容    学习成绩的焦虑:该生平时学习认真、努力,在平时学校和教师组织的适应训练中成绩较好,在全市统一的“一诊”、“二诊”统一诊断考试中,感觉自己作题较理想,但考试分数却与之相差较远。    三、背景情况    1、学校背景。学校是
期刊
【摘要】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仅有爱心和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时时刻刻从多方面去关注学生,在学生进步或退步、失意和挫折时都能真诚地想着学生的长处并给予表扬和激励,才能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赞美 激励 鼓励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但是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无论为官或是平民,从人的本性而言,每一个人更倾向于听好话。受到夸奖能令每一个层次
期刊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使用的口头语,精彩入耳的语言会让孩子们愉快地学得知识,唤起他们美好的遐想,使其激起创新的激情,樹起美好的理想,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会更加敬慕自己的老师。  有经验的老师很善于驾驭语言这一工具,去愉快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呢?根据多
期刊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它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从内容上讲,视唱练耳主要通过视谱即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下面是本人自2002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以来在辅导音乐高考生视唱练耳中的一点体会:  视唱练耳课分
期刊